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提示I临床医师关注ADR,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6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86例ADR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共81例,占94.19%,远高于严重的ADR;男性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为81.40%(70/86),远高于年轻患者;静脉给药致ADR发生率为60.46%(52/86),高于肌内给药和口服给药;单一用药ADR发生率为77.91%(67/86),高于联合用药;引起ADR的相关药物以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为主,共47例(占54.65%),药品种类数为34种,占所有药品种类数的64.15%。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进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统计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处方中常见的问题有选药不合理90份(20.27%)、用法不合理288份(64.86%)及忽视药物相互作用66份(14.86%)。处方是医师、患者和药师交流的书面凭证,处方是否合理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及有效。结论医院应加强门急诊处方事后审核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晏黎  赵志宏 《海峡药学》2016,(7):240-241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门诊药房2015年下半年处方干预情况,探讨问题处方解决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15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门诊药房处方干预登记表,对干预记录内容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7~12月的处方55907张(简易门诊处方除外),其中918张不合理处方被干预,不合理处方占比1.64%(918/55907);918张不合理处方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366张,占比39.87%(366/918),适应症不适宜处方234张,占比25.49%(234/918),其他情况不适宜处方242张,占比26.35%(242/918)。结论存在不合理处方,处方干预有效的促进处方规范性和合理性,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结合医院临床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合理用药干预项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成  孔少珊  王丽 《中国医药》2010,5(2):172-173
目的对我院内科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措施对我院医生用药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合理用药干预计划研究模式,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的处方1200张进行分析研究分4个阶段,每阶段调查300份。结果干预后实施诊断性试验的比例由51.0%(153/300)升至91.0%(273/300),遵循指南用药比例由59.0%(177/300)提高到80.0%(240/300),药物治疗疗程符合治疗规范的处方比例由50.0%(150/300)提高到81.0%(243/300),幽门螺杆菌感染治愈率由61.7%(185/300)上升到88.0%(264/300)。结论实施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能够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处方差错情况,尽量减少差错发生。方法统计门诊药房2008年7月至9月的处方量以及处方差错数量,对差错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讨论减少差错发生的办法。结果这3月中处方差错发生率为0.09%,其中7月份为0.11%,8月份为0.08%,9月份为0.06%,主要差错有用法错误(23.76%)、签名不符(10.89%)、用量错误(9.90%)。结论应加大《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处方点评制度及相关措施的落实与完善,严格审核处方,以降低处方差错发生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梁瑞梅  龙德 《中国医药》2013,(12):1794-1795
目的分析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静脉配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依据药物法定说明书及相关药学资料对我院静脉配置抗肿瘤药物处方3625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静脉配置抗肿瘤药物处方3625张中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处方为105张,占2.9%。其中选用不合理溶媒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2.8%(45/105),给药浓度不合理占33.3%(35/105),溶媒用量不合理占13.3%(14/105),给药剂量不合理占7.6%(8/105),给药方式不合理占2.9%(3/105)。结论我院静脉配置抗肿瘤药物临床用药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医生对用药知识的了解和临床药师的审核与把关。建立静脉配置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规范,对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有关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贵阳市息烽县人民医院门诊药房抗菌药物整治前(2011年1~6月每月1日、15日)处方和整治后(2012年1--6月每月1日、15日)处方,对抗菌药物处方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治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为911张,整治后为1379张,处方数占比从42.93%提高到44.64%;单用比例从88.47%提高到91.81%;联用比例、销售金额占比和品规数分别由11.53%(105/911)、21.91%、42个下降到8.19%(113/1379)、17.87%和34个。大环内酯类DDDs增加最多,单品种除罗红霉素、头孢噻吩、青霉素DDDs增加外,其余品种DDDs均降低。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处方占比距抗茵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医院2007年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10792张进行分析。结果药物联用方式以单用为主(占43.06%),四联以上用药所占比例较小(9.40%);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55.52%)。不合理用药处方占被调查处方的o.64%,分别为给药方案、溶剂使用、联用及选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问题。应建立合理用药监督机制,以利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了解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处方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制订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指标(SDUIs),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门诊患者发放问卷900份,收回合格问卷867份,其中64份被判定为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7.38%;处方药物平均品种数(2.19±1.12)种,通用名使用率100.00%,抗菌药物使用率26.30%,注射剂(除计划免疫)使用率14.07%,基本药物使用率14.73%,医生诊治时间(3.87±1.35)min,处方调配时间(2.59±1.26)min,药品标示完整率100.00%,药品实际调配比例100.00%,患者了解正确用药方式率为84.54%。结论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较低,门诊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注射剂和抗菌药物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基本药物使用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在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所有电子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200张,共计1400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医生和处方诊断及用药情况的点评工作表,对每张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合理处方1241张(88.64%),不合理处方159张(11.36%),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418张(29.86%),使用药品通用名处方1400张(100.00%),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占处方用药品种数的37.06%。