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确保凝血检验项目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50例凝血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抽取3份血液检测样本,然后对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不同溶血情况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项目的检验,其中包括TT、PT、FIB和APTT的检验,通过分析不同状态下的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结果不同存放时间下的血液样本PT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时间超过1 h,TT与FIB的检测值有明显差异,呈下降趋势,而ATPP检测值有显著上升态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心时间下的样本TT与FIB检测值没有明显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与APTT检测值存在明显差异,离心时间越长检测值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后的血液样本的凝血各项目的检验结果都有显著变化,即PT、APTT与FIB检测值增加,TT检测值减小,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情况都会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因此,为了使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保证,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血液的检测工作,使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血液检测样本进行研究,分别记录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是否溶血试验中的凝血检测结果 ,分析并比较其凝血[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结果 放置4 h血液样本的TT水平(12.31±1.11)s低于放置2 h血液样本的(14.95±1.20)s与放置1 h血液样本的(16.79±1.28)s,放置2 h血液样本的TT水平低于放置1 h血液样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血液样本的APTT水平(31.56±3.62)s高于放置2 h血液样本的(26.03±3.45)s与放置1 h血液样本的(25.23±3.36)s,放置2 h血液样本的APTT水平高于放置1 h血液样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2、4 h血液样本的PT、Fib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5 min血液样本的PT、APTT水平均低于离心10 min血液样本和离心15 min血液样本,离心15 min血液样本的PT、APTT水平均低于离心10 min血液样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5、10、15 min血液样本的Fib、TT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检测后,溶血血液标本的PT、Fib、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未溶血血液标本,且TT水平明显高于未溶血血液标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都会影响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把握时间,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凝血项目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血液检验样本120例,在不同条件下检验PT、TT、APTT及Fib等凝血检验项目,以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标本放置1、2、4 h后PT、Fib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放置1 h的APTT值明显低于放置2、4 h的数值,TT值则高于放置2、4 h的数值,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进行5 min的3000 r/min的离心后,其PT值与APTT值均明显低于离心10 min与15 min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溶血后的PT、APTT及Fib数值均明显高于溶血前的数据,TT则低于溶血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检验需在血液样本采集后的短时间进行,并控制离心的时间与速度,同时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发生,从而有效保证凝血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沈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溶血条件下,比较其凝血四项(PT、TT、APTT、Fib)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条件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所有患者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可见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TT和Fib均不断降低,而APTT则不断升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TT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Fib不断降低,APTT不断升高,同时,溶血前的PT、Fib低于溶血后,而TT、APTT高于溶血后的情况,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是否发生溶血等都会对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验,把握最佳检验条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且总结能够提高凝血检验项目准确性的操作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来开展临床手术。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共选择169例行凝血检验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取3份标准检验用血量所需血液,分别采取控制血液样本时间,控制样本离心时间,分析样本的溶血情况的方式,观察可能会对凝血结果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血液样本在不同存放时间下,PT(凝血酶原时间)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时间超过1 h后,TT(凝血酶时间)与FIB(纤维蛋白原)值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则出现明显的上升,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样本的离心时间不同对TT值与FIB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会对PT和APTT值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标本溶血对四项指标值都有显著影响,溶血会使PT、APTT以及FIB的值上升,并使TT值出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检验应在血液样本采集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并且控制好离心的时间与速度,同时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血管病患者124例,对照组88例,采用凝固法、Clauss法分别检测血浆PT、APTT、Fg,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浆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含量对早期诊断脑血管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PT、APTT不能作为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江琦 《中国医药科学》2012,(20):183-184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异常。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的COPD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检测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同时检测研究组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PT,APTT,Fb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PaO2,SaO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抗凝治疗可以预防COPD患者肺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顾正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11-212
目的探讨了解常规检验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异常的概率,分析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14例患者凝血检验APTT异常的标本,进行重新静脉采血复查,并将两次检验结果做具体比较。结果首次检验结果与复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标本进行及时充分处理对检验结果准确应具有很大影响,异常结果需要进行重新采血确保检测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分析HFRS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凝血功能测定前均未进行过止血、抗凝和溶栓治疗。结果实验组D-dimer高于对照组,D-dimer与病情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PLT和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Fib与病情程度呈反比例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APTT与病情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发病率与病情程度成正比,总死亡率4.6%。结论早期HFRS凝血功能检测,可以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迎秋  王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71-27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诊断病毒性肝炎的结果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检测PT、APTT和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FI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只有急性肝炎高于对照组,其他均小于对照组。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TT和FIB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亦为(P<0.01);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均(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对准确地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分析讨论,为凝血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进行凝血检验项目的一共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每位患者分别取3份用以进行凝血检验的标准血量的血液样本,对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放置时间、以及样本溶血情况的三方面进行控制,观察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因素,具体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凝血酶时间(TT)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检验,通过对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控制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会对PT以及APTT的数值造成影响,血液样本存放时间会对TT、FIB、以及APTT的数值造成影响,血液样本溶血会对四项检验指标的数值均造成影响。结论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放置时间以及血液样本溶血均会对凝血检验项目造成影响,其中离心时间主要影响的是PT以及APTT的检验结果;放置时间主要影响的是TT以及FIB的检验结果;溶血则会对所有的凝血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曹倩  孙静  钱磊  晁艳艳 《安徽医药》2019,40(2):151-155
