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鞣酸蛋白酵母散的治疗作用及其与保护肠黏膜、促进其修复的关系。方法 将48只21 d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蒙脱石散(阳性药,0.8 g/kg)组和鞣酸蛋白酵母散低、中、高剂量(0.1、0.3、0.9 g/kg)组。除对照组外,所有动物用4 g/kg番泻叶水煎剂连续ig 2周后,ig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2次,给药5 d。记录各组大鼠稀便率和腹泻指数。经治疗后,取各组大鼠空肠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观察肠黏膜组织结构的改变和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同时,刮取大鼠空肠黏膜分别测定DNA、总蛋白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经高剂量的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后,大鼠稀便率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01),空肠绒毛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空肠黏膜DNA含量显著增加(P<0.05),PCNA表达显著增加(P<0.001),IL-6表达减少。中剂量的鞣酸蛋白酵母散可改善大鼠腹泻,但对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而低剂量的鞣酸蛋白酵母散则无作用。结论 鞣酸蛋白酵母散对幼年大鼠腹泻有治疗作用,并可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细胞凋亡及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采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实施再灌注来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姜黄素组在手术前5 d开始每天按200 mg/kg ig给药1次,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采用HE染色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并进行病理评分;TUNEl法观察肠黏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再灌注损伤3 h时肠黏膜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肠黏膜损伤严重,绒毛上皮成块脱落,固有层破坏、溃疡,腺体破坏严重;姜黄素组肠黏膜绒毛上皮仅部分脱落,腺体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肠黏膜隐窝可见大量凋亡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肠黏膜隐窝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减轻,凋亡指数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GRP78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aspase-1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姜黄素有可能通过上调GRP78表达,减少内质网应激所致肠黏膜细胞凋亡,来减轻肠黏膜的再灌注损伤,达到保护肠黏膜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谷氨酰胺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S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0.3 g·kg-1·d-1,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含150 mg异甘草酸镁的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7,14 d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IL-6、IL-8、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内毒素(endotoxin,ET)等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3,7,14 d后,联合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谷氨酰胺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SAP患者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ST)对腹部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ST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UST组:造模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UST(20 000 U·kg-1)处理;模型组:造模后立即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肠黏膜形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盐(D-lactate)、内毒素(LPS)评估肠黏膜屏障损伤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ERK、P-38MAPKmRNA水平;采用蛋白印迹(WB)法检测ERK、p-38MAPK蛋白水平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部创伤模型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变形且排列疏松,上皮下间隙增大;微绒毛排列稀疏、混乱,胞浆中出现空泡;血清中DAO、I-FABP、D-lactate、LPS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P-38MAPK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ERK、P-38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UST作用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UST组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则;肠黏膜绒毛排列紧密、较为规则,胞浆中无空泡出现;血清中DAO、I-FABP、D lactate、LPS含量显著降低(P<0.05);ERK、P-38MAPK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ERK、P-38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保护腹部创伤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推测其机制是通过抑制ERK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实现这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其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35 mg·kg-1)组和逍遥散(生药21.2 g·kg-1)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采用孤养结合28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对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及旷场实验中的直立次数、穿越格数进行评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结构,试剂盒法检测骨骼肌线粒体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MRCC)I、Ⅱ、III、IV、V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糖水偏爱率、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显著减少(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2、3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1~4周大鼠糖水偏爱率显著升高(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1、3、4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1~4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穿越格数显著增多(P<0.05、0.01)。