结论该院门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PDCA循环在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处方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Epidata软件录入不合理处方并进行汇总分析评价,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并观察效果。结果 PDCA循环后,我院不合理处方数和百分率显著下降(P<0.01)。①调剂药师组: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从0.44%下降到0.31%(P<0.01),下降幅度31.01%,其中不规范处方从0.23%下降到0.16%(P<0.01),下降幅度32.98%;用药不适宜处方从0.17%下降到0.12%(P<0.01),下降幅度31.75%;超常处方从0.04%下降到0.03%(P<0.05),下降幅度17.42%。②临床药师组: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从4.96%下降到3.16%(P<0.01),下降幅度36.38%,其中不规范处方从2.63%下降到1.61%(P<0.01),下降幅度38.23%;用药不适宜处方从1.94%下降到1.19%(P<0.01),下降幅度37.66%;超常处方从2.63%下降到1.61%(P<0.01),下降幅度23.40%。临床诊断不全、剂量和单位不一致处方数和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1),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处方质量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PDCA循环用于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可在医院处方质量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结合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不合理处方干预与改善成效问题,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PDCA循环实施3个月,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不合理处方比例从0.19%下降至0.06%,不合理处方减少了68%。结论:PDCA循环模式管理是提高处方质量、提高调剂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华育晖  王刚 《中国药业》2010,19(11):39-40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医院药库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库管理有效使用率由原来的97.00%上升至98.90%(P〈0.05),药品去向明确率由原来的98.50%上升至99.50%(P〈0.0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由原来的3.00%下降至1.10%(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药库药品供应进行管理,能有效保证供应流程顺畅合理,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14.
樊裕  王旋  潘韵  姜翠敏 《中南药学》2014,(10):1043-1047
目的探索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成效。方法抽取本院普外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3,应用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管理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使用合理率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显著性检验,判断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9.23%下降至7.91%(χ2=13 890.16,P<0.001),使用合理率从0.77%上升至90.44%(χ2=13 571.10,P<0.001),术后切口感染率从0.77%下降至0.66%(χ2=7 547.58,P<0.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使用合理率显著上升,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应继续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15.
居琼华 《中国药业》2012,21(4):70-71
目的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规范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 按照PDCA循环法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程序,实现对医院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结果 实施管理1年后,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总量同比2009年显著下降,平均降幅为50.54%(P<0.01).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处方总金额占门诊西药处方总金额比例由2009年的3.29%降为1.43%.门诊处方合格率由2009年的98.05%提高到98.12%.结论PDCA循环对促进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干预模式在本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2—07-12(干预前)及2013—01-06(干预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为PDCA模式前后2种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PDCA模式干预前的66.24%下降至干预后的19.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的71.39%下降至干预后59.90%;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10.00%上升至于预后31.70%: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24h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0.14%上升至干预后94.10%。结论通过PDCA模式对本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干预后,本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明显改善,说明该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义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42-143
目的 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循环法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药房发放药品资料,根据不同药房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和复核差错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药品有效使用率和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9.21%和99.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36%和92.92%(P<0.05);观察组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和复核差错率分别为0.27%和0.74%,均低于对照组的1.28%和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药房,能促使医院药房管理的科学发展,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用药安全状况进行调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进行干预。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进行诊治的660例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对两组出现用药安全问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不安全用药的发生率为0.47%明显低于对照组1.21%,差异显著(P<0.05)。结论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肿瘤患者不安全用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司继刚 《中国药房》2014,(44):4129-4131
目的: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方法:通过制定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落实临床药师制度,院长与临床各科主任签订基本药物使用目标责任状,开展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与基本药物使用知识培训等措施,运用"戴明环"(PDCA循环)工具,规范和加强基本药物在我院的使用。结果: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指标明显改善,基本药物门诊处方比例和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分别由2012年的36.57%、15.88%上升为2013年的39.23%、17.88%,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有效促进了我院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提高了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