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达格列净或那格列奈在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8%,空腹血糖(FBG)11~16 mmol·L-1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那格列奈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两组均随访12周,以FBG<7.0 mmol·L-1,HbA1c<7%作为控制目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低血糖事件及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各项指标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P<0.01)。结论:达格列净或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HbA1c等血糖指标,而达格列净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还具有控制体重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普外科全肠外营养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 调查某院普外科住院患者全肠外营养( TPN) 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院 2012年8月~2013年7月普外科住院患者的TPN处方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6例患者接受TPN治疗共1 013例次,以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为主,占48.3%;平均用药天数为(8.7±3.2)d;总能量在900~1 500 kcal之间;糖脂比值<1的处方878张(86.7%);热氮比值为100~150的处方689张(68.0%);一价阳离子浓度<150 mmol·L-1的处方有1 008张(99.5%)、二价阳离子浓度<5 mmol·L-1的处方879张(86.8%);使用谷氨酰胺的处方共765张(75.5%),糖和胰岛素的比值(g:u)<3的处方共42张(4.1%)。结论: 该院普外科住院患者TPN 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处方糖脂比偏低,少数处方存在热氮比不合理,阳离子浓度超量、胰岛素用量过高的等现象。临床医师应加强肠外营养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应积极对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合理性干预,促进临床规范合理地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基于利奈唑胺浓度检测分析对利奈唑胺血液毒性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8年9月在我院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收集利奈唑胺浓度检测前后3 d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发生率,分析关键血常规指标及用药前后的差值与利奈唑胺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07例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范围6.01~37.38μg·ml-1;利奈唑胺血药浓度检测前后3 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显著下降,低于正常值,且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67%~100%,92.31%~100%,93.75%~100%。相关性分析显示,利奈唑胺血药浓度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和-0.240(P<0.05);利奈唑胺浓度与用药前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值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和0.419(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中,利奈唑胺血药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PN)医嘱不合理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TPN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共4303份TPN医嘱,统计不合理的处方;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指标,对TPN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303张TPN医嘱中,经处方审核系统拦截的存疑医嘱再由药师人工判定为不合理的共334张。肠外营养稳定性评价中:热氮比、糖脂比、阳离子浓度、氨基酸浓度、葡萄糖浓度等不合理项目所占不合格医嘱的比例分别为71.86%、7.19%、5.39%、7.19%、1.80%;TPN组方错误占比6.29%。在合理性药物选择中:妊娠剧吐、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甘油三酯>4.5 mmol·L-1、渗透压>900 mOsm·L-1、钾离子浓度超标等不合理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0.30%、0.60%、2.99%、3.59%、1.50%、1.20%、0.30%。结论:智能审方系统能有效促进TPN合理用药。药师建议对于在TPN稳定性评价中,补充无脂肪乳的TPN中糖脂比、阳离子浓度、脂溶性维生素等的组方规则;在合理性药物选择判定中,针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肌酐清除率、CTP评分指标、凝血状况等纳入审方规则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促进利奈唑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我院2017年1~6月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用药期间血小板变化,依据相关标准确定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病例,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用药时间、合并抗菌药物和用药前后Plt数值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67例静脉滴注正常剂量利奈唑胺的患者,其中20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1.98%。关联性评价结果:很可能2例(10.00%),可能18例(90.00%)。女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男性;青年和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其中青年患者(18~40岁)最高;肝脏部位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最高;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随用药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合并使用抗菌药物越多,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越高;以及基线Plt<200.0×109·L-1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该药较常见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应关注女性、青年和老年、肝脏部位感染、用药周期长、基线Plt<200.0×109·L-1的高发人群,尽可能减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用药前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年4月~2019年8月CNKI、WanFang Data、VIP及PubMed数据库,对收集到的恩替卡韦致ADR文献报道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国籍、原患疾病、用药剂量、合并用药,ADR出现时间、类型、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涉及恩替卡韦所致ADR病例46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29例,63.04%);男性35例(76.09%),女性11例(23.91%);用药剂量多为0.5 mg·d-1;用药1个月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24例,52.17%);患者主要来源于东亚国家和地区(37例,80.43%);恩替卡韦所致ADR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最多,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新的严重的ADR为视力减退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ADR关联性评价:很可能35例,可能9例,肯定2例。