透射电镜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减少、空泡变性及形态肿胀;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和逍遥散组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的MRCC Ⅰ、Ⅱ、Ⅲ、Ⅳ、Ⅴ和ATP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MRCC Ⅰ、Ⅱ、Ⅳ水平,逍遥散组MRCC Ⅰ、Ⅱ、Ⅲ、Ⅳ、Ⅴ和AT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抑郁大鼠出现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可能是引起抑郁大鼠产生疲劳的原因之一;逍遥散可通过保护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善大鼠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失血性休克(HS)组,右美托咪定低(Dex1,5 μg·kg-1)、高(Dex2,10 μg·kg-1)剂量组。Control组和HS组通过尾静脉在20 min内用微量泵注0.5 ml生理盐水,Dex1和Dex2组给予0.5 ml包含相应剂量右美托咪定稀释液。30 min之后,除Control组外,其余3组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肠黏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钙离子(Ca2+)的含量、pH(pHi)及细胞凋亡率,并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与HS组比较, 右美托咪定各剂量预处理组均显著降低MDA、NO、Ca2+含量、细胞凋亡率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增加SOD含量和pHi(P<0.05);但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黏膜的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葛根枳椇子栀子提取物(PHGE)解酒护肝作用。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HGE低、中、高剂量(0.2、0.5、1.2 g/kg)组,每组24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别通过喂饲Regular型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模型饲料造模,造模过程中,PHGE各组动物ig不同剂量的PHGE。每周测定动物体质量1次,每天测定摄食量1次;给药4周和8周每组分别取半数动物禁食过夜,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解剖取肝脏称质量并计算脏体系数;取部分肝脏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肝情况;测定肝脏总脂肪含量,测定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谷胱甘肽(GSH)、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结果 4周和8周造模,大鼠体质量均增长减缓(P<0.05、0.01),第8周PHGE高剂量组动物体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摄食量未见明显差异。造模4周,模型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GL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PHGE低、中、高剂量组AST、GLU,中、高剂量组ALT、TCHO、HDL,中剂量组LDL均显著下降(P<0.05、0.01),并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造模8周与造模4周结果一致。造模给药8周,模型组GS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HGE高剂量组GS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AD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给药4、8周,模型动物肝脏脂肪量显著升高(P<0.05、0.01),给药8周,PHGE高剂量组肝脏脂肪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肝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而肝脏系数显著增加(P<0.01),应为动物体质量较小引起,PHGE各剂量组肝脏系数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肝脏脂肪染色后,造模动物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肝细胞内、中央静脉周边肝细胞内红染脂滴,PHGE中、高剂量组评分低于模型组。结论 PHGE发挥明显预防和/或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改善肝功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枫蓼肠胃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大便Bristol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总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总分、直肠感觉功能参数[初始感觉阈值(FST)和最大耐受阈值(MDT)]及血清5-羟色胺(5-HT)、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VAS评分、大便Bristol评分、IBS-SSS评分和IBS-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相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FST和MDT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直肠FST和MD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ET-1和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NO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5-HT、ET-1及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总体效果确切,能安全有效地减轻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内脏敏感性,纠正体内脑肠肽分泌失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蜂毒肽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 成功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蜂毒肽(0.5 mg/kg)组、甲氨蝶呤(1 mg/只)组,每组6只,另选取未造模大鼠为对照组;造模第14天起,隔日1次ip蜂毒肽,每周1次ip甲氨蝶呤,对照组、模型组ip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1 d。观察关节肿胀程度、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 (IgG)、IgG1、IgG2a、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分离大鼠脾脏,提取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蜂毒肽组大鼠关节皮肤发红,关节肿胀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蜂毒肽显著抑制AI评分(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IgG、IgG2a、IFN-γ浓度(P<0.05),升高IgG1、IL-4浓度(P<0.05);显著下调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P<0.05),上调Th2细胞比例(P<0.05)。结论 蜂毒肽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抑制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牙痛停滴丸对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并设计小鼠耳肿胀实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牙痛停滴丸组(86.4 mg/kg,4倍临床等效剂量)、甲硝唑组(16.2 mg/kg,临床等效剂量,阳性药),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以80%冰醋酸溶液灼烧颊侧口腔黏膜的方法建立口腔溃疡模型,造模24 h开始给药,连续ig给药10 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溃疡大体形态;于造模1 d和给药4、10 d,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口腔溃疡的直径大小,进行口腔溃疡评分;于给药第4天,取每组2只大鼠溃疡处口腔黏膜做病理组织学观察。