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比较临床上使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肯定吡格列酮和对治疗糖尿病的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并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将采取将二甲双胍治疗法,观察组则采取吡格列酮治疗法,为期12周的治疗和监督,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数、血压、血脂浓度以及胰岛素含量等进行测试。结果经过观察组的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和血红蛋白下降。各项血糖和血红蛋白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压,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5±0.7)mmol/L和餐后2 h血糖(8.6±1.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8±0.9)、(9.7±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随机、平行对照的为期12周试验。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组45例,吡格列酮对照组45例。结果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组HbA1c从(8.2±2.3)%下降至(6.7±1.3)%;而对照组则从(8.1±1.4)%下降至(7.6±1.2)%,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组HOMA-IR由(5.6±1.3)下降至(3.5±1.1);而对照组则从(5.5±1.4)下降至(4.6±1.2),2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较单用吡格列酮可进一步控制血糖并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均降糖药)为对照,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组(试验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组(对照组).结果 用药16周后,与基础值相比,试验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下降(1.92±1.77)mmol·L~(-1),(2.49±3.13)mmol·L~(-1),(1.27±1.45)%;对照组,FBG、PBG、HbA1c分别下降(2.24±2.11)mmol·L~(-1),(2.89±3.71)mmol·L~(-1),(1.49±1.52)%,2组下降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 vs 12%).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3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1次/d;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1g,1次/d;对照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24周。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肝脾CT比值、脂肪肝消失率最高,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血浆Hcy水平吡格列酮组降低明显,而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吡格列酮组最低,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住院序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以及体质量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为(7.32±2.11)mmol/L、2 h PG为(9.56±3.08)mmol/L、HbA1c为(7.61±1.01)%、体质量指数为(23.27±2.05)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9.56±2.46)mmol/L、(13.05±3.17)mmol/L、(8.44±1.03)%、(27.44±3.68)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情感职能评分为(80.04±5.11)分、认知功能评分为(84.37±5.49)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8.16±5.26)分、精神健康评分为(81.24±5.12)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7.63±6.08)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1.64±5.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03±5.02)、(75.68±5.34)、(69.25±5.34)、(72.38±4.94)、(66.04±5.76)、(70.45±5.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其血糖指标,同时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二药联用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三药联用治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对磺脲类+双胍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停用磺脲类,治疗组用吡格列酮30 mg/d、伏格列波糖0.6 mg/d、二甲双胍1.5 g/d三药联用,对照组用同样剂量的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两组均治疗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两个时间节点的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肝功能、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的统计学意义(bP<0.05),治疗组更显著(aP<0.01);治疗后组间指标比较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空腹胰岛素:治疗前后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0.05)。没有发现心力衰竭、严重肝肾损害、血尿和骨质疏松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用是治疗磺脲类+双胍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加用伏格列波糖三联合用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洪亚君  郭维英 《中国药房》2010,(24):2258-2259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血糖和胰岛素指标的变化。结果:连用6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2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FPG、P2hBG、HbA1c、FINS、P2hINS、HOMA-IR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少,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确诊为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详细观察记录两组血糖和胰岛素以及血脂水平的数据变化,并加以分析研究。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用于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较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32±0.78)mmol/L、餐后2 h血糖(11.64±1.05)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5.25±0.48)%均低于对照组的(7.22±1.04)mmol/L、(13.34±1.22)mmol/L、(6.84±0.6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率75.00%(18/24)高于对照组的45.83%(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86,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3,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5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177例。对比组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达格列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体重和血压水平,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病死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2%高于对比组的6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55±0.89)%、空腹血糖水平为(6.12±1.44)mmol/L、餐后2 h血糖值水平为(6.67±1.86)mmol/L;对比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45±1.57)%、空腹血糖水平为(7.56±1.7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8.62±1.98)mmol/L;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8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6%高于对照组的7.41%,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75±0.86)mmol/L、(12.55±1.14)mmol/L、(6.86±0.67)%,均低于对照组的(12.87±1.19)mmol/L、(15.29±1.38)mmol/L、(9.00±0.85)%,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分别为(7.09±0.68)、(1.63±0.15)、(3.35±0.31)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82±0.87)、(3.14±0.29)、(4.39±0.42)mmol/L,HDL-C(1.55±0.13)mmol/L高于对照组的(1.15±0.10)mmol/L,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接受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05±1.16)mmol/L、(9.56±1.45)mmol/L、(5.67±1.42)%,低于对照组的(7.34±1.35)mmol/L、(11.05±1.47)mmol/L、(7.05±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23.93±1.92)kg/m2低于对照组的(25.13±1.54)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降低糖尿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利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有效率.方法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对血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单一治疗,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15±1.05)mmol/L、餐后2 h血糖为(9.04±2.01)mmol/L、血红蛋白水平为(6.13±1.09)%,均低于对照组的(9.09±2.23)mmol/L、(11.11±3.05)mmol/L、(8.0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使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血红蛋白水平等生化指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104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盲选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指标、体质量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12.56±2.24)mU/L高于对照组的(11.61±2.49)mU/L,胰岛素抵抗指数(4.38±1.78)及体质量指数(19.69±1.12)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5.24±1.51)mU/L、(21.88±1.15)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5、2.657、9.838,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医治具备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级诊疗对其血糖控制效果与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分级诊疗模式。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与并发症预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6.2±0.5)mmol/L、(9.8±0.6)mmol/L、(6.1±0.4)%,均低于对照组的(6.8±0.8)mmol/L、(10.9±0.9)mmol/L、(6.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级诊疗模式不仅能够积极保障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也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某院治疗1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清氧化物水平、母婴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HbAlc(5.24±0.67)%、FBG(5.21±0.77)mmol/L、2hPG(5.42±0.63)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实验组MDA(60.24±5.02)m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3.17%)、低体重儿(4.76%)、胎儿窘迫(1.59%)、新生儿窒息(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调节血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平衡,改善母婴结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