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低剂量(10mg/kg·d)组、中剂量(50mg/kg·d)组和高剂量(100mg/kg·d)组,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青蒿琥酯干预前后大鼠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VEGF、MMP-9的表达及不同药物剂量对两者在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影响。结果:(1)各给药组的种植物体积较用药前缩小,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各用药组大鼠血清中VEGF、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随着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和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青蒿琥酯具有调节VEGF及MMP-9作用,抑制异位病灶血管生成及侵袭,从而起到抑制异位病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验建立自体移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Wistar大鼠模型,探讨5-氟尿嘧啶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给药剂量的疗效.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4周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30mg/kg组、5-氟尿嘧啶20mg/kg组、5-氟尿嘧啶10mg/kg组,各2周,观察各组异位病灶在给药前后体积及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异位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异位病灶体积较用药前缩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VEGF、MVD的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5-氟尿嘧啶抑制异位病灶生长及模型鼠异位内膜分泌相关因子VEGF以及MVD的表达,提示随着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了解和预防措施的加强,5-氟尿嘧啶有望能作为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局部血管形成的影响和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制作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4周后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5组,持续用药28d,SP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内膜和异位组织灶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量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治疗模型大鼠EMs,4周后异位组织中MVD和VEGF蛋白量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位内膜中MVD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Ms异位组织的增生。结论:姜黄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姜黄素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血管生成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通路的影响。 方法: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熊果酸低(100 mg·kg-1)、中(250 mg·kg-1)、高(500 mg·kg-1)剂量组、孕三烯酮(60 mg·kg-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假手术组。造模后以熊果酸及孕三烯酮灌胃治疗,1次/d,持续给药7 d。给药结束24 h后处死大鼠,观察药物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31表达情况;采用免疫酶联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和MMP-9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 PCR)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MMP-9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RK、磷酸化ERK(p ERK)、VEGF、MMP-9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D31阳性细胞表达、血清中VEGF及MMP-9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MMP-9 mRNA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p ERK/ERK、VEGF及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大鼠CD31阳性细胞表达、血清中VEGF及MMP-9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MMP-9 mRNA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p ERK/ERK、VEGF及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抑制率升高(P<0.05)且熊果酸各剂量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熊果酸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蛋白表达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熊果酸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下调ERK-VEGF/MMP-9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囊肿体积、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经口服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2、4、6及8周组共8组,观察两种给药途径对大鼠EMs异位囊肿的体积抑制率、组织中的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大鼠EMs异位囊肿体积抑制率逐渐增加、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逐渐减少;②Rg3腹腔给药起效快,治疗2、4、6周时较口服灌胃体积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但治疗8周后,口服效果迅速增加,两组体积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口服给药8周后体积抑制作用最明显,MVD和VEGF表达最少(P>0.05)。结论Rg3对大鼠EMs异位囊肿体积、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及新生血管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腹腔给药途径作用快。  相似文献   

6.
青蒿琥酯对假孕大鼠蜕膜瘤和骨髓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大鼠蜕膜瘤和骨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假孕模型,将假孕大鼠随机分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0、40、20mg·kg~(-1)·d~(-1))和溶剂对照组(3%NaHCO3),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大鼠蜕膜瘤和骨髓的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高、中剂量组给药时对血管密度的影响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低剂量组(20mg·kg~(-1)·d~(-1))与溶剂对照组相似(P>0.05);对VEGF表达的影响,高、中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青蒿琥酯对大鼠蜕膜瘤和骨髓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腺肌病中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和VEGF在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1)COX-2在子宫腺肌病(观察组)异位内膜表达评分(4.62±0.96)、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评分(4.59±0.77)与正常子宫内膜组(3.55±1.276)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中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EGF在子宫腺肌病(观察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评分(4.62±0.96)、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评分(4.59±0.77)与正常内膜组(4.30±0.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两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可能为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青蒿琥酯治疗并观察其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VEGF、HIF-1α、uPA、E-cadherin蛋白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HIF-lα、VEGF蛋白表达.结果: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4.39±10.20)%、(40.24±7.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VEGF、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和E-cadherin蛋白在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 α/VEGF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 =0.983,P=0.000);West-em blot结果显示,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中VEGF、HIF-1α蛋白下调,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的蛋白表达量最低.HIF-lα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存在一致性.结论:青蒿琥酯可显著抑制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抗肿瘤血管及抑制肿瘤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孕三烯酮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24只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沙利度胺(20mg·kg-1·d-1)、孕三烯酮(0.5mg·kg-1·d-1)及联合用药(沙利度胺20mg·kg-1·d-1和孕三烯酮0.5mg·kg-1·d-1)4组,每组6只。药物溶于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给药,模型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给药4wk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并通过Ⅷ因子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沙利度胺组、孕三烯酮组及联合用药组异位内膜MVD、VEGF和TNF-α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MVD和VEGF比沙利度胺组和孕三烯酮组降低得更为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TNF-α与孕三烯酮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和孕三烯酮可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MVD、VEGF和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当两者联合用药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的高表达可能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药品风险管理之风险的起因分析——关于药品天然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认知水平是把握药品天然风险的决定因素,却又受到伦理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正是常规的取法三者平衡关系的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