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相关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并石膏外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 对78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并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术后X线检查达到解剖复位60例,功能复位18例;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评分获优55例,良23例.结论 手法复位并石膏外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文杰  王溪淳  杨宏志  胡斌 《江西医药》2022,(12):2147-2149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ORIF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复位疗效;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治疗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后愈合时间,测量患者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0.05)。结论 ORIF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或者小夹板固定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固定后往往会再移位,出现桡骨短缩及其它畸形,为克服这一问题,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相似(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者第1掌骨骨密度测量结果相似(P>0.05),治疗后6个月二者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及联合组,各36例。一般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联合组患者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手背肿胀消退时间(5.89±1.42)d、疼痛缓解时间(3.72±1.03)d、骨折愈合时间(35.71±5.26)d均短于一般组的(8.73±2.06)、(4.91±1.17)、(42.33±6.5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优良率94.44%高于一般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还能显著缓解疼痛感,提升治疗优良率,疗效显著,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皆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进入本院,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进行3年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4%,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骨科收治并确诊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5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各29例,手术组的患者使用手术治疗;保守组使用石膏外固定的方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患者恢复时间、医疗费用等。随访6~1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旋后活动范围、疼痛感,并使用X线检查患者桡骨愈合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 d,石膏组为13 d;手术组患者平均花费约2万元,石膏组患者平均为1万元;6~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基本愈合,两组患者在腕关节主动背伸旋后活动范围和腕关节尺侧疼痛程度的差异上手术组患者均明显优于保守组;手术组患者骨折畸形愈合1例,保守组3例,且保守组有2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结果和后期愈合等各个方面均要优于石膏外固定,但是选择治疗方案时仍需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经济能力等而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B,C型骨折(AO分型)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按AO原则不同分型.对35例桡骨远端B、C型骨折,取掌侧或背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同定治疗。结果35例患者全部随访,腕关节功能按改良的Shea评定法标准评定,优12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牢达88.9%。结论桡骨远端B、C型骨折通过手术治疗能有效地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佳恢复,提高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6.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72.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5月~2008年10月治疗95例桡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为A、B、C3型,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斜"T"形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3种固定方法,分别进行骨折的复位,并进行其功能评价。结果:9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23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改良的Shea评定法,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1.7%;斜"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1.3%;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8.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较为复杂,治疗方案需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患者年龄及骨质情况、患者经济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永华 《中国医药》2007,2(8):493-494
目的探讨T钢板加植骨块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随访3~12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患肢腕关节功能优15例(66.0%),中5例(21.7%),差3例(12.3%)。结论T钢板加植骨块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是预防腕关节并发症并保持正常位置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216-218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托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疼痛相对明显。其评价的时间为治疗后第2周、治疗后第4周。对两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桡骨关节面台阶等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6.0%。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2周和4周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桡骨关节面台阶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桡骨关节面台阶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治疗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221-224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3例单纯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33例在对照组的手术基础上联合尺骨茎突骨折术治疗,纳入观察组,最终对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对其预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石膏固定,治疗组行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于术后12个月进行回访。结果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的患者。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深圳龙岗中心医院从2002~2009年对14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65例,用骨折切开复位"Y"形钛板固定治疗77例。按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肘关节功能方面进行探讨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5月,平均18月。肘内翻克氏针组发生率9.2%,"Y"型钛板组发生率3.8%。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克氏针组优良率89.2%,"Y"型钛板组优良率96.1%。骨折愈合时间克氏针组平均12.5周,"Y"型钛板组平均14周。结论从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发生率来看,"Y"型钛板内固定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但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前者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5~12个月,平均9.3个月;外固定支架平均固定7.5周;X线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2例外固定松动,3例关节僵硬,1例骨不连,无钉道感染和腕管综合征。影像学结合Gartiand-Werely关节评分:优45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98.2%。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既能有效复位,维持桡骨高度,防止继发性高度丢失,又有利于最大程度恢复桡骨关节面的平滑,减少骨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传统治疗,治疗组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分析临床指标、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较于对照组,治疗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治疗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既可促使腕关节功能尽快康复,又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