结论:临床应重视恩替卡韦所致ADR,尤其应关注易发生ADR的高风险人群,早期发现,对症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减少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1例TPN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预防、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结果静脉选择不当、导管感染、插管技术不过硬、血糖控制失均衡、水电解质平衡紊乱、TPN液中糖和氮类比例失衡等是导致TPN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组91例患者应用TPN治疗,出现TPN相关并发症16例,经有效护理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可以减少因TPN治疗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SAP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TPN组(28例)及TPN+EN组(25例),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感染发生情况、手术情况、病死率、合并MOF发生率、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TPN+EN组较TPN组能更快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SAP患者以EN和TPN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炎的自然病程,且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对国内已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药(ICIs)在肿瘤患者临床使用中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等ICIs的处方情况,包括患者信息、用药信息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分析处方是否超适应证用药,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共收集174例使用ICIs的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112例,女62例;患非小细胞肺癌的人数最多,其次是肝癌。ICIs单药使用的病例63例(36.21%),111例(63.79%)患者同时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136例(78.16%)患者为超适应证用药,超适应证使用者大部分为肝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57%,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肝脏毒性、胃肠毒性等,大部分为轻度和中度毒性。结论:4种ICIs超适应证使用较为普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但程度较轻,安全性较好,大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谢黎  王莉  刘晓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14-2315
目的:通过比较孕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TPN)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各60例,分别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维护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7%,CV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6.7%;PIC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93 d,平均(36.3±5.4)d,导管维护费用300~400元;CV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45 d,平均(11.7±3.2)d,导管维护费用500~600元;PICC组患者导管阻塞或脱落发生率为6.7%,而其他并发症(气胸、导管感染、局部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1.7%、1.7%,CVC组分别为3.3%、1.7%、3.3%、3.3%。PICC组在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维护费用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CVC组,但导管的阻塞和脱落情况则劣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降低并发症等优点,对减轻患者疼痛及早日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个体化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2月入住某院心内科且诊断为ACS的患者301例,均应用氯吡格雷,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是否>55%分为氯吡格雷治疗后HPR组与低血小板反应(LPR)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导致HPR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HPR组124例,LPR组177例。女性、纤维蛋白原升高、CYP2C19基因型中的中代谢型及慢代谢型与HPR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发现纤维蛋白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618,最佳临界点为3.52 g·L-1,诊断的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50.6%,约登指数为0.212)。结论:ACS患者中女性、纤维蛋白原升高、CYP2C19基因型中的中代谢型及慢代谢型为发生HPR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可能性大,需要增加氯吡格雷剂量或选择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全静脉营养液临床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全静脉营养液(TPN)临床利用情况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院145例患者全静脉营养液的消耗量和使用特征。结果145例患者共配制TPN 1 117份,使用中存在着处方组分不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9%,且与使用TPN时间有关。结论全静脉营养液配方应以个体化调整为基础,预防和减少TPN治疗的并发症,发挥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外科住院患者全肠外营养(TPN)使用情况,分析营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外科住院患者的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接受TPN治疗共649例次,以消化道手术患者为主,占96.4%,平均用药天数为5.8 d;热氮比值为100~300的处方560张,糖脂比值>3的处方418张,分别占总处方数的99.4%和64.4%,液体量基本≥1800 ml,能量在1500~2038 kcal之间.结论 外科住院患者TPN处方设计基本合理,少数处方存在能量、氮量不足的现象.临床医师严格掌握TPN的适应证,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疾病特点、代谢情况等,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陈慧慧  朱捷  陈春林 《安徽医药》2018,39(7):876-879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全肠外营养(TPN)药物医嘱,为临床合理应用TPN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2016年1~12月有TPN处方的住院患者病历300份,参考国内外肠外营养相关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利用Excel表格对自行设计的TPN处方点评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TPN处方的合理性。