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服利巴韦林联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已成为临床标准治疗方案。然而,药物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使10%-15%的患者中断治疗。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反应是每个医师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将详细地为您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2.
3.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好,但也产生一些严重副作用,如抑郁症、甲状腺机能障碍、诱发自身免疫病、间质性肺炎、眼疾患和心血管疾病等,故应扬长避短,发挥干扰素的有效性。以达治疗丙型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并分析优质护理在不良反应病患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2例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患,首先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病患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102例病患中发生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异常、脱发、过敏反应、精神异常、骨髓抑制、其他症状者构成比分别为28.43%、31.37%、15.69%、6.86%、4.90%、2.94%和9.80%;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掌握分布情况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引入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对于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效。方法 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片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个月,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各个系统的影响。结果治疗过程中a-干扰素表现出多个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近期效果较好。结论 a-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珉  姜惟 《药学进展》1995,19(1):14-18
近年来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简要叙述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机理,适应症,剂量与疗程,观察指标,复发及不良反应等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8.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对人群的影响非常之大,丙型肝炎转变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2~3倍[1],故丙型肝炎的治疗有其深远的临床意义。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特效的临床药物治疗。干扰素(IFN)是目前临床治疗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2]。为了今后在医疗实践中筛选和科学地总结,寻找更加确实有效的方法,并注意因使用更多的药物,而增加肝脏负担。本文就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1 IFN治疗的机制IFN治疗的机制:Weiss等[3]认为: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和ALT呈正相关,说明病毒的复制常伴随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综合近几年有关中、外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干扰素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均有效,但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疗效为优.结论干扰素价格较贵,毒副作用较大,耐受性差,但仍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研制和开发治疗丙型肝炎的新药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丙型肝炎有7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约25%的慢性丙型肝炎(下简称慢丙肝)病人在3~20年内会发生肝硬化,出现晚期肝病的并发症,包括肝衰竭、门脉高压症和肝细胞癌等。国内外大量资料均显示,干扰素(IFN)是治疗丙型肝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目前许多医学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特殊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患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出对该患者应当进行的护理。方法选取180例丙型肝炎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干扰素的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用干扰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39例,占研究患者总人数的77.2%。给予这些患者适当而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或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症状。结论临床上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常常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而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或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应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之前,需要排除其他类型的慢性肝炎,特别是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否则,会使病情加剧。本文介绍了两种疾病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惠芬 《抗感染药学》2010,7(4):288-290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期间致ADR及其护理的对策分析。结果:39例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中,通过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并加强对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37例患者(除2例外)完成治疗疗程。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导致的ADR应加强护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完成预定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1995年3月至2004年5月采用干扰素冲击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有所改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所选择的53例丙型肝炎患者均为住院患者,重新审核病案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后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9~  相似文献   

16.
将聚乙二醇(FEG)化学连接于治疗蛋白质能增加血浆半衰期、减少毒性、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PEG结合蛋白质通过减少免疫系统发现和攻击外源物的能力以增加其治疗效果。由活化的PEG单体与蛋白质偶联制备PEG蛋白结合物,这种偶联策略有多种选择。PEG化干扰素-α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性感染已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并获得肯定的疗效。已有3种PEG蛋白结合物被FDA批准,临床应用于治疗严重的复合性免疫缺陷病和治疗各种白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52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5例,应用干扰素(凯因益生)500万单位,肌注,开始15 d,每天1次,以后隔天1次,疗程12个月,利巴韦林900mg/d,分3次口服,疗程12个月。对照组27例,单用干扰素。结果在随访1年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有6例HCV-RNA阳转,仍有11例保持HCV-RNA阴性,持续应答率为44%;而对照组患者有10例HCV-RNA阳转,仅有3例保持HCV-RNA阴性,持续应答率为11.11%。经统计学分析,χ2=7.13,P〈0.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药联用可能是由利巴韦林增强了干扰素激发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提高了抗病毒效果,且并不明显地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84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2例,2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血清HCV-RNA、FPG、2 h PG、Hb Alc、DSES评分在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FPG、2 h PG、Hb Alc、D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抗HCV-RNA治疗有效率为55.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干扰素的治疗提供有效可行的护理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口含干扰素与注射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法印 《首都医药》1998,5(7):54-5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采用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方法抽取11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5例。A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与A组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的血清纤维化程度得到显著改善,不会引起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