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78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1.0%,其中CD13阳性率29.3%,CD33阳性率13.8%,T-ALL和B—ALL髓系抗原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78.6%明显高于CD34阴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20%(P〈0.01)。ALL髓系相关抗原表达(My^+ALL)的完全缓解(CR)率33.3%明显低于My^-ALL的CR率82.5%(P〈0.01)。(2)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15%,CD1910%,CD225%,CD7主要分布在AML-M1和AML-M2亚型中。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6.6%与9.1%,P〈0.05)。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的CR率低于Ly—AML的CR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71.4%,P〉0.05)。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与治疗缓解率负相关;ALCD34的表达率与抗原错译表达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3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和8例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急性白血病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间完全缓解率(CR)的差别。结果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64.5%(20/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1/8)(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的CR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阳性表达可能显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程荣辉  张荣艳 《江西医药》2009,44(4):306-30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前后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AL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初治组AL患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2.31±3.62)%、平均荧光强度(69.88±21.17),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77.50±1.76)%、平均荧光强度(289.87±7.92)明显下降(P〈0.01);38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3.03±3.87)%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52.74±25.81)较初治组明显升高(P〈0.01)。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且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后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较初治时有所恢复.提示Caveolin-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AL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kp2(S期激酶相关蛋白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kp2在5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0倒良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急性白血病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完全缓解率的差别。结果:Skp2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阳性结果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kp2阳性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Skp2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阳性表达可能提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李四光  于照祥  田明 《中国医药》2013,8(5):653-654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ES)与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ES蛋白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ES阳性评分表达主要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高于直肠癌组织[(3.7±0.5)分比(2.6±0.9)分],MVD低于直肠癌组织[(21±4)比(42±7),P〈0.05]。直肠癌浸润越深,直肠癌组织中Es表达越低[黏膜层(4.0±0.2)分,肌层(3.3±0.2)分,全层(2.4±0.2)分,P〈0.05],MVD逐渐增加[黏膜层(17.5±1.3)、肌层(28.6±2.3)、全层(46.8±3.1),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组织中ES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组织[(3.1±0.2)分比(2.1±0.2)分,P〈0.05],MVD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组织中[(30.0±1.5)比(56.2±3.1),P〈0.05]。随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组织中ES蛋白的表达降低,MVD表达升高(P〈0.05)。结论ES表达降低,肿瘤血管生成增加,MVD升高,可促进直肠癌的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a(PKC—α)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大肠组织(正常组织15例,腺瘤组织21例,癌组织47例)中PKC-α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大肠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31/47例(66.0%)]与正常组织[3/15例(20.0%)]及腺瘤[10/21例(4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12/15例(80.0%)],与腺瘤[13/21例(61.9%)]及大肠癌组织[15/47例(3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的阳性表达仅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PKC-仅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1.62±0.57)明显低于阴性组(3.28±0.75)(P〈0.05),Caspase-3阳性组细胞凋亡指数(2.40±0.55)明显高于阴性组(1.25±0.59)(P〈0.05)。PKC—α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8,P〈0.05)。结论PKC—α和Caspase-3与大肠癌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在大肠癌恶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建勇 《江苏医药》1997,23(10):702-703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UIC2单克隆抗体(单抗)检测107例初治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糖蛋白(Pgp),并同时用一组单抗进行免疫分型。Pgp阳性细胞≥10%作为阳性。Pgp阳性率为28%,以AMLM5及杂合型急性白血病(HAL)表达最高,阳性率分别为50%及66.7%,M3未见Pgp表达。CD34、CD7、CD14及CD42b、CD61与Pgp表达高度相关(P<0.05).而CD2、CD19、CD13及CD33则与Pgp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Pgp是成人AML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瑞海 《中国医药》2010,5(8):697-698
目的探讨CD2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24在46例胃癌、28例浅表性胃炎、35例萎缩性胃炎、42例肠化生和2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癌旁组织和肠化生组织CD2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31/46)、36.0%(9/25)、81.0%(34/42)]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分别为3.6%(1/28)、8.6(3/35)]。胃癌组织CD2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的CD24表达率[92.0%(23/25)]明显高于I~Ⅱ期[38.1%(8/21)],T3+T4级(85.2%(24/27))明显高于T1+T2级[36.8%(7/19)]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86.4%(19/2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0.0%(12/24)]。结论CD24可能在胃癌的生长、恶性进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淑霞  王宇宵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39-1740
