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采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和药学特点。方法7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F-36评分(80.14±4.52)分高于对照组的(73.64±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能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47%,两组比较实验组有效率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常见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CHD)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发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DL-C(1.98±0.5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47)mmol/L, TC(5.17±0.34)mmol/L、LDL-C(2.56±0.13)mmol/L以及TG(1.31±0.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6±0.62)、(3.02±0.38)、(1.65±0.4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常见心血管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不但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心肌梗死病例)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心肌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获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我院最为常用的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为代表,探究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随机选取的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他汀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他汀组使用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硝酸异山梨醇酯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统计两组药物的疗效、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心绞痛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他汀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5%(74/80),对照组为78.75%(6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病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心绞痛缓解时间(23±2.6)h明显低于对照组缓解时间(61±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6.2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短的症状缓解时间等特点,应作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推广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58.36±5.54)%高于对照组的(52.46±3.11)%、心率(73.35±1.46)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8.74±2.59)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予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疗效确切,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学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不同药物作依据进行分组:研究组(n=44例,选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参照组(n=43例,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比对两组药学应用效果。结果选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44例:28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97.73%(43/44);参照组43例:21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有效率76.74%(33/43)(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临床对心血管疾病展开治疗工作时,选用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效果优于他汀类药物,前者能明显改善机体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药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时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明显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高,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 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疗效理想,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0例脑血栓患者,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指标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18±2.71)分,低于对照组的(18.76±3.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状态下的慢性肾脏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对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价值,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8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与炎性因子水平、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素氮(BUN)、肌酐(Cr)、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8.91±1.52)mmol/L、(107.56±21.36)μmol/L、(1.21±0.82)g/24 h,均低于对照组的(11.43±2.11)mmol/L、(145.81±20.77)μmol/L、(1.73±0.65)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炎症状态下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当中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绞痛治疗中实施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心绞痛患者,依据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为(2.33±0.25)min/次、发作次数为(1.35±0.30)次/d,均优于对照组的(5.35±1.18)min/次、(3.65±0.76)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实施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具有理想的疗效,对心绞痛进行有效缓解,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究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为(0.86±0.12)次/周,治疗后为(0.11±0.02)次/周;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为(0.87±0.11)次/周,治疗后为(0.42±0.03)次/周;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抽搐症状消除时间为(13.76±1.42)min,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为(15.23±2.58)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43±3.56)、(20.62±4.5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医治工作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72例CHF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行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肪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VEF(44.47±4.69)%高于对照组的(39.78±4.72)%,LVEDD(43.76±4.28)mm、LVESD(40.22±3.64)mm小于对照组的(54.18±3.88)、(45.26±3.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R、hs-CRP、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DL-C高于对照组,LDL-C、T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对改善CHF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HR等均有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癫痫发作次数为(2.62±1.03)次,少于对照组的(4.06±1.14)次,每次癫痫持续时间(1.21±0.49)h短于对照组的(1.98±0.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为(26.84±3.59)分,高于对照组的(22.42±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癫痫控制效果,改善其精神状态,且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抽取双色球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67±0.79)、(1.25±0.70)、(1.31±0.3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4.39±0.83)、(1.82±0.76)、(1.73±0.7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6±0.87)mmol/L高于对照组的(1.61±0.63)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能帮助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智英 《北方药学》2016,(12):142-143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在抗感染、强心及利尿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控释片;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配伍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0%)低于研究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血药浓度、半衰期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药-时曲线峰浓度、生物利用度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使用他汀类药物配伍心血管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但需密切观察用药期间药代动力学变化,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对比分析速效心痛滴丸与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09例心绞痛患者且将其分为两组,即速效心痛滴丸组(试验组)和硝酸酯类药物组(即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措施且对其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治疗1个疗程时速效心痛滴丸与硝酸酯类药物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2~3个疗程后速效心痛滴丸效果明显优于硝酸酯类药物(P<0.05)且速效心痛滴丸不良反应占16.4%、硝酸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占40.7%。结论速效心痛滴丸与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但速效心痛滴丸远期效果优于硝酸酯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相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C、LDL-C、hs-CRP水平分别为(2.67±0.80)mmol/L、(1.96±0.74)mmol/L、(3.69±2.74)mg/L,均低于对照组的(4.55±0.91)mmol/L、(2.82±0.76)mmol/L、(9.84±3.51)mg/L,HDL-C水平(1.55±0.50)mmol/L高于对照组的(1.33±0.5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炎症反应有所缓解,相关血脂指标得到有效调节,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他汀类药物值得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强龙冲击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7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甲强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心室率及呼吸频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7.21±1.21)d、心室率(94.21±2.21)次/min及呼吸频率(17.19±2.1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0.56±2.91)d、(103.56±5.91)次/min及(20.25±3.12)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动脉压、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血氧分压、C反应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药物治疗与甲强龙冲击治疗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加速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关节僵硬、切口感染)发生率与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为(122.22±23.33)min、术中出血量为(300.21±25.56)ml、切口长度为(13.32±2.32)cm,对照组手术时长为(165.55±32.21)min、术中出血量为(456.65±20.12)ml、切口长度为(16.67±1.99)cm;研究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术后发生关节僵硬3例,切口感染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可以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更快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