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195 mg/kg,临床等效剂量,阳性药)组、牙痛停滴丸(124.8 mg/kg,4倍临床等效剂量)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ig 3 d。于末次给药1 h后,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为炎症模型,考察小鼠耳片的肿胀度。结果 大体观察显示,给药10 d,模型组溃疡表面仍存在假膜,牙痛停滴丸组基本愈合,甲硝唑组溃疡面积减小并伴有假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4、10 d时,牙痛停滴丸和甲硝唑组溃疡直径显著减小(P<0.05),口腔溃疡评分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牙痛停滴丸组假膜较模型组小,且鳞状上皮细胞坏死程度较低。与模型组比较,牙痛停滴丸及阿司匹林组的小鼠耳片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牙痛停滴丸可以治疗炎症、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缓解溃疡表面的红肿情况,对口腔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NJ)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阳新县人民医院NJ患儿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苯巴比妥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肠道益生菌治疗;比较2组肠黏膜功能[内毒素(endotoxin,ET)、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胆红素、退黄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ET、DAO、D-LA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ET、DAO、D-L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胆红素、退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NJ患儿肠黏膜功能和胆红素水平,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98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每次静脉滴注1.0×105 U,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口服,每次0.42 g,每天2次。两组均在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菌含量、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较对照组的75.51%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葡萄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调节外周血NLRP3、Caspase-1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柴枳夏及汤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照体质量及性别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铝碳酸镁片(阳性药)组和柴枳夏及汤低、高剂量(生药量12.77、25.54 g/kg)组,除对照组外,ig自制反流液制备大鼠BRG模型。观察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进食、大小便、毛色、体质量等;肉眼及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GAS及胃窦黏膜PGE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排稀糊便、便中含红黄色黏液、反应迟钝、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等特点;肉眼可见胃窦部点片状糜烂,有黄绿色胆汁及较多黄色黏液;胃窦黏膜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肠上皮化生,炎症及肠上皮化生积分显著提高(P<0.01);GAS及PGE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枳夏及汤高剂量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损伤形态;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肠上皮化生,显著降低积分(P<0.05、0.01);显著提高GAS及PGE2水平(P<0.01)。结论 柴枳夏及汤具有明显的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GAS、胃窦黏膜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大鼠的药效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阿霉素导致心肌损伤模型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YQFM低、高剂量(464.3、928.6 mg·kg-1)组,另取8只健康SD大鼠为对照组。每天尾iv给药1次,连续14 d,对照组和模型组尾iv 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状态并称体质量。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取出心脏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取出盲肠位置粪便,进行高通量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一般状态正常,模型组出现毛色变差、厌食、腹胀、腹泻、口鼻出血、眼球出血的动物数明显多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YQFM低、高剂量组的大鼠体质量显著上升(P<0.01、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LDH、CK水平均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性下降(P<0.001) ;与模型组比较,YQFM低、高剂量组MDA、LDH、CK水平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01)。HE结果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有心肌细胞溶解和出血现象,给予YQFM后心肌细胞溶解和出血现象减轻。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均显著下降(P<0.05、0.01) ;与模型组比较,YQFM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显著上升(P<0.05、0.01、0.001)。距离矩阵与PCoA分析结果显示,给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比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小。肠道丰度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门和属的水平上的菌群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 ;与模型组比较,YQFM低剂量组在门的水平上和低、高剂量组在属的水平上菌群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0.001)。在菌群物种的组成差异度分析中,与模型组比较,给予YQFM后有助于有益菌的生长和抑制致病菌生长(P<0.05、0.01、0.001) ;在肠道菌群均匀度的分析中,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的肠道菌群均匀度降低,给予YQFM后,肠道菌群的均匀度恢复。结论 YQFM对阿霉素导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发挥改善作用,并且可改善心肌损伤造成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下降,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上皮Metrnl对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DSS(3%和1%)对C57 小鼠进行造模,确定实验条件。