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 在生物活性和化学方法指导下,从1株海兔来源真菌 Aspergillus terreus (RA29-5)中分离鉴定海洋天然产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方法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卤虫致死和斑马鱼胚胎毒性活性评价。结果 鉴定了 9 个丁内酯类化合物 (1~9) 的结构;抗菌活性表明,除化合物 6 和 9 外,所有化合物对四株致病细菌白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和四联球菌 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都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化合物 1~4 和7均对真菌芒果叶枯菌 Pestalotia mangiferae 显示抗菌活性;特别的,化合物 7 对测试的13株致病菌都具有广谱地抗菌活性,其MIC值在1.11~8.88 μmol/L之间;此外,还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 海兔来源真菌 A. terreus (RA29-5) 可产生结构多样的丁内酯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抗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株采自南海柳珊瑚来源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hiratsukae SCSIO 7S2001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方法 通过条件优化对菌株进行大规模发酵,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技术,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文献数据对比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初步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菌株SCSIO 7S2001中分离鉴定9个单体化合物cristatumin F (1),,neoechinulin B (2),,cyclo (Trp-Ana) (3),,cyclo (D-Trp-L-Pro) (4),,cyclo (D-Pro-D-Phe) (5),,Phomoindene A(6),,β-adenosine (7), ,E-6-hydroxy-3-(4-hydroxybenzylidene)-benzo[b]furan-2-one(8a8),Z-6-hydroxy-3-(4-hydroxybenzylid-ene)-benzo[b]furan-2-one(8b9),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测定。化合物1-89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无抗菌活性,化合物6表现出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为8.50 μM,几乎与阳性对照相当(阳性对照IC50=5.58 μM)。化合物1和2表现出微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在浓度为50 μg. /mL-1下,抑制率分别为16.44%和19.75%。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海洋来源真菌 Aspergillus terreus中的(+)-terrein代谢产物进行发酵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样品进行药理活性评价。方法 采用不同发酵条件对微生物进行发酵优化,运用柱色谱层析技术对目标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及抗细菌活性评价。结果 研究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为28天,在该条件下目标产物单一,易分离纯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terrein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对NCI-H460、A549和BT474肿瘤细胞株的IC50 值分别为3.12 μg/mL、3.32 μg/mL和3.45 μg/mL。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terrein的产量可达0.254 g.L,且该化合物对NCI-H460、A549 和BT474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细胞毒活性,具有开发为抗癌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中国南海花柳珊瑚来源真菌 Aspergillus candidus (RA16-10) 中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并分析化合物,运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卤虫致死、藤壶幼虫致死等活性评价。结果 从 Aspergillus candidus中分离鉴定了3个黄酮类化合物 (1~3) 和1个三联苯类化合物 (4) ,其中含有氯原子的黄酮类化合物 1 和3是自然界中极其罕见的化合物;化合物 1 和2 显示出强的藤壶幼虫Balanua amphitrite致死活性,其LC50值分别为1.11 μg/mL和1.39 μg/mL,这是首次报道该类化合物的藤壶幼虫致死活性。结论 从中国南海花柳珊瑚来源真菌Aspergillus candidus (RA16-10) 中筛选发现了2个具有显著的藤壶幼虫B. amphitrite致死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开发成为防污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株南海柳珊瑚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CHNSCLM-0019)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对真菌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单晶衍射及核磁共振变温实验并结合文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了6个苯并二氮杂卓类生物碱 1–6,分别为7-methoxycyclopenin (1), cyclopenin (2), 7-methoxycyclopeptin (3), (3S)-1, 4-benzodiazepine-2, 5-diones (4), 7-methoxydehydrocyclopeptin (5), (+)-cyclopenol (6); 并通过核磁共振变温实验验证了化合物1以互变阻转异构体形式存在。 结论 柳珊瑚来源真菌P. chrysogenum(CHNSCLM-0019)是苯并二氮杂卓类生物碱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一株六放珊瑚来源真菌Exserohilum sp.中活性天然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六放珊瑚来源的真菌Exserohilum sp.中活性天然产物。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分析和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致病真菌、细菌和海洋污损细菌为活性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从Exserohilum sp.中分离鉴定了4个天然产物 (1–4),化合物3对致病真菌Candida albicans和海洋污损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显示中等抑制活性,MIC 分别为16.33 和32.65 μg/mL。结论 从海洋来源的真菌中分离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1–4,化合物3 对致病真菌和海洋污损细菌显示中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海洋共附生微生物,特别是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无脊椎动物来源的共附生微生物,引起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依化合物结构类型综述了21世纪以来文献所报道的珊瑚来源真菌的天然产物,并统计分析了化合物的结构与菌株来源及生物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来源于西沙群岛的珊瑚真菌Aspergillus sp. OUCMDZ-3658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 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圆二色谱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药敏纸片法和α-糖苷酶抑制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珊瑚真菌OUCMDZ-365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13个生物碱(1-13)和1个fusidane型三萜(14),其结构依次鉴定为fumiquinazolines A (1)和C (2)、fumiquinazolines D (3)和F (4)、chaetominine (5)、pseurotins A1 (6)和A2 (7)、fumitremorgin C (8)、cyclouyprostatin A (9)、12β-hydroxy-13α-methoxyverruculogen TR-2 (10)、9H-pyrido[3,4-b] indole-3-carboxylic acid (11)、(–)-cyclopenol (12)、pyripyropene A (13)以及烟曲霉酸helvolic acid (14)。化合物8和9对产气杆菌、化合物10对白色念珠菌有弱抑制活性,MIC值分别为33.0、30.4和56.4 μmol/L;化合物3和4对α-糖苷酶有抑制作用,活性与阳性药阿卡波糖相当,IC50值分别为0.87、1.14和 1.11 mmol/L)。结论 本文首次报道了fumiquinazolines D (3)和F (4)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α-糖苷酶抑制剂的发现提供了新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ZJOU-SKL-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TLC、HPLC等方法对Aspergillus versicolor ZJOU-SKL-02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比旋光、化学合成等手段,并结合文献数据,确定了其产生的化合物结构及绝对构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6个二苯醚类化合物Diorcinol B(1)、Diorcinol C(2)、Diorcinol E(3)、Diorcinol J(4)、Diorcinol(5)和methyl diorcinol-4-carboxylate(6)。