结果 在300份TPN处方中,有11份(3.7%)无适应证用药;在289份有适应证处方中,不合理糖脂比占36.3%,阳离子浓度超标占19.7%,维生素超剂量使用占12.4%,TPN配方中加入未经证实安全性的药物占3.8%。结论 该院TPN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无适应证用药,成分配比及浓度不适宜等情况,建议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规范化的筛查和评估,科学设计TPN配方,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TPN的水平,实现专业化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线静脉置管对行静脉治疗的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11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静脉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针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形式):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39~75岁;中线组(采用中线静脉置管形式):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36~72岁。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情况、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情况、使用成本、患者满意度。导管留置时间及穿刺次数、使用成本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并发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用率(%)表示,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留置针组比较,中线组一次性成功率[91.52%(54/59)]较高(χ2=5.081,P<0.05),导管/留置针滑脱[5.09%(3/59)]、意外拔管率[1.70%(1/59)]均较低(χ2=4.236、11.670,均P<0.05);中线组留置时间长于留置针组,穿刺次数短于留置针组(t=133.261、50.935,均P<0.05);中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9%(2/59),低于留置针组[20.34%(12/59)],患者满意度为96.61%(57/59),高于留置针组[79.66%(47/59)];使用成本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05)。结论 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中线静脉置管可增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临床使用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N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TNA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分析TNA的渗透压、输注速度、静脉通路的选择与发生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关系,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思路筛选出实际工作中可以实施的有效对策和改进方法。结果:患者使用外周静脉途径输注渗透压≥ 900 mOsm·L-1的肠外营养或输注疗程超过14 d时,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CQI采取有效的改进方法和措施后,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8.6%降为7.07%(P<0.05)。结论:运用CQI可有效降低TNA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确保了TNA使用期间患者的依从性,保证了肠外营养临床治疗疗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我院全肠外营养处方质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世峰  杨波 《江西医药》2007,42(9):825-828
目的 通过对我院TPN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TNA质量的提高.方法 调查我院2006年1月~12月间共288张TPN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的TPN处方设计存在较多问题.结论 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疾病、各项生化指标等方面做出的准确评定,是设计合理的TPN处方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鼻空肠肠内营养法的疗效及护理。方法45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作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22例,全胃肠外营养(TPN)23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区别。结果EEN组患者埘肠内营养的其疗效优于TPN组(P〈0.05),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满意,护理工作安全、简便易行、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基于Zelen’s设计,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轻度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h1/Th2平衡、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90例轻度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拟入对照组患者直接入组,拟入观察组患者知情同意则进入观察组,不同意则进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po,q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窍鼻炎颗粒2 g,po,tid。治疗21 d后,观察两组患者鼻症状总分表(TNSS)及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Wright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EOS)在鼻腔分泌白细胞中的占比;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 E)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SS各项评分降低,最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升高,PEF变异率降低,鼻腔分泌白细胞中EOS计数减少,血清IL-4、Ig E及eotaxin-2含量降低,IFN-γ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Zelen’s分组设计,证实通窍鼻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轻度AR的临床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Th1/Th2平衡,减少鼻腔分泌白细胞中EOS计数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对我院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抗凝治疗质量,为探索提高华法林抗凝质量的连续性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服用华法林并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入组患者,调查其抗凝现状,采用线性内插法计算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华法林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数亦逐年增加。患者就诊科室中,心血管内科所占比例最大,为59.76%;患者数最多的抗凝适应证为心房颤动,其次包括心脏瓣膜置换、静脉栓塞、肺栓塞等。患者TTR的总体平均值为(66.27±16.35)%;2015年TTR>70%的患者占比为42.03%,2016年为43.36%,2017年为47.01%,2018年为56.55%。结论:我院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质量可以接受,INR达标率逐年增高,积极开展连续性药学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