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rhG-CSF的临床应用状况.该药可刺激骨髓细胞增加ANC、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ANC的吞噬作用,用于改善肿瘤、白血病患者放化疗后的ANC减少以及因粒细胞缺乏所合并的感染、骨髓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疗效确切.但有些肿瘤细胞能合成G-CSF,G-CSF也能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临床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用药时机、疗程、剂量,并进行药效监控,以达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估计动员效果差)使用化疗药物24~48 h后接受rhIL-11(25 μg·kg-1·d-1)和G-CSF(10 μg·kg-1·d-1)皮下注射直至干细胞采集结束.观察应用rhIL-11后的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结果 患者耐受良好,动员后(1.40±0.55)次干细胞采集可获足量CD34 细胞.移植后9~11 d内达到造血重建,血小板低于20×109/L时间为0~1 d,无出血表现.随访(28.8±8.58)个月,2例分别于移植后8、10个月复发,2例持续完全缓解,1例病情稳定.结论 化疗联合rhIL-11和G-CSF方案具有良好的动员效果,且血小板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3.
<正>白细胞介素(IL)-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Th17)产生。研究发现IL-17能维持CD34+的造血祖细胞并介导它们向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能诱导纤维母细胞产生IL-6、IL-8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而这3种因子均能影响造血,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IL-17可能会在T细胞与造血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起主要的介导作用[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yper-CVAD/MA中的MA(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性。方法:25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对照组)和Hyper-CVAD/MA+G-CSF方案(研究组)动员造血干细胞,观察动员效果、安全性。结果:研究组都1次采集成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采集次数(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的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5.45±4.63)×106/kg、(3.04±0.74)×106/kg,差异变化相近(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相仿(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yper-CVAD/MA+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易于操作、又可起到移植前体内净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δ-生育三烯酚(δ-T3H)诱导小鼠体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生成的作用,评价δ-T3H促健康小鼠造血活性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单次sc给予δ-T3H 12.5,25,50,100和200 mg·kg-1,于药后24 h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G-CSF水平,分析δ-T3H诱导小鼠体内生成G-CSF的剂量效应。小鼠单次sc给予δ-T3H 100 mg·kg-1,于给药后3,6,12,24,36,48,72和96 h采血,ELISA检测血清中G-CSF水平和细胞趋化因子1(CXCL1)、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雄性小鼠单次sc给予δ-T3H 100 mg·kg-1,于给药后24 h取材分析组织匀浆中G-CSF水平。雄性小鼠连续sc给予δ-T3H 100 mg·kg-15 d,于给药后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的含量,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常规参数。δ-T3H按照100 mg·kg-1分为单次sc给药组和连续2 d sc给药组,于给药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结果δ-T3H单次给药升高G-CSF的作用呈给药剂量效应,最低有效剂量≤12.5 mg·kg-1,100 mg·kg-1给药后升高G-CSF的作用达到饱和;δ-T3H单次给药后48 h内以及连续给药期间小鼠血清G-CSF浓度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36±12)μg·L-1;细胞因子检测发现,δ-T3H对CXCL1生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不影响血清中其他炎症细胞因子(GM-CSF,IL-6,IL-10,IL-12和TNF-α)的生成;δ-T3H显著升高小鼠淋巴-造血组织如胸腺、脾、淋巴结和骨髓组织液中G-CSF水平(P<0.05),对其他组织器官匀浆中G-CSF含量无显著影响;δ-T3H诱导小鼠血清中TPO和EPO略有升高;血常规检测发现,δ-T3H连续给药可显著增加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升高),血小板小幅升高,而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则有一过性降低(P<0.05,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δ-T3H连续2 d sc给药组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δ-T3H促进小鼠体内G-CSF生成具有专一性以及组织特异性,同时δ-T3H通过刺激体内G-CSF的生成升高小鼠外周血粒细胞数,并促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造血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经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良好耐受动员、采集过程,造血重建顺利,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VP-16+G-CSF组全部采集成功,首次采集成功率为73%(44/60),采集优良率为17%(10/60),且采集物中CD34~+细胞计数高于化疗+G-CSF组。结论大剂量VP-16联合G-CSF方案总体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机体造血调控因子之一,能特异地作用于粒系祖细胞,促进其分化成熟,并增强成熟粒细胞的功能。基因工程产品重组人G-CS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其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特异性地促进中性细胞产生的造血因子。通过基因工程已生产重组G-CSF,现已有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市售产品。本文就G-CSF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加以介绍。中性细胞、巨噬细胞的产生与集落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CSF在治疗白血病化疗不同阶段发生的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31例均为ALL,其中14例于诱导缓解化疗期,17例于缓解后化疗期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均给予G-CSF治疗,观察中性粒细胞上升至1500/mm3时间。结果:诱导缓解组明显长于缓解后组,P<0.05。结论:G-CSF的疗效与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纳入研究,给予G-CSF5μg/(kg·d)4~6d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血细胞分离机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绝对数,并观察应用G-CSF后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评定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结果:采集物中CD34+细胞为(2.68±0.89)×106/kg,单个核细胞为(2.98±1.19)×108/kg。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9~17d),血小板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d(11~21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在G-CSF动员过程中有17例患者(50%)出现肌痛及乏力症状,未用药物治疗症状消退。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EDSS评分增加0.5分,与动员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单用G-CSF动员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