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长期服用NSAIDs的风湿患者中,Hp感染是否提高该类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方法对收治的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2例,连续服用非选择性NSAIDS药物12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3例、1例,胃溃疡3例、2例,糜烂性胃炎分别为2例、1例。结论是否伴有Hp感染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风湿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预防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9月收治的165例合并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进行抗HP治疗,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随访期为1年.随访期间每月对两组患者行大便潜血检查,每6个月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追踪HP感染情况.结果 随访6和12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黏膜总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6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HP感染转阴78例,根治率93.98%.结论 对于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4.
程序  倪伟建  张圣雨 《安徽医药》2017,21(12):2326-2328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病患者用药情况,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风湿免疫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保障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合理性.方法 抽取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15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骨密度调查表,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前臂、股骨、脊柱三处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钙剂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15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36例,平均病程6年;服用钙剂的人数占总例数的42%,服用糖皮质激素未服用钙剂骨密度下降人数占服用糖皮质激素总人数的32%,服用糖皮质激素并服用钙剂骨密度下降人数占服用糖皮质激素总人数的25%.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与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不具相关性.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的丢失具有一定的影响,钙剂对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腰椎骨密度减少有预防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考察药学监护对KAP的影响,促进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1),入组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的疾病与用药知识问卷、汉化的患者服药信念特异性量表(Brief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BMQ)、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分析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临床药师对干预组患者薄弱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KAP维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知识得分(3.08±3.80)分,信念得分(0.96±2.95)分,行为得分(5.40±1.81)分,且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均相关(P<0.01)。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主要因素(P<0.01),病程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信念、行为得分的主要因素(P<0.01)。6个月后,干预组的KAP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03 %vs 57.72%)、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61.78 %vs 54.47%),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自我管理KAP水平有待加强,临床药师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药学监护可显著提高其KAP水平,改善疾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及HP感染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影响。方法 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335例患者上消化道疾病患儿,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109例;采用奥林巴斯GIF-V电子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测;随机选择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各50例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 胃镜检查检出HP感染61例,检出率占18.2%(61/335)。各年龄组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HP感染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 =0.749,P=0.003),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r=0.726;胃溃疡:r=0.703; P<0.05)。H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SF、Hb、MCV、RDW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HP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HP儿童。结论 小儿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HP感染儿童机体铁营养水平降低,是造成或加重儿童机体铁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IDA的原因之一,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许昌县1279例体检者Hp感染情况及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3~10月到本院体检的1279例体检者做纤维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是否有病变,同时抽取静脉血进行尿素酶抗体检测.结果 1279例体检者中725例纤维胃镜检查异常,其中623例Hp抗体阳性,感染率为48.7%;男、女感染率分别为49.2%和48.2%;在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中,慢性胃炎Hp阳性率为83.4%、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为82.6%、胃溃疡Hp阳性率为91.0%、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为93.7%,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为85.9%.结论 许昌县Hp感染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许昌县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没有性别上的差异;Hp与多种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相关,持续感染能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8.
9.
