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HBsAg阳性母乳喂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岷岷  苏佩敏 《江苏医药》1996,22(6):410-410
关于母亲HBsAg阳性能否实行母乳喂养争议颇多,为此作者对HBsAg阳性产妇中18例进行母乳喂养,62例进行人工喂养,以探讨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是否具有可行性。对象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992年~1993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产妇18例的婴儿用母乳喂养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产妇62例的婴儿用人工喂养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55岁,两组均为足月分娩的初产妇。二、观察项目:检测两组产妇血清HBVM,婴儿出生后1个月、6个月检测血清抗-HBs、HBsAg及HBeAg。血清标本均采用华元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携带产妇血清标志物类别及婴儿喂养方式,为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借助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收集本辖区所有助产机构分娩产妇的孕期或产时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婴儿三个月内的喂养状况。结果 5226例HBsAg携带产妇血清标志物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1)(4)(5)阳性64.54%,135阳性20.97%和(1)(5)阳性11.02%;HBsAg携带产妇所分娩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65.10%,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62.31%,低于其他类别的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sAg携带产妇血清类别HBsAg和HBeAg双阳性依然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的喂养指导最好结合母亲血清或乳汁中的HBV-DNA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396例。以是否发生HBV宫内传播将新生儿分为宫内传播组和非宫内传播组,分析母亲年龄、孕期HBV血清标志物水平、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与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阳性、HBeAg/HBV DNA双阳性和经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发生有关(P<0.05);母亲年龄、新生儿性别与宫内传播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eAg/HBV DNA双阳性(OR=3.662,95%CI为1.9296.951)、经剖宫产分娩(OR=0.184,95%CI为0.0906.951)、经剖宫产分娩(OR=0.184,95%CI为0.0900.375)被引入回归方程。趋势χ2分析后显示,HBV DNA≥1×107copies/ml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经剖宫产分娩是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孕期血清HBeAg/HBV DNA双阳性和HBV DNA≥1×107 copies/ml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与其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方法:对207例HBV携带产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产妇的乙肝五项及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结果:12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9.6%,82例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2.4%。两组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5);血清HBV-DNA〈106 copies/ml的产妇其产妇乳汁及脐血中HBV-DNA均为阴性。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12.5%、其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15.17%,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对于HBsAg阳性的产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HBsAg单阳性的产妇,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与母婴传播的关系,以更好地选择喂养方式。方法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定量检测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的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婴儿血清中的HBsAg。结果 HBsAg阳性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为36.7%。乳汁HBVDNA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9.4%,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的5.1%(χ2=8.124,P〈0.05);而母乳HBVDNA阴性产妇两种喂养方式下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05)。结论 HBsAg阳性产妇应检测乳汁HBVDNA的含量,以决定采取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某些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意义,我们对部分HBsAg阳性产妇分娩时的恶露纸、唾液、尿液、初乳及粪便等标本作了HBsAg检测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单纯羊水过少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妊娠结局的作用评价.方法:选择2017-06 ~2019-06于本院妇产科进行生产的56例孕妇,均确诊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56例产妇划分为阴道分娩组(n=36),剖宫产分娩组(n=20),研究比较对于妊娠羊水过少产妇采用分娩方式的不同对产妇妊娠后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不同.结果:剖宫产分娩组的宫颈评分(5.12±0.32)分、羊水指数(4.83±0.32)mm和羊水暗区垂直深度(3.78±0.03)cm均高于阴道分娩组的(4.81±0.43)分、(4.21±0.57)mm和(1.09±0.08)cm;剖宫产分娩组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心异常的发生率为63.89%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20%;剖宫产分娩组产妇出现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和羊水胎粪污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0%;两组研究数据均存在较大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晚期单纯羊水过少无论是对产妇还是胎儿均存在较大的危险,不仅会大大增加产妇剖宫产率,同时引起新生儿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对产妇的妊娠结局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将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共选择102例按照常规方法分为常规体位分娩组和自由体位分娩组,每组产妇为51例。常规体位分娩组的产妇采用常规体位进行分娩,落实相关方面指导,自由体位分娩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并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对于两组产妇的不同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文常规体位分娩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349.8±78.5)min,第二产程时间为(33.6±8.4)min,而本文中自由体位分娩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317.4±51.1)min,第二产程时间为(23.8±6.4)min,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体位分娩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64.71%(33/51),而剖宫产率为35.29%(18/51),自由体位分娩组自然分娩率为84.31%(43/51),剖宫产率为15.69%(8/51),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能够提升临床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还能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确保母婴安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及乳汁HBV DNA含量对母乳喂养的指导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乙肝病毒携带孕妇208例,通过检测这些产妇血清和母乳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来研究母乳喂养的指导意义.结果 小三阳者92例,占44.23%;大三阳者116例,占55.77%.208例HBV携带产妇中血清HBV-DNA阳性者113例(54.33%),乳汁HBV-DNA阳性者75例(36.06%).小三阳产妇血清HBV-DNA阳性36例,检测率为31.86%;大三阳产妇血清HBV-DNA阳性77例,检测率为68.14%;大三阳组产妇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小三阳产妇母乳中HBV-DNA阳性26例,检测率为34.67%;大三阳产妇乳汁HBV-DNA阳性49例,检测率为65.33%;大三阳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和乳汁中HBV载量分布有明显差异.血清中HBV-DNA≥1×106 copies/ml的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与血清的HBV-DNA含量成正比(rs=0.382,P=0.015).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的HBV与产妇血清中的HBV有密切的关系,产妇要依据母乳中传染的危险性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指导性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分娩镇痛过程中运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30)和镇痛组(n=604),常规组进行常规分娩,镇痛组运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镇痛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分娩疼痛效果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分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组产间恶心/呕吐、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组瘙痒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不增加新生儿风险,但会可增加产妇产间恶心呕吐及发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