目的 探讨不同中毒程度的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ACOP患者,根据一氧化碳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35例)和中重组(26例),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血凝速率(Angle角)、血块强度(MA)、血凝综合指数(CI),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所有ACOP患者随访28天,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19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患者PT、APTT、TT短于轻度组患者,D-D、FD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与轻度组患者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PT、APTT、TT缩短,FIB、D-D、FD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指标中,轻度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值缩短,M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患者R值、K值显著缩短(P<0.05),Angle角、MA值、CI值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R值、K值缩短(P<0.05),Angle角、MA值、CI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EG检测中R值分别与PT、APTT呈正相关(P<0.05);K值与APTT呈正相关(P<0.05),与FIB呈负相关(P<0.05);Angle角分别与APTT呈负相关(P<0.05),与FIB、D-D呈正相关(P<0.05);MA值与FIB呈正相关(P<0.05);CI值分别与PT、APTT呈负相关(P<0.05),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OP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对监测ACOP患者凝血功能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5,(9):126-127,130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妇产科产检及住院待产者共100例,根据有无合并肝病分为肝病组及正常妊娠组,各50例,抽取两组产妇静脉血1.8 ml,检测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所有检测均在抽血后2 h内完成。结果肝病组ALT、GGT、AST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病组PT、APTT较正常妊娠组升高,FIB较正常妊娠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血生化指标及PT检测对于临床鉴别与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PT、APTT、TT和Fb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孕检的5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孕妇的PT、APTT、TT、Fbg数值,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APTT与Fbg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PT与T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血状态,监测PT、APTT、TT、Fbg可有效预防相关产科并发症,提高围生儿质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骨伤患者大量输血,研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患者输血前后APTT、PT、TT、FIB、DD水平及HGB、Hct和PLT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输血后血HGB、Hct较输血前均上升,而PLT下降,输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APTT、PT、DD值较输血前均增加,而FIB值减少,输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是抢救骨外伤大出血生命的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在输血的同时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补充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防止凝血功能障碍,防止DIC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以期寻求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观察AIDS不同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影响性;观察栓塞AIDS患者和未发生栓塞、健康对照患者在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PT、APTT、TT、Fib、PLT、D-D上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在PT、APTT、TT、Fib、PLT、D-D上较未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PT、APTT、TT、Fib、PLT、D-D含量最高,其次为未发生栓塞组,和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在PT、APTT、TT、Fib、PLT、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栓塞组PT、APTT、TT、Fib、PLT、D-D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生栓塞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AIDS患者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 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20例(对照组)于发病48 h内行TEG及凝血常规检测,比较2组TEG各项参数(包括R值、K值、Angle角、MA值)及凝血常规各项指标(PT、APTT、Fib、TT),同时观察梗死组中症状进展(进展组42例)与症状无进展(非进展组80例)患者TEG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常规中PT、APT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TEG参数中,R值缩短,Angle角增大,M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R值、K值缩短,Angle角增大,MA 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EG敏感性高于常规凝血检测,可动态监测凝血全过程,及时识别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凝状态的异常,有助于临床早期预测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69例PHS患者和82例正常未孕妇女及74例正常妊娠妇女的PT、APTT、TT、FIB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未孕组比较,PHS组PT、APTT均明显缩短(P<0.01),FIB水平明显增高(P<0.01),TT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高切、全血低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HCT均显著增高(P<0.01,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HS组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PT、APTT均缩短(P<0.05),TT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低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HCT均显著增高(P<0.01,P<0.05)。结论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对PHS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学丹  余学芳 《安徽医药》2019,40(11):1230-1232
目的 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度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风湿科就诊的RA患者共126例,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得分(DAS28评分)分为稳定组26例,低活动度组28例,中活动度组35例,高活动度组37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差异。结果 稳定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低于其余3组,低活动组血清MMP-2水平低于中活动组和高活动组,中活动组血清MMP-2水平低于高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活动度组患者血清D-D及FBG水平、PT值和APTT值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低活动组及中活动组患者血清D-D及FBG水平、PT值和AP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不同病情活动度间MMP-2、D-D及FBG水平、PT值和APTT值存在差异,上述指标对判断病情活动度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一实验室在不同血凝分析仪上验证其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方法:用贝克曼配套校正血浆对两台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用贝克曼配套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后,在两台血凝分析仪上检测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值。结果:两台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经过样本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台血凝分析仪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较好,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