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去白细胞输血和大剂量常规输血应用的疗效观察和比较。方法 2008年至2010年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大剂量输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输血)和观察组(去白细胞输血),每组各44例,对两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去白细胞输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脏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及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方法 461例需要大剂量的输血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24例)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237例)选用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有效的降低大剂量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能使患者的脏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宁德市闽东医院行输血治疗患者42例为试验组(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同时抽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医院行输血治疗患者42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输血技术)。比较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试验组输血后发热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试验组输血后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1)。结论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为输血患者运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技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观察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对于输血技术的总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对于输血技术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为输血的患者实施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效果较常规输血技术更佳,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降低,并且患者对于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及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前及输血后的1d、3d、7d内多项指标存在的变化。方法选取122例达到大剂量输血条件的患者,分作两组,参照组为64例,实验组为58例。参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方法 ,实验组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方法 ,比较两组输血患者多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前后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组较常规输血组相比,各项指标均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某医院的23例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23例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输血有效率为21.7%,对照组输血有效率为87.0%,差异明显(P <0.05)。输血不良反应中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其约占输血不良反应总例数的43.5%。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以及血小板不良反应。存在过敏史、输血史以及年龄<18周岁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会降低输血疗效,对于极易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险人群要特别注意,以便提高临床输血效果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陈豪 《中国实用医药》2014,(19):272-273
目的:探讨减少临床输血风险和输血误差的应对措施。方法200例输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实验组患者输血过程中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对比分析两组输血成功率、输血不良反应和误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输血成功率98%,输血不良反应和误差发生率8%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输血成功率60%,输血不良反应和误差发生率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患者血液输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输血成功率地提高,避免患者发生输血风险和输血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经过去白细胞输血及未去白细胞不同输血方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观察其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术后感染、2年内转移复发率、3年生存情况。结果去白细胞输血组输血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术后感染、2年内转移复发率、3年生存情况分别是0.9%、0、3.92%、29.4%、60.8%,未去白细胞组分别是8.33%、4.08%、17.3%、65.3%、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够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及输血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将420例临床输血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输血,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输血后,对照组患者出现发热现象4例,占1.91%,发生过敏等临床症状2例,占0.95%;研究组患者出现发热现象1例,占0.48%,发生过敏等临床症状0例,占0.00%,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应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对危重患者的输血抢救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0.
皮偲 《中国处方药》2020,(3):138-139
目的探究改良式给药方式应用于输血相关性铁过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输血相关性铁过载患者100例,均进行去铁治疗,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去铁治疗,观察组给予便携式微量泵去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舒适状况、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F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舒适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改良式给药方式应用于输血相关性铁过载患者,可降低血清SF水平,提高舒适状况,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医院自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出血量>400 mL的大、中型手术的104例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14年7-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51例为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2015年1-5月期间符合标准的患者53例为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014.63个单位红细胞和(2.09±1.05)个单位红细胞;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9%,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534.43个单位红细胞和(3.14±1.47)个单位红细胞;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开放性输血相比,行手术输血治疗的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不仅能明显节省血液资源,还可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李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5-276
目的探讨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后128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前114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比较实施质量控制前后输血患者疾病感染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感染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1%VS 14.04%和2.34%VS 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7.66%VS 7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流程中,采集标本、血型鉴定、交叉配型等环节缺一不可,通过对各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患者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的术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出血量800 mL或以上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为同种异体输血方式,每组18例;对两组用血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平均输血量之比为8∶9,术后3 d观察组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4.2%,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7.8%;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观察组患者的1.35倍;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为观察组的11.1倍(观察组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疗效,经济实用方面均优于异体输血,建议此输血方式在髋关节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5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未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并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输血前筛检。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占比,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常见的不规则抗体类型包括抗-E抗体、抗-e抗体、抗-C抗体、抗-c抗体、抗-D抗体,其中抗-C抗体患者1例、占比为1.33%(1/75),抗-e抗体患者2例、占比为2.67%(2/75),抗-E抗体患者4例、占比为5.33%(4/75),抗-c抗体患者2例、占比为2.67%(2/75),抗-D抗体患者3例、占比为4.00%(3/75)。观察组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2例,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女性有妊娠史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患者,输血>2次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输血2次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提高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探究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中需输血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开放性输血,观察组患者术中给予限制性输血。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数及血细胞比容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及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手术中输血患者,手术中给予其限制性输血可以帮助节约血资源,有效控制不必要的输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成分输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护理对策与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成分输血的妇产科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入组成员,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仅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则通过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水平以及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妇产科中需要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对其通过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工作,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更高,出现的不良反应概率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到新的阶梯,心理情绪更加稳定,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加用地塞米松是否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不良反应具有促进意义.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2例(次)患者纳入研究视野,根据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输血前不给予任何药物,观察组于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及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输血效果.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均出现不良反应,以过敏、发热、心率不稳等为主要特征.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白细胞计数等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输血过程中及结束后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低血钾、四肢肌无力等,输血前注射地塞米松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输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②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对提高治疗效果并无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滤过率99.7%(P<0.05)、血小板滤过率96.5%(P<0.01),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输血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的肿瘤患者共计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去白细胞进行输血的一组作为去白细胞实验组(n=30),采用悬浮红细胞进行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悬浮红实验组(n=30)和未进行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对照组(n=30)。分析三组观察对象经过不同的处理措施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手术之后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和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结果去白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47%)显著低于悬红组(16.95%),P <0.05;去白组微生物感染率(9.4%)明显低于悬红组(33.9%),P <0.05;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去白组明显短于另外两组,P <0.05。结论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可以降低术后微生物感染的风险,缩短术后创口恢复时间,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谈输血后感染肝炎的相关调查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输血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输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肝炎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0例感染事件发生,发生率为0%;对照组中有1例感染事件发生,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析输血中肝炎感染控制措施,并且提出防范有效措施可以降低输血肝炎感染事件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