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胸腹部联合CTA检查,采用薄层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虚拟内窥镜(VEO)、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结果其中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5例合并主动脉溃疡,3例合并溃疡及壁间血肿)、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合并主动脉溃疡),6例主动脉溃疡。结论 MSCTA能够无创快捷地显示病变特征及范围,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术前评估及术后定期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螺旋CT的问世使CT血管造影(CTA)一直被视为胸主动脉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CTA与MRI相比有许多优势.多排螺旋CT(MDCT,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出现,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主动脉3D容积血管成像,这使得CT对主动脉疾病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急剧增加.根据国外文献报道,约61%以上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疾病临床发病率并不少见,并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主要与人口老龄化,近年医学影像学技术进步和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提高有关.主动脉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急性主动脉疾病(或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间血肿( intramural hematoma,IMH)和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elerotic ulcers,PAU)早期死亡率较高.例如未经治疗的A型AD最初24-48h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 ~2%.另外,一些主动脉疾病临床上可症状很轻或无症状.因此,影像学对于主动脉疾病正确诊断极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目前,无创伤性横断影像技术[如CT、MR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基本代替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1-4].本文重点就CT和MR成像方法、胸主动脉疾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巨满  崔书君  杨飞  朱月香 《河北医药》2011,33(8):1168-117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A检查.结果 14例为AAS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AD) 9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3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2例.MSCTA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变化,探讨其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主动脉央层患者(AAD组)、55例不伴急性主动脉央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及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及外周血WBC计数,并比较三组患者CRP浓度及WBC计数变化.然后根据CRP浓度增高程度将AAD组分为3个亚组:AADl亚组(CRP≤30mg/L)、AAD2亚组(30mg/L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并不十分常见,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on aortic aneurysm),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好发于50-70岁。在不同的人群中其发病率足不同的,西方国家根据尸检结果推算主动脉夹层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0.8%。国内过去对这一疾病认识不够,诊治水平较低。急性主动脉夹层可能与高血压出现的频率有很密切的关系,我国属高血压高发地区,高血压的人口已达1亿,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也有逐年增加趋势。特别近年来随着各项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开展,误诊率和死亡率均下降,100%均能在生前确诊。本文分析了1例误诊病例,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与部分中层发生撕裂并沿着纵轴剥离,血液在所形成的撕裂腔(假腔)中流动,原有的主动脉腔为真腔。真假腔之间由内膜与部分中层分隔,并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命的疾病,由于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形式极其糟糕,约25%以上的患者早期误诊,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成功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处理后预后良  相似文献   

8.
前Ⅱ级9例、Ⅲ~Ⅳ级17例恢复至Ⅰ级15例,Ⅱ级11例;主动脉成形术组主动脉直径由术前(4.60±0.45)cm降至出院前(3.40±0.18)cm和随访中(3.60±0.47)cm(P<0.05);升主动脉替换组人工血管直径2.8~3.0 cm,无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 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或升主动脉瘤,切除部分升主动脉壁的主动脉成形术或升主动脉替换术治疗,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疾病主要有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本研究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中断的分型和超声影像学表现,尤其是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总结. 1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aorta dissection)形成系主动脉内膜损伤、中层囊性坏死和血肿,致使主动脉壁从中层剥离并可有一定范围延伸扩展的病变.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灾难性事件,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常出现剧烈胸背痛、休克和压迫症状,以及受累主动脉分支血管的缺血表现.如瘤体继续扩大,可向动脉壁外破裂引起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0.
