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勤  李红屏  商国强 《天津医药》2006,34(11):781-782
目的:探讨45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中,HER-2/neu基因、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ER-2/neu、HBsAg在肝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x^2分别为22.77和15.65,P〈0.01),HBcAg在肝癌及癌旁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P〉0.05)。HER-2/neu基因癌组织阳性率与HBsAg.HBcAg均存在关联性(x^2分别为17178和8.46,r分别为0.532和0.398)。而癌旁组织阳性率与HBsAg有关联性(x^2=15.33,r=0.254),与HBcAg不存在关联性(x^2=0.1267,P〉0.05)。HER-2/neu基因癌组织阳性组(7例)中HBsAg阳性率高于阴性组(x^2=12.69,P〈0.01),HBcAg阳性率也高于阴性组(x^2=5.08,P〈0.05)。HER-2/neu基因癌旁组织阳性组(39例),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x^2=11.84,P〈0.05)。在临床分期(1989年日本分期)中,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neu基因阳性时,HBsAg、HBcAg的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在临床分期中,随着癌组织的进展,癌旁HER-2/neu基因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南某卫校入学新生HBsAg携带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城乡及性别感染状况,为学校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某卫校近5年入学新生HbsAg。结果5年HbsAg平均阳性率为8.50%,至2007年下降至6.91%;HbsAg阳性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35,P〈0.01),城乡新生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结论该卫校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已开始呈下降趋势。HbsAg阳性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了解益阳市无偿献血者不同人群HBsAg阳性率流行情况,从而减少HBsAg阳性血的无效采集,确定低危献血群体,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采用金标记免疫层析法对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检测,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流动采血车上72935名无偿献血者基本资料及初筛检测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HBsAg总阻性率5.12%,2006~2008年各年阳性率呈递降趋势;男性阳性率为5.98%、女性阳性率为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军人和学生HBsAg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1),但学生和军人HBsAg阳性率比其他人群显著(r=34.67,P〈0.05)。结论益阳地区HBsAg阳性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学生和现役军人是安全输血的低危人群,应作为主要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4.
驻浙部队HBV感染情况及低浓度HBsAg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驻浙部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低浓度HBsAg流行情况。方法分层整群抽样6203名驻浙部队战士和随机抽样2386名部队干部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和低浓度HBsAg流行情况进行检测评价。结果部队战士HB—sAg、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对数值分别为0.44%(27/6203)、44.4%(12/27)和6.79±1.44,与部队干部HBsAg阳性检出率1.72%(41/2386)、HBVDNA阳性检出率78.0%(32/41)和HBVDNA对数值(8.25±1.62)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6.12,P〈0.01;x^2=8.05,P〈0.01;t=2.74,P〈0.01);在高、低浓度HBsAg组之间部队战士和干部的HBsAg阳性百分比、HBVDNA对数均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0.05)。结论部队HBV感染处于低感染、低流行状态,低浓度HBsAg在部队战士中比例较高,应提高征兵体检工作中HBsAg检测质量和同时检测HBVM五项指标;对部队干部的HBV感染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对住院患者行乙肝表面抗原f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510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9.06%、0.78%、0.02%、1.20%,总阳性率为11.06%,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项(P〈0.05);不同年度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恩替韦卡(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4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和单纯ETV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94%,对照组有效率82.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32.251,P〈0.05);治疗24周、48周,观察组HBVDN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4.59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78.512、62.145,均P〈0.05);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总有效率和反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5.621、46.241、11.512,均P〈0.05),HBVDNA和HBeAg阳性低于检测下限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265、21.264,均P〈0.05)。结论恩替韦卡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够减轻肝脏纤维化.并具有明显解毒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二者的阳性率及心律失常诊断确诊率。结果86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74.4%,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4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5),其中〈45岁年龄组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两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89、3.557、3.264,均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x^2=3.337,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做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脂肪血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周口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脂肪血的产生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献血者脂肪血比率高于女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及餐后献血脂肪血的产生显著高于再次献血及上午献血者(P〈0.05)。结论脂肪血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两种方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复方磷酸可待因糖浆联合氨溴索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分为复方磷酸可待因糖浆+氨溴索组(A组)50例和复方磷酸可待因糖浆(B组)50例,均用药3~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第8天,患者咳嗽、痰量、痰黏度、喘息、睡眠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X^2=3.891,X^2=3.992,x^2=4.198,x^2=3.981,X^2=3.879,均P〈0.05);A组咳嗽、痰量、痰黏度、喘息总有效率(92.0%、94.0%、90.0%、90.0%)高于B组(80.0%、86.0%、80.0%、78.0%)(X^2=3.991,x^2=4.012,x^2=3.998,x^2=3.971,均P〈0.05);A组6例不良反应(12.0%)B组7例不良反应(14.0%)(x^2=1.971,P〉0.05)。结论复方磷酸可待因糖浆联用氨溴索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足4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74例在本单位单采血小板16次以上献血者采前PLT、HCT、Hb进行分析。结果主体内效应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Hb值末次与第8次、第1次比较略有下降(P〈0.05),其余各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多次间隔〉2周、〈4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规定项目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证施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确诊患者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按照中医体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施行辨证施护,对照组施行常规传染病护理,观察时间为30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总有效率分别为88.0%(88/100)和69.0%(69/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24,P=0.008);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91/100)和85.0%(8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52,P=0.004);观察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2.0%(92/100)和75.0%(7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25,P=0.008)。