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的204例注射用灯盏花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原发疾病和过敏史,用药方法和剂量,ADR发生的时间分布,性质、因果关系及转归,累及系统和器官等。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所致ADR在各年龄组段均有分布;患者原发疾病多为心脑血管病;用药剂量和方法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较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2 h内且绝大多数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所致ADR以过敏反应为主,且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结论: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并加强用药监护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注射用灯盏花素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灯盏花素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3岁,因"冠心病、房颤"于2006年10月1日由门诊收入住院。时患者症见心悸,无明显胸闷、憋气,无头晕头疼,无恶心呕吐,纳尚可,二便调,夜寐欠安。体检:T 36.0℃、P 116次/min、R 18次/min、BP 110/80 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音可,律绝对不齐,HR 113次/min,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不肿。时查心电图示:房颤。入院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心功能Ⅱ级;2型糖尿病。入院后即刻给予口服倍  相似文献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12月23日批准对注射用灯盏花素质量标准进行修订.修订编号2002ZFB0390,本修订标准执行日期为2003年2月23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的相关因素及结果,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2007-01~2013-03在中国知网上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收集21例灯盏花素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DR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中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合理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加强用药过程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106例的疗效验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之庄  何坚 《云南医药》1999,20(5):374-375
自1994年8月~1995年3月我省临床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经临床、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采用单盲对照,随机选择发病在1月内的病例分为3组:A组为注谢用灯盏花素治疗组106例,男55例,女51例,年龄44~82岁,平均63-41±12-68岁。B组为云南灯盏花注射液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52~79岁,平均65-5±10-25岁。C组为复方丹参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素引起的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 ,5 6岁 ,于 2 0 0 1年 6月 10日以脑供血不足收入院 ,因自 1996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 ,间歇性(发作 ,每次约数分钟 ,可自行缓解 ,曾口服氟桂利嗪西比灵 )出现过全身瘙痒 ,停药后缓解。入院后遵医嘱输注生理盐水2 5 0mL加灯盏花素 5 0mg ,60滴 /min ,每日 1次。 6月 11日晚肌注维生素B10 .1g ,维生素B12 1mg ,40min后四肢关节出现少量皮疹。 6月 12日 ,停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 ,皮疹增多同时伴瘙痒、针刺感 ,口服氯苯那敏 (扑尔敏 ) 4mg ,效果不佳 ,患者入睡困难。 6月 13日静推 10 %葡萄糖 10mL…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的不良反应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翠琳  邓晓莉 《海峡药学》2008,20(7):145-147
灯盏花素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也不断出现,本文就其不良反应作综合报道并分析原因,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可出现过敏休克,不良反应首次用药发生者有27例(79.4%),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探讨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间收治的126例心绞痛住院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静脉滴注用法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素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灯盏花素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注射剂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60a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60分钟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较为简单,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灯盏花素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汉斌  王波  王笑君 《安徽医药》2019,23(1):206-208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荧光素钠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和武汉艾格眼科医院6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45[KG-*3]~<65岁)、有既往史2个指标/变量均为中重度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3.95和5.23。结论 病人的年龄和既往史是荧光素钠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类病人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时要做好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脉络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挖掘可能造成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今后临床安全使用提供警示和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脉络宁注射液”“注射用脉络宁”“797注射液”“脉络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用药错误”“高警示药品”“过敏性休克”为关键词检索脉络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文献131篇,189个案例。结果表明,脉络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5~74岁患者,以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占多数(75.6%),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主要出现在用药15 min以内,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脉络宁的使用剂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及使用方法,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3.
骨肽注射剂致不良反应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槐芾  陈茂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70-3071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4~2010年骨肽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肽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21例(52.5%),其中过敏性休克10例(25.0%).关节疼痛6例(15.0%),单纯药物热2例(5.0%),血尿2例(5.0%),高血钙l例.结论:根据骨肽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因素分析,旨在探讨A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至2006年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及同期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价指标.结果 根据单因素分析,有3项指标(性别、原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用药天数)具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女性、高龄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而且ADR的发生时间以2d以内为主.结论 性别、原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用药天数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意义,高龄可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醒脑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醒脑静注射液是以安宫牛黄丸为基础,选用牛黄、麝香、冰片、郁金、桅子等中药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具有开窍醒脑、行气活血、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气血逆乱,脑脉淤阻所致中风昏迷,外伤头痛,神志昏迷等。我院收到2例关于醒脑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3岁,因脑梗塞入院,遵医嘱给予醒脑静  相似文献   

16.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青山区437名儿童,采用Achenbach氏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8.2%。女孩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孩(P〈0.01),母亲职业、父母关系、学习环境、父母的态度、和父母谈心理话对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P〈0.05)。结论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关注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缪志伟 《安徽医药》2013,17(1):168-170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2010年该市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 368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7%,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单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年龄、BMI、月收入、诊断分型及肝炎病史为抗结核治疗相关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3.27,95%CI=2.073~5.439,P=0.002)、BMI〈18.5(OR=1.377,95%CI=1.021~3.548,P=0.037)及肝病史(OR=1.82,95%CI=1.003~6.248,P=0.046)为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存在高龄、营养状态差及肝炎病史可一定程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报道的葛根素注射液致ADR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葛根素注射液所致ADR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ADR最多,构成比为53.6%;绝大多数患者的给药剂量为400、500 mg/d,构成比分别为47.55%、26.57%;绝大多数患者(117例,62.23%)给药疗程为14 d;用药0.5~24 h的患者最多,占21.88%;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变态反应较为多见,构成比分别为14.36%。结论加强葛根素注射液ADR监测,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以2012年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为基础,选择40岁以上既往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5例为卒中组,随机抽取该地区该项目中查体的40岁以上非缺血性脑卒中人群315例为对照组,分为香兰镇和永安社区两个亚组。评价三个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一般情况。数据输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2单因素分析: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香兰镇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永安社区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也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香兰镇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尤为重要;3永安社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7年1月—2012年7月间相关期刊文章,收集普拉克索ADR报道,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普拉克索所致ADR共13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所占比例分别为55.23%和40.12%;普拉克索所致ADR与患者年龄、给药剂量和联合用药等因素高度相关。结论普拉克索相关ADR的表现和危险因素复杂,临床用药应注意合理、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