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并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1日至2020年3月18日火神山医院感染四科收治的70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n=42)、重型组(n=19)、危重型组(n=9),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情况.采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136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继发细菌性肺炎(继发感染组,44例)和非继发感染组(92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疾病转归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继发感染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于非继发感染组(P<0.01),入院的氧合指数(OI)<400 mmHg、高热(体温>39 ℃)、重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比例也均高于非继发感染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操作、激素治疗比例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继发感染组(P<0.05)。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4.613,95%CI:1.756~12.118)、激素治疗(OR=2.403,95%CI:1.012~6.422)、入院OI<400 mmHg(OR=6.534,95%CI:2.064~20.691)、低蛋白血症(OR=12.949,95%CI:3.284~51.067)是继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继发感染与患者入院氧合指数低于400 mmHg、低蛋白血症、激素治疗、基础疾病关系密切,临床尽早干预可预防患者继发感染,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杨  张红梅 《淮海医药》2022,40(1):81-84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nCoV)肺炎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应用NS2002营养评估量表对本院80例重症nCoV肺炎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NS2002评分≥3分)及非营养不良组(NS2002评分<3分),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焦虑抑郁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用药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睡眠质量,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重症nCoV肺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nCoV肺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50%(22/80)。营养不良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氧分压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发热、呼吸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基础疾病≥3种、全身炎症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 <0.05)。营养不良组焦虑情绪(HAMA)评分、抑郁情绪(HAM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 <0.05),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发热、年龄偏大、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区收治的56例NCP患者,分为普通型(37例)与重型/危重型(19例)。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等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NCP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年龄为(59.84±16.17)岁,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史(42.11%比5.41%)、胸闷(42.11%比13.51%)的比例均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普通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高于普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各项指标对重型/危重型进行预测,选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的4个指标(年龄、淋巴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进行联合,所得联合模式曲线下面积为0.946,灵敏性为0.750,特异性为1.000。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史、胸闷、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对判定NCP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年龄、淋巴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用于鉴别危重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急性心肌损伤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和黄陂方舱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15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心肌酶谱和影像学等资料,比较分析新冠肺炎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的特点,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影响因素,尝试建立预测COVID-19患者病情发病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二元及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COVID-19...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注册药物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检索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rg.cn)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站(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的在中国开展的COVID-19药物临床研究,对开展地点、研究设计、涉及药物等进行分析。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3月31日。结果:共检索到247项研究。武汉同济医院,武汉中南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作为组长单位或研究中心参加临床研究数量最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最多,有171项,占69.23%。涉及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草药和中成药、细胞制品和血浆制品、疫苗等。结论:中国的临床研究意识以及临床研究注册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疫情期间发起的药物临床研究需要关注科学性和伦理学等问题,要合理配置和整合资源。期待中国的高质量的COVID-19药物临床研究能率先为世界人民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新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合并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新冠肺炎的控制和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于2019年12月30日—2020年3月8日收治306例新冠肺炎患者资料,以无基础疾病的患者为对照,分析112例合并有基础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疾病组发热发生率78.57%,较无基础疾病组低(P=0.012),咳嗽发生率较高(P=0.025),胸闷、气促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7),基础疾病组肺炎累及肺部影像学范围>75%的患者比例高(P=0.015)。与无基础疾病组比较,基础疾病组普通型患者比例较低(P<0.001);危重型患者比例高(P=0.013)。两组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抗真菌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无基础疾病组比较,基础疾病组出院肺功能恢复正常状态患者比例低(P<0.000 1),出院但肺功能未恢复正常状态比例高(P<0.000 1)。结论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比例较无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低,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及短期胸部影像学发生病灶进展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型COVID-19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10日—2月8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治疗COVID-19患者312例,将首次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进展者180例和非进展者132例进行对比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312例患者中位年龄52岁,男:女为0.9:1,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平均年龄均>50岁,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10.0%),显著高于非进展组3例(2.3%)(P<0.01)。进展组患者因症就诊时间(3.5 d,IQR 1~6)、从出现症状到首次胸部CT检查时间(5 d,IQR 2~7)、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复查胸部CT检查时间(9 d,IQR 6~11)及首次复查胸部CT与前次检查间隔时间(4 d,IQR 3~5)均明显短于非进展组(P<0.01)。