给予肠上皮Metrnl特异性敲除小鼠(Metrnl(-/-))及其对照小鼠(Metrnl(+/+))3%DSS造模5 d,观察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体重、疾病评分(DAI)、结肠长度以及结肠组织切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使用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组成。结果 与1%DSS相比,3% DSS可显著缩短C57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降低体重(P<0.05),增加DAI评分(P<0.05),缩短结肠长度(P<0.05),增加病理学评分(P<0.05)。给予3%DSS造模5 d后,与对照组Metrnl(+/+)小鼠相比,Metrnl(-/-)小鼠体重下降更多(P<0.05),DAI评分更高(P<0.05),结肠长度更短(P<0.05)以及病理学评分更高(P<0.05)。检测16S核糖体RNA结果显示,Metrnl(-/-)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显著降低,而厚壁菌(Firmicutes)显著升高。结论 Metrnl对3%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Metrnl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清胰利胆颗粒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将1.0 g/次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8 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温水冲服清胰利胆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IL-8、CRP、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内霉素(PE)、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PE、D-乳酸、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胰利胆颗粒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临床症状恢复,降低炎症因子和生化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辣木叶及其复方对便秘模型大鼠的通便作用和相关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体质量随机将100只SD大鼠分为10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番泻叶浸液组(阳性对照,0.01 g/kg)和辣木叶水提液低、中、高剂量(0.79、1.58、3.15 g/kg)组,黄芪白术(1.05 g/kg)组,辣木叶复方水提液低、中、高剂量(1.84、2.63、4.20 g/kg)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盐酸洛哌丁胺(6.67 mg/kg)复制便秘模型,每日2次,连续2周。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分别ig相应受试样品,每天1次,连续7 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最后24 h粪便粒数,测定粪便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清P物质、生长抑素含量及结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辣木叶水提液中、高剂量组及辣木叶复方水提液各剂量组的体质量增量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排便粒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性增加(P<0.05);各给药组大鼠粪便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辣木叶水提液中、高剂量组及其复方水提液中、高剂量组小肠炭末推进率显著增加(P<0.05、0.01)。辣木叶水提液中、高剂量组及其复方水提液各剂量组血清P物质含量、结肠组织胃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辣木叶水提液高剂量组及辣木叶复方水提液中、高剂量组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显著(P<0.05、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生长抑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辣木叶复方水提物上述作用均好于等剂量辣木叶水提液及黄芪白术水提液。结论 辣木叶及其复方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有关;复方的通便及调节胃肠激素的作用优于单味药辣木叶及黄芪白术,体现出复方配伍的整体优越性,其中辣木叶侧重调节P物质、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而黄芪白术主要调节生长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16S rRNA技术研究金乌健骨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金乌健骨胶囊0.225、0.450、1.350g/kg组及甲氨蝶呤(0.001g/kg)组,每组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后ig相应药物,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收集大鼠粪便,连续ig 4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样本16S rRNA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金乌健骨胶囊1.350g/kg组和甲氨蝶呤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6组样本间Chao、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肠道菌群组成及结构差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Shan and Collins和螺旋杆菌属Helicobacter Gest and Favinger的相对丰度均增高(P<0.05),毛螺菌属_NK4A136_group (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乌健骨胶囊0.225g/kg组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增高(P<0.01);金乌健骨胶囊0.450g/kg组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增高(P<0.05),Prevotella Shan and Collins和Helicobacter Gest and Favinger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结论 金乌健骨胶囊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补脾消积口服液对脾虚食积型小鼠胃肠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儿健脾丸组(2.7 g/kg)及补脾消积口服液低、高(6、12 mL/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通过冰水及甘油ig联合饮食失节方法造成脾虚食积模型,造模40 d后,给药组连续ig给药10 d,空白及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及胃内残留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胃肠组织形态学;基于16S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P<0.05),胃黏膜轻微充血,腺体排列紊乱,部分上皮细胞脱落破坏肠绒毛变短且不规则脱落较严重绒毛数量减少,血清中GAS及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VIP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补脾消积口服液低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胃内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胃肠黏膜较完整,腺体及肠绒毛排列整齐,层次清晰,血清中GAS及MTL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VIP水平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有益菌拟杆菌门丰度增加(P<0.05)、有害菌厚壁菌门丰度降低(P<0.05)。结论 补脾消积口服液可调节脾虚食积证小鼠的胃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肠组织形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恢复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