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薄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薄叶卷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薄叶卷柏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4′,7-二羟基二氢黄酮(1)、4′,5,7-三羟基查尔酮(2)、1,2-二羟基丙醇棕榈酸酯(3)、甘草次酸(4)、木栓烷酮(5)、二氢芹菜素(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以及十七烷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卷柏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药用栀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娜娜  张静 《中国药师》2014,(3):381-383
目的:研究中药材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栀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栀子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油酸(1)、十八酸(2)、丁香酸(3)、槲皮素(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芦丁(7)和京尼平苷(8).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绣球茎枝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绣球茎枝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1H,13C-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钱苷元(1),马钱子苷(2),马钱苷酸(3),幼枝含断氧化马钱子苷(4),四乙酰开联番木鳖苷(5),獐牙菜苷(6),阿魏酸(7),对羟基桂皮酸(8),松柏苷(9)。结论化合物均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果香椿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提取物经萃取后以硅胶或凝胶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香椿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piscidinol A(1),rel.(2Q,36)-7-0-methylcedrusin(2),trans-白藜芦醇(3),东莨菪内酯(4),槲皮素(5),(+)-儿茶素(6),10-廿九醇(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夏枯草皂苷A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并用化学及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α-波甾醇(2),豆甾醇(3),豆甾-7-烯-3β-醇(4),咖啡酸(5)和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8-β-D-吡喃葡糖酯苷(6)。并将其亲脂性部分甲基化后用气质联用方法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8个脂肪酸类化合物。 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夏枯草皂苷A,化合物2~5为首次从夏枯草获得。  相似文献   

6.
郑玲  邓亮  龙飞 《药物分析杂志》2013,(12):2104-2108
目的:研究三叶悬钩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甲醇对药材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RP-18等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学数据(1HNMR和13CNMR数据)以及和文献数据比较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叶悬钩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6α,17-三羟基贝壳杉烷(Ⅰ)、16α,17,19-三羟基贝壳杉烷(Ⅱ)、委陵菜酸(Ⅲ)、蔷薇酸(Ⅳ)、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Ⅴ)、齐墩果酸(Ⅵ)、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山柰酚-3-O-β-D-(6″-O-对香豆酸酯)吡喃葡萄糖苷(Ⅷ)、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山柰酚(Ⅹ)和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茎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出8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α, 3β, 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1β-羟基蔷薇酸(2), 2α, 3α, 19α, 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3), 2α, 3α, 19α-trihydroxyurs-12-en-23-formyl-28-oic acid(4),乌苏酸(5), 2α-羟基乌苏酸(6), 山楂酸(7),oleanolic acid(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底雪梅  闫福林 《安徽医药》2013,17(9):1470-1472
目的研究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叶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6个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即:Enmein(1),Hebeirubescensin K(2),冬凌草甲素(3),Parvifoline G(4),Maoyecrystal A(5),Maoyecrystal L(6);四个三萜即:2α-羟基乌苏酸(7),委菱菜酸(8),Hyptadienic acid(9),2α,3α-二羟基.12烯_28坞苏酸(10);一个黄酮:Ladanetin(11);另外一个为β-瑚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8,10,11均为首次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属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凤丫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风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nitisin(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棕榈酸(5)、硬脂酸(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芹菜素(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葡萄糖(11)、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ic acid(12)、胡萝卜苷棕榈酸酯(13)、4-oxododecanedioic acid(14)。结论化合物1~3、5~8和11—14均是首次从凤丫蕨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对板蓝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adenosine,1)、棕榈酸(2)、棕榈酸α,α’-双甘油酯(3)、棕榈酸.单甘油酯(4)、青黛酮(qingdainone,5)、靛玉红(indirubin,6)、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金樱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酸(Ⅰ),山奈酚(Ⅱ),翻白叶苷A(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亭(Ⅴ)。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金樱子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土荆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土荆皮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报道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熊果苷(1)、异香草醛(2)、阿魏酸(3)、香草酸(4)、pinocembrin(5)、儿茶素(6)、土荆皮苷A(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金钱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廷芳  戴毅  屠凤娟  姚新生 《中国药房》2011,(31):2931-2933
目的:研究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女贞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别所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α-羟基齐墩果酸(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2)、19α-羟基-乌苏酸(19α-hydroxy ursolic acid,3)、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4)、3β-O-顺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ci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5]、3β-O-反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tran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6]、3-O-顺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ci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7)、3-O-反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tran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8)。结论:化合物3、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青蛇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青蛇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柱色谱对青蛇藤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青蛇藤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杠柳苷(1)、杠柳苷元(2)、periplocoside M(3)、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4)、北五加皮苷E(5)、熊果酸(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穗兔儿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的方法对细穗兔儿风干燥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蒲公英赛醇(3)、蒲公英赛醇乙酯(4)、还阳参属苷E(5)、4,4′-二丁氧基联二笨(6)、棕榈酸(7)、正二十烷醇(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紫苏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对紫苏梗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齐墩果酸(2)、常春藤皂苷元(3)、芹菜素(4)、2,6-二甲氧基苯醌(5)、肌醇(6)。结论:化合物1、3、4、5和6均为首次从紫苏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麻兵继  王佩佩 《中国药房》2008,19(10):740-742
目的:研究云南丽江地区产亮菌子实体中化学成分,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对亮菌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油酸甲酯(1)、硬脂酸(2)、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3)、亮菌乙素(4)、5-羟基尿嘧啶(5)和脑苷酯B(6)。结论:化合物1、2、3、5、6均为首次从亮菌子实体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屈菜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甾醇(1),12β,20β-二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2),2-脱氢黑麦草素(3),对羟基苯乙醇(4)、黑麦草素(5)、6,7-二氢黑麦草素(6),3-羟基-5,6-环氧-β-紫罗兰酮(7),邻苯二酚(8),7,8-二氢阿牙泽兰品(9),(6S,9R)-吐叶醇(10),对羟基桂皮酸对羟基苯乙胺(11),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2),戊二酸(13),草酸(14)。结论:化合物2~14均为首次从白屈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才彬  谢庆娟  曲中堂 《中国药房》2009,(27):2120-2121
目的:研究余甘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余甘子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9种化合物:没食子酸(1)、鞣花酸(2)、3-乙基没食子酸(3)、槲皮素(4)、黏酸-1-甲酯-6-乙酯(5)、2-O-没食子酰基黏酸二甲酯(6)、β-香树脂酮(7)、β-香树脂醇(8)和β-谷甾醇(9)。其中,化合物5、6、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余甘子的药理活性部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土家族药用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var.sin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箍散中分离鉴定了2个倍半萜(化合物1、2)和4个木脂素(化合物3~6),分别为泽泻醇(alismol,1)、匙叶桉油烯醇(ent—spathulenol,2)、五味子酯I(schisantherin 1,3)、五味子酯F(schisantherin F,4)、propinquanin A(5)、propinquanin D(6)。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