何亮  郭盛  杜宇奎 《中国医药》2011,6(12):1493-1495
目的 探讨Stanford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3年3月至201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14例为主动脉夹层组,选性别与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者95例为正常对照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D-二 聚体.结果 主动脉夹层组INR、APTT、FIB、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1比1.02,(3.86±1.87)比(2.45±0.74),( 37.62±8.43)比(32.39±36.44),(5.78±6.63)比(0.14±0.12)],TT低于对照组(15.70比19.75),P<0.01.亚急性及慢性组夹层组(36例)FIB高于急性夹层组(78例)[(5.04±1.84)比(3.29±1.61)],D-二.聚体低于急性夹层组[(2.21±1.67)比(6.67±7.12)].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在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被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远端硬象鼻置入术"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救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dford A/B)患者实施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远端硬象鼻置入术,手术均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完成,均采用胸正中切口,手术先行升主动脉替换/Bentall手术,然后行硬象鼻支架弓降部置入,最后以直筒人工血管或四分支人工血管吻合于远近人工血管之间,形成弓部替换,弓顶开窗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形成分流。结果13例中,1例死亡,12例患者观察2~24个月,无死亡及再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远端硬象鼻置入术能有效救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命,是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卢娟  李薇  王强  吴定志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12-101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鉴别诊断率.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明确诊断的5例A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主动脉夹层3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其中胸腹主动脉夹层联合病变1例.结论:AAD早期确诊,及时处理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是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较好方法,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果28例急性主动夹层患者中,DeBakey分型Ⅰ型9例(32.1%),Ⅱ型7例(25%),Ⅲ型12例(42.89%)。临床误诊率64.3%,急性期死亡率35.7%。结论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尤其是控制好血压,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持续性血液净化(CPB)治疗经验。方法 38例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CPB治疗。结果 38例患者CPB治疗后,除1例并发ARDS死亡外,余均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肾功能恢复,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 CPB治疗对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解离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等基础上,由于血压急剧升高所导致的主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血液流入撕裂的内膜与管壁之间,形成血肿并扩大,管壁分离为2层,血肿可向两端扩展,管壁继续剥离,向近心端可侵及主动脉瓣,亦可向远端扩展,累及主动  相似文献   

17.
<正>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ortic ulcer,PAU)是指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溃疡,溃疡穿透弹性膜,并在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1]。有证据表明,40%~50%的PAU可并发主动脉夹层,或在发生时就可能发生破溃出血[2-4],有学者认为它们是主动脉夹层的早期征象[5,6]。PAU一般临床表现隐匿,发病急、进展快,因此早期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为控制疾病发展争取时间。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穿透性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力性降主动脉成形术(DAM)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使用7只杂种犬,分离带完整神经血管蒂的自体背阔肌,将其包裹胸降主动脉,刺激背阔肌于心室舒张期收缩,挤压主动脉产生反搏。结果无/有反搏状态下,心内膜下活力比率分别为(1.039±0.262)和(1.303±0.256)(P<0.001),舒张压峰值分别为(89±9.7)mm Hg和(103±13.4)mm Hg(P<0.001),平均舒张压为(82±9.9)mm Hg和(89±12.3)mm Hg(P<0.01),主动脉舒张末压为(80±7.3)mm Hg和(75±6.9)mm Hg(P<0.01),主动脉收缩峰压为(107±10.1)mm Hg和(104±11.2)mm Hg(P<0.05)。结论DAM可提高舒张压以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心内膜下活力指数,降低左室后负荷,具有辅助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体外循环下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进入ICU首次检测血清肌红蛋白水平中位数分为高肌红蛋白组(>821.88 ng/mL,65例)和低肌红蛋白组(≤821.88ng/mL,66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术后AK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例中,发生AKI 64例(48.85%);高肌红蛋白组术后AKI发生率高于低肌红蛋白组(64.62%vs.33.33%)(P<0.01).两组患者BMI、高血压和术前器官灌注不良比例、术前D-D水平、术前乳酸、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循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肌红蛋白组术后ICU留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院内病死率均高于低肌红蛋白组(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术后高肌红蛋白是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肌红蛋白增高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6 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于入院当日取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常规检查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记录患者血白细胞(WBC)、肌酐水平、主动脉CT 造影结果以及住院期间休克和死亡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估D-二聚体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ROC 曲线D-二聚体的理想截断值为2 988.6 μg/L FEU,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0.5%,据此将患者分为A 组[D-二聚体< 2 988.6 μg/L 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FEU),45 例]和B 组(D-二聚体≥2 988.6 μg/L FEU,31 例)。B 组发病时间和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低于A 组,累及升主动脉比例和住院死亡比例高于A 组(均P<0.05)。2 组休克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短、累及升主动脉、无主动脉壁间血肿均为D-二聚体水平≥2 988.6 μg/L FEU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病时间长、未累及升主动脉、壁间血肿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