结论中医体质辨证施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淑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4-214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仪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表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阴道锥体训练(对照组)50例和神经肌肉刺激+阴道锥体训练(观察组)50例进行治疗,每疗程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SUI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9,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x^2=23.11,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4.88±0.77)分,高于对照组的(3.88±0.69)分(t=3.55,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UI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18%)(x^2=4.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电收缩强度(37.55±7.98)μV,较对照组的(30.55±7.45)μV明显增强(t=5.13,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能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增高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多角度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HBsAg定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肝病理活检,同时检测HBsAg定量与HBV—DNA的182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从3个角度分组分析各组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线性关系:依据182例患者HBV.DNA载量结果(0.000~5.745)的分布规律,分为低载量组(0.000-1.915)、中载量组(〉1.915~3.830)和高载量组(〉3.830~5.745),即相当于原始结果的0~104、〉104~106、〉106-108U/mL;依据乙肝e抗原(HBeAg)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依据纤维化病变的程度分为无明显纤维化组(S0-S1期)、明显纤维化组(S2-S3期)和早期肝硬化组(s4期)。结果HBV.DNA低、中、高载量组间HBsAg水平差异比较:总体水平以及HBV.DNA高载量组与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线性关系:总体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48,P〈O.01];HBV—DNA低、中栽量或HBeAg阴性时,二者均无相关性(P〉0.05);HBV.DNA高载量、HBeAg阳性及肝纤维化病变各组二者呈高到低度负相关(r=-0.553、-0.635、-0.459,P〈O.01);随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进展,二者相关性下降(r=-0.535、-0.459、-0.218,P〈O.05),HBeAg阳性时的相关性最高(r=-0.635,P〈O.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复制的状态.实际工作中对HBsAg定量结果应依据病程和HBeAg等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23例(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例(80%)(x^2=3.87,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和S—T段、T波恢复分别为21例(84%)、22例(88%),高于对照组的15例(60%)、16例(64%)(x^2=4.80,x^2=4.87,P〈0.05);两组治疗后IL-6、CK—MB和TNF-α水平高于治疗前(t=2.75,t=2.82,t=2:83,t=2.72,t=282,t=2.8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CK—MB、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t=2.45,t=2.53,t=2.59,t=2.57,均P〈0.05);两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含量、CD4^+/CD8^+比值增高。结论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好,且可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4周的HBsAg定量变化情况。方法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检测并记录0、4、8、12、24周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结果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BsAg定量的变化可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129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9例)、对照组(60例),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行多次根管治疗,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1d疼痛发生30例(43.48%)高于对照组16例(26.67%),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5)。治疗组术后7d疼痛发生13例(18.84%)略高于对照组10例(16.67%),无统计学意义(x^2=2.865,P〉0.05)。随访1年,治疗组成功率92.75%与对照组93.3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可缩短疗程,且疗效显著,降低根尖周围组织理化与生理性的刺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高咏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76-276
目的探讨分析鄄城县4236名从事餐饮和食品加工的工作人员HBsAg检测结果。方法对本县2012年从事餐饮和食品加工的人员进行健康体检,HbsAg检测采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测定。结果检测的从事餐饮和食品加工的4236名人员中,男性1841名,女性2395名,共检出HBsAg阳性107例(2.52%),其中男性65名(3.54%),女性42名(1.75%),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县2012年从事餐饮和食品加工的人员HBsAg阳性率为2.52%,与全国人群阳性率(7.18%)相比稍低,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阳性率,但都分别低于全国男、女阳性率。充分说明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我们的执法监管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辅助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EA、CA19-9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AFP、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345、2.224,均P〈0.05;t=2.785、2.749、2.897、2.865,均P〈0.01);恶性肿瘤组AFP、CEA、CAl9-9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t=2.445,P〈0.05;t=2.745、2.819,均P〈0.01);肝癌患者AF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癌症(t=2.715、2.812、2.877、2.845、2.799,均P〈0.01);肝癌患者CEA水平明显低于结、直肠癌和胰腺癌(t=2,775、2.801,均P〈0.01);胰腺癌、胆道恶性肿瘤CA19—9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癌症(t=2.733、2.851、2.788,均P〈0.01);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道恶性肿瘤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0%、90.0%、88.0%、90.0%、70.2%均高于单项检查阳性率85.0%、72.0%、67.5%、79.4%、55.3%(x^2=3.781、3.841、3.798、3.814、3.994,均P〈0.05)。结论三项肿瘤标记物均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汉、哈、维、蒙古、回族乙性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和与Pre2Ag、PreSAb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乙性肝炎病毒PreS2Ag、PreS2Ab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了新疆地区318例不同民族HBV感染者中的PreS2Ag、PreS2Ab。结果在新疆地区129例HBeAg(+)组中,PreS2Ag阳性119例,PreS2Ab阳性10例,阳性率分别为92.25%、8.40%;在189例Anti—HBe(+)组中,PreS2Ag阳性148例,PreS2Ab阳性14例,阳性率分别为78.31%、7.41%。结论在新疆的各民族HBV感染者HBeAg(+)和Anti—HBe(+)组中的Pre2Ag的阳性率,经统计(X。=8.5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BeAg(+)组中,PreS2Ag、preS2Ab的阳性率各有不同,各民族之间,经统计(x‘=3.8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nti—HBe(+)中,汉族与哈、维族的阳性率比较(XZ=7.88、14.43,P〈0.05)。汉族与回族PreS2Ab比较(x2=4.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对乙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lO月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100例设为研究组,其中大三阳组产妇32例,小三阳组产妇41例,HBsAg(+),乙肝核心抗体(+)组产妇27例。选择同期健康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DNA水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3个小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均在85.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乳汁HBV—DNA水平与血清HBV—DNA水平呈正相关f相关系数(r)=0.9569,P〈0.05]。结论乙肝产妇产后能否实施母乳喂养与产后产妇血清及初乳中HBV—DNA的水平有关,因此,必须依据检测结果决定喂养方式.以保证婴儿的哺乳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