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司继月  孙敏 《中国药房》2014,(38):3624-362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中的应用。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就微生态制剂用于AA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AAD日益受到关注,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抗菌药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近年来,临床上常应用微生态制剂来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纠正腹泻症状,改善预后。结论:临床应促进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因肺炎住院儿童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相关特征,评估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市儿童医院2012年度因肺炎住院儿童的用药医嘱记录为研究对象,描述性统计药物人群暴露量以及抗菌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率与治疗开始时间,比较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前后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肠道微生态制剂合用及未合用的住院时间、止泻药治疗比例与时间等。结果 2 974人次用药医嘱纳入分析,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者2 948人次(99.1%)、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1 252人次(42.1%)、合并抗菌药物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1 246人次(41.9%)。肠道微生态制剂起始治疗时间中位数为住院的第2天、众数为第1天。合并抗感染及菌群调节治疗者中,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前抗菌治疗时间中位数为3 d,众数为1 d。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后抗菌治疗中位数为5 d,众数为4 d;肠道微生态制剂菌群调节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众数均为4 d。肺炎住院儿童中使用止泻药者626人次(21.0%),主要集中在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抗菌治疗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儿童分别有585人次(47.0%)、34人次(2.0%)接受止泻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接受止泻治疗时间中位数为4 d,众数为3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2 d、6 d;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接受止泻治疗时间中位数为3 d,众数为1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1 d、6 d,两组接受止泻治疗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抗菌治疗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7 d,众数为6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 d、9 d;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众数均为7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 d、9 d,两组住院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因肺炎住院儿童首次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主要在入院第2天,以预?  相似文献   

3.
唐燕  王锁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42-3244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评价微生态制剂四联活菌或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并将其中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患儿共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8例,在不影响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加用双八面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微生态制剂四联活菌片口服。结果: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4.4%,发生例数占儿童获得性消化道感染的12.4%。抗生素使用种类中:头孢三代发生率最高,其中最易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舒巴坦.婴儿发生率最高,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患儿一半以上,故呼吸系统组中,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最多见,四联活菌片可重建正常菌群.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抗生素可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调,尤其对婴儿使用抗生素有必要监测其肠道菌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重视微生态疗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泉海 《中国药房》1997,8(5):232-233
微生态制剂亦名微生态调整剂或肠道菌群失调矫正剂。目前。各种微生态制剂纷纷上市,主要包括双峻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和地衣芽胞杆菌等。原来只局限于保健品范围,现世济身于药品而闯入医院,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如丽珠肠乐.是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每粒035克喷活菌3o.5{乙),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所致多种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整肠生是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每粒025克(含2.5{乙活菌数),具有调整肠道菌群,桔抗致病菌的致病作用,为急慢性肠炎及急慢性腹泻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调节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的正常菌群 ,其中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群 ,能使糖类发酵 ,产生大量的乙酸和乳酸 ,从而抑制具有潜在致病性的肠杆菌等的生长与繁殖 ,逐渐达到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肠道正常菌群数量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当菌群失调时还可引起肠道甚至全身疾病。近年来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相继开发出众多微生态调节剂 ,用于恢复和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 ,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目前国内微生态制剂的药品、保健品繁多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所以如何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常用的微生…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调节剂对烧伤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有肠粘膜原籍菌群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的益生菌制剂和其生长促进剂 (低聚果糖 )的合生素制剂喂服烧伤大鼠 ,定量检测了肠道主要菌群。结果显示大鼠肠道主要生理性厌氧菌群基本稳定 ,肠道条件致病菌群无异常增高。提示微生态调节剂能够快速补充因烧伤而缺少的生理性菌群 ,避免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微生态制剂在本院门诊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12月肠道疾病门诊处方共720张,分析微生态制剂应用情况,与抗菌药物及其他药物的联用情况,就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微生态制剂的处方306张,占抽取总处方数的42.5%,以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应用频率最高,占微生态制剂处方数的47.1%,两种微生态制剂合用占微生态制剂处方数的2.3%.与抗菌药物联用率为26.1%.与中成药的配伍为67.0%,口服补液盐的应用率为5.3%,存在碱性药物、多酶片等与微生态制剂合用.结论 本院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应用合理,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微生态制剂合理应用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与胃肠粘膜屏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胃肠粘膜屏障的保护及对胃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150例患者分为四组(IBS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慢性腹泻组、肠术后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一半。治疗组主要给予培菲康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其他相关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便常规、便培养及肠道菌群紊乱改善情况。结果培菲康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便常规的改善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以明显改善因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急、慢性腹泻症状,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保护、强固胃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9.