其中化合物5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值为4 μg/mL;化合物6显示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值分别为4和8 μg/mL。化合物3和化合物4具有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17.3和237.4 μM,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 255.3 μM。结论 以上活性化合物可以为抗生素的发现和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提供活性先导化合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柳珊瑚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中聚酮-萜类化合物citrehybridonol及其晶体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利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和X-ray单晶衍射技术,对citrehybridonol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运用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模型对其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citrehybridonol为首次获得其晶体,并首次对其单晶数据进行报道。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测试的细菌菌株未显示抗菌活性,对肿瘤细胞株未见细胞毒活性。结论 citrehybridonol的单晶数据以及活性数据对今后系统研究聚酮-萜类化合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株采自中国三亚蓝藻(Lyngbya majuscula)来源的真菌Aspergill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评价。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HPLC等色谱学分离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NMR,MS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CCK8法,用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评价了这6个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Aspergillus sp.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methyl asterric acid (1),methyl 3-chloroasterric acid (2),methyl 3,5-dichloroasterric acid (3),dihydrogeodin (4),benzomalvin B (5) 和benzomalvin E (6)。结论 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Aspergillus属真菌中获得,化合物 1-6在40 μM浓度下没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源于南极(44.40°W,61.47°S;水深:384 m)海水箱底沉积物真菌Aspergillussp. S-3-6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色谱、反相ODS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色谱分析方法,对Aspergillus sp. S-3-62发酵液的乙酸丁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结果 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结论 化合物1 -7 分别被鉴定为β-carboline(1),N-(2-Hydroxypropanoyl)-2- aminobenzoic acid amide(2),Cyclo-(Pro-8-hydroxy-Ile)(3),Cyclo-(Pro-Ile)(4),2-Acetyl-4(3H)-quinazolinone(5),4-Hydroxyben-zaldehyde(6)和Benzeneacetic acid, 2-hydroxy-1-methylpropyl ester(7)。其中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株海洋来源真菌 Nigrospora sp. (TA26-9) 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筛选评价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 10 株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 Solis 改良法测定化合物的卤虫致死活性。结果 结构表征确定了 6 个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9α-hydroxydihydrodesoxybostrycin (1),9α-hydroxyhalorosellinia A (2),4-deoxybostrycin (3),bostrycin (4),3,5,8-trihydroxy-7-methoxy-2-methylanthracene-9,10-dione (5) 和austrocortirubin (6)。对化合物 1–6 及其乙酰化衍生物 3a,4a,5a–5d 生物活性评价表明,所有化合物对辣椒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capsici 都有选择性抗菌活性,MIC = 0.26–1.22 μM;除化合物 3 外,对玉米大斑病菌 Setosphaeria turcica 也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MIC = 0.27–4.82 μM。特别地,化合物 3a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 8 株致病菌的 MIC 在 0.27–4.32 μM之间,该化合物还显示卤虫致死活性,在 25 μg/mL 浓度下对卤虫 Artemia salina 的致死率为 78.9%。结论 海洋来源真菌 Nigrospora sp. (TA26-9) 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成抗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西太平洋海域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 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 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梯度稀释法对化合物开展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terretonin(1)、terretonin A(2)、methyl dichloroasterrate(3)、methyl asterrate(4)、methyl 6-acetyl-5,7,8-trihydroxy-4-methoxy-2-naphthalenecarboxylate(5)、 territrem B(6)、alantrypinone(7)、butyrolactone I(8)和versicolactone B(9)。化合物5、8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和8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g/mL,化合物9为50 μ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采自广西涠洲岛的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sp.中分离获得的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ZJ-2008015)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卤虫致死活性模型和抗菌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sydonic acid(1),expansol G(2),(+)-sydowic acid(3),cyclo(L-Trp-L-Phe)(4),homodimeric WIN 64821(5)和ergosta-6α-hydroxy-4,22-dien-3-one(6)。结论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1~3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海洋来源真菌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1aucus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摇床发酵后,采用硅胶柱层析、LH20凝胶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假灰绿曲霉发酵总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旋光和单晶X-ray衍射技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海绵Aaptos sp.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flavipes中的aspochalasin类化合物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中压液相色谱(MP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活性筛选评价化合物活性。结果从真菌Aspergillus flavipes的次级代谢产物中获得了8个aspochalasin类化合物,分别为aspochalasin I(1)、aspochalasin D(2)、aspochalasin K(3)、aspergillin PZ(4)、trichalasin H(5)、aspochalasin H(6)、flavichalasine G(7)、aspochalasin E(8),其中化合物1表现出良好BEL-7402细胞毒活性,IC50为1.88μmol/L。  相似文献   

18.
Two new compounds, N-[4′-hydroxy-(E)-cinnamoyl]-l-tyrosine methyl ester (1) and methyl 4-methoxy-3-(3′-hydroxy-2′-methyl)propionyloxy-benzoate (2), were isolated from EtOAc extract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endophytic fungus Aspergillus sp. HS-05.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NMR, IR, UV, MS, and CD methods. Compounds 1 and 2 showed no anticancer activities against HL-60 cell lines (both of IC50>100 μM) in vit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