我们从2005年1月至12月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做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了HP检查,从中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病的致病性以及在上消化道感染的程度。现在对638例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门诊和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6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193例,年龄19~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癌胚抗原表达胃的癌前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经内检查 2 39人次良性胃病患者常规取粘膜组织进行 HE染色 ,Warthin- Starry银染及尿素酶查 HP、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HP阳性率 77.4 % ( 1 85 /2 39)。肠化生 ( IM)和 /或不典型增生 ( AH )发生率 2 7.2 %( 6 5 /2 39) ,在 HP阳性与阴性病变患者中 ,IM和 /或 AH发生率分别为 31 .35 % ( 5 8/1 85 )与 4 .8% ( 8/5 4 ) ( P<0 .0 5 ) ;CEA阳性率分别为 4 3.2 4 % ( 80 /1 85 )与 2 4 % ( 1 3/5 4 ) ( P<0 .0 1 )。有肠化生 ( IM)和 /或不典型增生( AH)为 89% ( 5 8/6 5 )。结论 经临床研究提示 ,HP阳性病变的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发生率 ,同时说明 HP感染与胃的癌前病变的发生及 CE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C)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门诊药师的药学干预能否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8年1月-3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需长期口服GC的患者共242名,通过人口学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持续药学服务并每月随访一次,至患者停用或连续随访6个月,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分析。结果:242例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GC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平均值为(5.28±1.79),其中115例患者(47.52%)依从性较好(6.92±0.76),127例患者(52.48%)依从性较差(3.80±0.98)。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药物与疾病知识知晓水平(P<0.05)。非干预组纳入患者116例,干预组126例。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对疾病和药物的知晓水平较非干预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疾病控制情况也较非干预组高(P<0.05)。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皮质醇增多(P<0.01)和骨密度下降情况(P<0.05)有所改善,代谢型改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信念,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160例HP阳性冠心病患者(HP阳性组)和45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HP阳性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增加使用抗HP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比较各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HP阳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88%,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抗HP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11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作病理诊断和HP检测。同时与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慢性胃炎和胃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4.77%和83.67%,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HP阳性率分别为71.01%和69.05%,与青壮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高,应予以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长期大量饮酒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病的影响。方法:从临床流行病学的角度对长期大量饮酒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五年随访研究,观察HP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30人中有1人感染HP(1/30),健康对照组26人中有9人感染HP(9/26);x^2检验P<0.01,结果有极显著的差异。结论:长期大量饮酒者HP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杨卫文  杨景林  陈剑明  黎莉  谭松 《贵州医药》2002,26(12):1072-107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关系。方法:乙肝后硬化患者140例,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cTNT;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cTNT,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同时,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另外,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结果:HP阳性组cTNT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P<0.01),HP阴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根治后cTNT显著下降(P<0.01);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中量及少量感染组(P<0.01-0.05);中量感染组亦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P<0.01);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 C、B级组明显高于A级组(P<0.01)C级组又明显高于B级组(P<0.05),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cTNT升高,易于并发心肌损害,根治HP有利于防治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36例上消化道不适且经Olympus胃镜检查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HP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为阳性即确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53例来院检查未查出上消化道疾病的为对照组。结果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阳性率为63.0%,其中食管癌63.9%,贲门癌66.7%,胃癌72.9%,消化性溃疡73.6%,慢性萎缩性胃炎61.2%,浅表性胃炎60.9%;农村患者的总检出率为85.5%,城市患者为36.6%,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上消化道不同部位溃疡的HP检出率除幽门口溃疡为68.8%外,其他均高于70%,对照组HP阳性率为14.6%。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农村人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1],我国Hp感染率约在34.52%-80.55%,平均感染率为58.07%[2]。为了解南京城北地区Hp感染的发病特点,以我院胃镜室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1073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新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1):15-16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谱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一2002年的胃镜检查资料。结果共检出上消化道出血1566例.其中:消化性溃疡595例。反流性食管炎20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521例,癌症89例(食管癌50例、胃癌39例)。食管静脉曲张156例。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逐渐减少,Hp感染趋势下降,反流性食管炎逐渐增多。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增多。可能与根除Hp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1-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检测方法和规律。方法:通过改良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研究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胃癌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阳性为66.67%,其他胃部疾病的Hp感染阳性率为33.45%~49.96%;Hp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达到98.35%,对阿莫西林等4种药物的敏感率均在75%以上,而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达到96.11%。结论:本实验方法对判断幽门螺杆菌耐药率有较大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四联根治疗法对肝硬化患者胃液氨及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确诊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52例,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阿莫西林、次枸橼酸胶体铋治疗,疗程7d。对照组46例除不用上述药物外,其他护肝及对症疗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A级及B级肝功能患者的胃液氨浓度[(26.8±2.6)和(40.4±4.1)μmol/L]和血氨浓度[(67.3±2.1)和(71.3±4.0)μmol/L]明显下降(P<0.05),C级肝功能患者的胃液氨浓度[(48.6±1.8)μmol/L]和血氨浓度[(96.2±3.9)μmol/L]则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p感染的四联根治疗法可明显降低A级及B级肝功能肝硬化患者的胃液氨及血氨浓度,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