庞超  王玉珍 《河北医药》2015,(1):108-110
肠道菌群与人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正常菌群在消化、免疫和抗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菌群失调更是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组成、数量、与疾病的关系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做一综述。1胃肠道菌群的概况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成人胃肠道中定植着1 000~1 150种菌种,微生物数量多达1 013~1 014个,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以上[1],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合并不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常出现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及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对于手术患者,肠道菌群失调[1],肠屏障功能损害,细菌菌群移位,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削弱,均不利于术后肠道恢复;对于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则为肿瘤细胞的复燃提供温床.我们通过对结肠癌不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应用微生态免疫营养制剂,以期改善肠道菌群,观察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力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是否增加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建立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后对其多次重复腹腔注射过敏原OVA(ovalbumin,卵清蛋白),观察其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OVA干预前,3组小鼠血清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第36天和第43天时,抗生素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43天时,抗生素低剂量组血清Ig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 多次腹腔注射OVA致敏可使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且生命早期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引起的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持续至生命后期,对后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发育产生持久的影响。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肠道内庞大的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参与机体生理代谢和营养物质的消化。肠道菌群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研究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和毒素都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因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CVD的发生、发展中肠道特定菌群的改变已被确定为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然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如何产生及影响CVD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肠道菌群通过肠心轴调节CV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总结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CVD发生发展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变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与CVD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3大杀手,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系列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中药防治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对基于肠道菌群新靶点的中药单体成分(小檗碱、根皮苷、大黄酸等),中药单方(肉桂精油、黄连花薹、前胡总香豆素等)和中药组方(葛根芩连汤、升降散、补中益气汤等)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糖尿病防治药物的开发及防治方法与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炎症相关肠癌 (CAC) 是世界医学难题, 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肠道菌群失调与CAC的发病密切 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加重结肠炎诱导CAC的发生。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 肠道菌群在CAC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概 述了CAC发生过程中肠道菌群与饮食、 炎症机制、 肠黏膜的关系以及在诊断、 治疗中相关研究, 重点讨论了肠道菌群 可能成为CAC作用机制的新靶点和相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不断增加,肾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2017世界肾脏大会发布的最新全球肾病健康报告显示,全球每10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肾脏疾病[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肾病患者中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的情况,且慢性肾病患者比非慢性肾病患者有更高的患痴呆和认知障碍的风险。本文就肠道菌群和脑-肠-肾轴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希望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作为靶点,来延缓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浓度螺旋藻制剂进行药效学试验,验证其调节实验性肠菌群失调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结果表明:1)治疗前各组100%出现中,重复腹泻;治疗后第6天,转为正常--轻度腹泻者,高剂量组和中剂量为100%,低剂量组为80%。2)菌群分析结果显示,螺旋藻低剂量组双歧杆菌和肠肝菌数量水平早期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生理菌数量增加水平基本相同;较自然恢复组增加非常显著(P<0.01),较生理盐水组增加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0。实验提示,螺旋藻可显著缓解肠菌群失调症模型小鼠的腹泻症状,但有一定剂量依赖性。中剂量和高剂量均可迅速缓解模型小鼠腹泻症状,纠正其肠道菌群紊乱,两者间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鼠李糖乳杆菌片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英 《药学进展》2009,33(5):218-222
目的:考察微生态制剂鼠李糖乳杆菌片对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的鼠李糖乳杆菌片实验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抗生素(氨苄青霉素)联合致病菌(鼠伤寒沙门菌)诱发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实验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1.0×10^8、1.0×10^7和1.0×10^6CFU·kg^-1)的鼠李糖乳杆菌片,阳性对照组灌胃使用丽珠肠乐胶囊0.3g,连续给药7天,通过对小鼠腹泻程度的观察和肠道菌群分析,考察该活菌制剂的干预作用。结果:用药7天后,鼠李糖乳杆菌片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腹泻程度显著改善,量效关系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该制剂高、中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且下降的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也恢复正常。结论:鼠李糖乳杆菌片可有效改善抗生素及致病菌诱发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KM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正常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一般剂量组(16.2 g·kg-1荆防败毒散)、超剂量1组(48.6 g·kg-1荆防败毒散)、超剂量2组(81 g·kg-1荆防败毒散)。实验周期为15 d。观察小鼠体质量情况,给药15 d后,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数、胸腺指数、脾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现象等指标。结果:超剂量2组第14天体质量明显轻于正常组,球杆菌比为0.389;与正常组比较,超剂量2组小鼠肠道益生菌,相关免疫指标(淋巴细胞数、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减少,且出现了3例细菌移位现象,均为移至肠系淋巴结。一般剂量组和超剂量1组小鼠体质量、免疫指标、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情况均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结论:5倍一般剂量的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可导致小鼠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合剂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肠道细菌易位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生理盐水组(b组)、模型丽珠肠乐组(c组)、模型健脾益气合剂组(d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均予氨苄青霉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分别给予无菌生理盐水、健脾益气合剂和丽珠肠乐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灌胃,每天2次。分别观察各造模组与正常组小鼠粪便变化及体质量变化情况及盲肠、肝脏、肾脏、心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造模成功。治疗后(第11天),b组小鼠仍有60%出现中、重度腹泻,而c,d组小鼠已无中、重度腹泻。b组盲肠组织无明显充血、水肿,仍见炎性细胞浸润,肝实质扩张充血减轻,肝小叶结构欠佳,肝细胞排列拥挤,界限不清,胞浆疏松,未见空泡;而c,d组盲肠组织表面光滑,溃疡面恢复较好,仅见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健脾益气合剂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有着和丽珠肠乐类似的调节作用,能促进肠黏膜损伤的恢复,抑制肠道细菌易位,使肠道微生态失衡得到调整恢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研究表明,肠道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并与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主要从氧化三甲胺的致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相关研究及基于此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