症状表现为发热(84.6%),畏寒(53.2%)、咳嗽(48.4%)、乏力(3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甲泼尼龙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重庆市收治的首次确诊重症COVID-19的部分患者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热毒宁联合甲泼尼龙组(A组)和甲泼尼龙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和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治疗后A组患者WBC,IL-6,IL-17,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COVID-19,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水平及住院时间,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按照1∶2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阿比朵尔、α-干扰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1)和治疗5 d(V2)、10 d(V3)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呼吸道样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qRT-PCR转阴率、胸部CT检查影像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2时临床发热(77.94%比56.67%)、乏力(75.86%比57.14%)、咳嗽(67.74%比45.83%)消失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V3时临床咳嗽消失率(90.32%比66.67%)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V3时胸部CT检查影像学评分[(10.95±1.43)分比(12.92±2.02)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临床发热、乏力消失率V3时(100%比100%,91.38%比85.71%),SARS-CoV-2-qRT-PCR转阴率V2时(81.25%比77.50%)与V3时(93.75%比92.50%),以及胸部CT检查影像学评分V2时[(15.09±2.56)分比(15.12±3.371)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示出有改善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银花口服液,可以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乏力、咳嗽症状,减轻肺部病变,对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也显示出良好的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现有诊疗方案及共识中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梳理新冠肺炎老年患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应严格把握老年患者的适应证,规避不良药物相互作用,预防不良反应,个体化确定及调整剂量,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结论应开展规范的临床药学监护,从而有助于改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机制,保障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结合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AKI的常见病因,分析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归纳依据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用药调整。结果COVID-19重症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脓毒症相关。应加强治疗相关的抗病毒药物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论尽早识别并纠正肾功能损伤的可逆病因,加强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2020年2月1-11日收治的3例2019-nCoV感染患儿(男2例,女1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资料、现病史、辅助检查,并描述其治疗经过及结局。结果:3例患儿年龄分别为7个月、2岁5个月、5岁2个月;感染途径均为家庭内传播;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1例无明显症状;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均无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正常,胸部影像学改变较轻;经隔离治疗后均好转,无新增其他临床症状。结论: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且儿童2019-nCoV感染临床症状相对成人较轻,甚至为无症状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策略,以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协同作用,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方法总结医院临床药师针对疫情、结合工作实际制订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与经验。结果临床药师对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分层标准化药学监护,重点监护特殊人群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并以处方审核与药物重整、会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控上报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非新冠肺炎患者,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开展线上咨询与药品供应,编写发布相关科普文章与书籍;另外,还积极开展临床药学与循证研究,为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论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临床药师调整药学工作模式,开展药学服务与科研,对于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研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发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药物治疗的演变为切入点,结合临床治疗现状,总结各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的特点,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登记注册拟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对于新冠肺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所推荐的药物治疗也是基于突发疫情条件下的试用建议,且需严格监控。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登记注册拟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整体上普遍存在立题依据、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不充分,缺乏必要的临床前试验数据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问题。结论 针对新冠肺炎,药物选择都是基于既往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或其他新型流感病毒的治疗经验,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仍是治疗的关键。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药研发应回归到认真做好基于药物作用靶点、作用机制的活性筛选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某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用药,对医院2020年1月30日至3月1日收治的19例COVID-19患者开展用药分析。结果确诊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以30~50岁为主,多为亲属间传播,临床分型多为普通型;42.11%的患者入院前曾用药治疗,入院后多接受两联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余对症治疗药物包括抗菌药物(47.37%)、呼吸系统药物(63.16%)、消化系统药物(10.53%)、保肝药物(36.84%)、抗焦虑药物(26.32%)、免疫调节药物(42.11%),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同时联用率为89.47%;47.37%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等。结论19例COVID-19患者用药基本符合现行诊疗方案,但部分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总结临床药物治疗经验。方法根据病历资料分析1例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信息。结果该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乏力等,指氧饱和度、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胸部影像学异常,在无创呼吸机通气支持基础上,采用抗病毒、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药物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重型COVID-19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快,可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制订基本治疗措施,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变化进行个体化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水平,加快药物研发进度。方法就疫情防控时期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和流程管理等方面展开探讨,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能力建设提升提供建议。结果与结论应在保障临床试验受试者、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基础上,完善临床试验组织管理规范及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系统,并加强临床试验人员、试验项目及试验流程的管理,让临床试验项目有序开展且高效、高质量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