目的检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水平,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慢性白血病(EL)和16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PCⅢ、Ⅳ-C和LN水平,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TPO、EPO。结果急慢性自血病化疗前后PCⅢ[(164.02±118.53)μg/L,(176.30±75.66)μg/L]、Ⅳ-C[(66.54±19.48)μg/L,(73.12±24.88)μg/L]、LN[(122.85±25.10)μg/L,(121.56±24.62)μg/L]、EPO[(52.90±34.87)mU/ml,(72.21±52.15)mU/m1]、TPO[(443.68±208.53)ng/L,(642.54±318.49)ng/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L化疗后EPO[(72.21±52.15)mU/m1]、TPO[(642.54±318.49)ng/L]水平高于化疗前(均P〈0.05),PCⅢ、Ⅳ-C、L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L化疗前后PCⅢ、Ⅳ-C、LN、EPO、TP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存在PCⅢ、Ⅳ-C、LN、TPO及EPO的异常,动态监测EPO、TPO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L化疗疗效,但无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olo样激酶 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CC)检测54例AL初治患者骨髓细胞中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经过标准化化疗方案化疗后分为缓解组、未缓解组。并取19例健康体检成人(同期闻在本院确诊的非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PLK1和Survivin在初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其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LK1和Survivin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LK1和Survivin的过表达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地影响,有希望成为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PLK1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LK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Survivin的表达,增强Survivin的抗凋亡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RCAS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结果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中sRCAS1水平为(0.37±0.14)μg/L,正常对照为(0.09±0.11)μg/L(P<0.05)。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为(1.00±0.08)μg/L,正常对照组为(0.81±0.05)μg/L(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李丹  史宏  徐鸣  周敏  李蕙 《中国药业》2012,21(11):68-69
目的探讨两种诱导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制品需求的影响。方法分析38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两种方案诱导化疗期间血制品输注的临床资料。结果06方案组红细胞悬液的消耗量为(2.875±1.450)U/(10 kg.人),高于05方案组的(0.722±0.826)U/(10 kg.人),单采血小板的消耗量为(2.2±1.735)U/人,高于05方案组的(0.556±1.199)U/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方案组在静脉丙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人血白蛋白的消耗上也多于05方案组。骨髓缓解率二者相近(100%vs94.4%)。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05方案组诱导化疗强度低于06方案组,其骨髓缓解率高,而其血制品的需要量明显少于06方案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1例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同时选择18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肝素抗凝骨髓2 ml,Ficoll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β-连环蛋白在AML组表达量明显高于CML组及对照组(P〈0.01);CML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4例急变患者的β-连环蛋白表达量也较高。β-连环蛋白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骨髓原始细胞含量有关,含量≥30%的患者β-连环蛋白表达量较高。结论β-连环蛋白在AML和CML急变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异常高表达,Wnt/β-连环蛋白通路在AML和CML急变病例中异常激活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宋兵  张荣艳 《江西医药》2010,45(4):305-307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IL-3受体α链)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初治的A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的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CDl23的表达情况;同时根据AL患者的年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将其按不同预后分为高危、标危、低危3组,其中高危15例,标危15例,低危13例,分析CD123表达与A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3例AL患者CD34+CDl23+/CD34+平均水平为3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表达水平1.90%;3组AL患者CD34+CDl23+/CD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标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CD123异常过度表达;在高危组、标危组、低危组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CD123的表达与AL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该指标判断AL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李静  罗瑞  殷献录 《淮海医药》2009,27(6):498-49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60岁)7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诱导缓解中化疗药物的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或亚标准剂量组(A组)及减低剂量或小剂量组(B组),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可评价的A组24例;B组19例;完全缓解(CR)分别为37.5%,26.31%;总有效率分别为62.5%,73.68%;B组高于A组(P〈0.05);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6d,203d(P〈0.05);平均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分别为23d,14d;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91%,87%(P〉0.05);早期死亡(化疗相关性死亡)A组高于B组。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诱导缓解治疗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生存期短,治疗需采取比较具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减低剂量的化疗方案较适用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张志勇  彭耀金 《肿瘤药学》2011,(6):508-510,52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病理切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Bcl-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的生成情况及VEGF及Bcl-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5例AL患者和35例对照组骨髓病理切片中的,Bcl-2表达;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C为(126.34±21.22)pg/ml,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C为(324.45±34.12)pg/ml,35例AL患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3573±0.030)。35例对照组骨髓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片中,MVD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192±0.037)。AL患者的MVD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L患者的骨髓组织中由于VEGF的表达,诱导产生更多的Bcl-2蛋白来降低AL细胞凋亡,从而增加AL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蒋宏玲  黄辉 《中国药师》2014,(11):1904-1906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方法: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化疗方案为D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6周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P〈0.05);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NK细胞、CD8+/CD4+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减少骨髓抑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2个周期,诱导化疗结束14d后,再进行顺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消化道反应及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54.8%(17/31)和48.4%(15/31),均低于观察组的80.6%(25/31)和74.2%(23/31)(P〈0.05)。两组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6%(16/31)比54.8%(17/31)](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急性红白血病(M6)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亚型细胞患者独立生长因子1B(GFI1B)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髓系白血病系初治住院患者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6型10例,M7型4例)作为观察组,GFI1B表达正常者1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GFI1B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GFI1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6患者中缓解6例,GFI1B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4例,GFI1B平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7患者中3例未行化疗,1例化疗后未缓解,未继续监测其GFI1B mRNA表达水平。结论 GFI1B的表达水平反映M6和M7亚型的病情变化,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