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艳丽 《中国医药》2009,4(6):454-45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以更好地配合患者治疗。方法94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配偶为研究组,60例健康人群的配偶为对照组。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2组受试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评估。结果研究组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中女性配偶GQOLI总分及情感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维度得分较男性配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功能维度得分与男性配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下降,女性配偶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应关注这部分人群,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为健康生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另取本院健康体检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同时发放《健康知识量表》、《健康自我效能评估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与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均分别为(8.53±2.54)分、(18.12±2.46)分,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组与对照组健康自我效能评估得分分别为(21.32±9.55)分、(42.73±8.21)分,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组患者SDS、SAS分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随有焦虑抑郁状态,在治疗护理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别及性别相关心理差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由消化科医师对IB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焦虑和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统计调查资料、分析IBS患者性别及性别相关心理差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IBS患者452例,年龄分布在14~79岁;男193例(42.7%),女259例(57.3%),男女比例为l:1.3。女性IBS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53.57±6.70)分、(40.81±7.15)分,男性分别为(49.19±5.99)分、(36.67±6.40)分,女性患者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t=7.191、6.459,均P〈0.01)。女性IBS患者IBS.QOL总分低于男性IBS患者(t=9.119,P〈0.01)。在量表包括的8个纬度中,女性IBS患者在烦躁不安、身体角色、健康忧虑、社会反应、异性概念等5个纬度得分低于男性(t=11.021、22.175、7.256、10.409、7.113,均P〈0.01),在冲突行为、饮食限制、家庭关系等3个纬度与男性无明显差异(均P〉0.05)。IBS患者SAS、SDS评分与IBS-QOL评分(总分及各个纬度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1)。结论性别不同IBS患者存在心理及生活质量差异,IBS患者性别相关的心理差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肾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频率是每周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8周。分剐在治疗前和治玎8周后进行血常规,营养状态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b、Hct、PA和TRF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c3bR花环结合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红细胞C3bR花环结合率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Ic花环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仅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而且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脂吸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的防治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合并DRA患者随机分为树脂吸附+血液透析组(HP+HD)和常规血液透析组(HD)。HP+HD组在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2周1次的HP治疗;HD组行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应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检测血清B2—M、Hs—CRP的变化;并用磁共振(MRI)检查患者双侧肩关节,检测肩关节MRI阳性征象,观察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HP+HD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怀(86.39±26.46)升到(104.30±20.69)(P〈0.05);β2-M从(13.48±4.69)mg/ml降至(5.91±1.73)mg/ml(P〈O.01);Hs—CRP从(15.86±5.12)pg/ml降至(8.86±3.36)pg/ml(P〈0.01),MRI影像学征像和临床症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DRA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接受HP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或缓解其DRA,并提高其生活质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设计,对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综合问卷评分,从一般情感指数、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4个角度,调查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hemodialysis,HFHD)对老年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19例,女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进行3个月以上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改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自身对照,分别在高通量治疗前及12周后进行sF-36量表汉化版的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经过HFHD治疗后老年透析患者的生理健康总分(physicalcomponentSummary,PCS)、生理功能(Physical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Pain,BP)、活力(Vitality,VT)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低通量治疗(P〈0.05),而HFD前后心理健康总分(mentalcomponentsummary,MCS)、社交功能(Social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Health,MH)活力(Vitality,VT);总体健康(GeneralHealth,GH)维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HFHD可以显著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躯体疼痛,然而对老年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1年3月至5月广东省中医院10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和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AMOS 23.0建立结构方程。结果 104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分为(70.98±10.72)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0.74±8.70)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0.46±12.00)分;患者心理弹性与治疗依从性(r=0.308,P=0.001)和生活质量(r=0.379,P<0.001)呈正相关,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也呈正相关(r=0.314,P=0.001);心理弹性在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87。结论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5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采用WHOQOL—BREF量表衡量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由治疗前的(92.78±18.69)分降至(41.82±9.62)分,氯氮平组PANSS总分由治疗前的(93.52±18.76)分降至(42.96±8.99)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问各时点PANSS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氯氮平组不良反应较多。经12个月治疗,阿立哌唑组的身心健康分由治疗前的(38.76±8.57)分提高到(72.56±5.64)分,心理健康分由治疗前的(22.53±13.47)分提高到(96.67±10.83)分,社会关系分由治疗前的(18.93±14.62)分提高到(96.52±14.62)分环境因素分由治疗前的(20.13±14.92)分提高到(95.87±10.21)分;氯氮平组身心健康分由治疗前的(39.27±8.78)提高到(70.21±9.06)分,心理健康分由治疗前的(23.16±15.52)分提高到(80.13±10.03),社会关系分由治疗前的(19.31±14.56)分提高到(80.72±10.56)分,环境因素分由治疗前的(220.89±15.0)分提高到(79.89±10.51)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改善(P〈0.05),在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方面,阿立哌唑优于氯氮平(P〈0.01)。结论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阿立哌唑优于氯氮平,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远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结合不同频率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的疗效。方法将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34例)、研究1组(37例)和研究2组(45例)。对照组患者每周3次血液透析;研究1组患者每2周5次血液透析、1次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为5:1);研究2组患者每周2次血液透析、1次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为2:1)。观察透析时并发症发生率、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11/V)和蛋白分解代谢率(PCR)。结果3组患者尿素氮、肌酐、KT/V、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2组和研究1组血磷清除率、PTH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0.5±2.1)%、(32.6±2.7)%比(14.3±4.0)%,(40±4)%、(17±6)%比(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2组优于研究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05或P〈0.01)。结论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2:1的血液净化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取得较好的透析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透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血透方(益气活血中药);对照组不予中药治疗,用药前、用药后12周分别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BM(68.9±14.6)、TSF(10.1±2.3)、AMC(25.3±2.0)较对照组RBM(61.2±10.3)、TSF(8.67±2.5)、AMC(24.01±2.1)增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ALB(38.02±3.34)、TF(230.56±47.8)和Hb(98,1±14.4)较对照组ALB(35.08±2.96)、TF(192.8±36.6)和Hb(78.2±13.6)增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充分透析的同时,口服血透方能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皮下脂肪以及骨骼肌的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刘锦霞 《安徽医药》2013,(11):2002-20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护理后采用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比。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爽  陈海燕  李博  王博  贾岚  魏芳  姜埃利 《天津医药》2020,48(4):275-27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DQOL)的关系。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90例,血磷水平>1.78 mmol/L患者作为高磷血症组(n=108),血磷水平≤1.78 mmol/L患者作为非高磷血症组(n =82)。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血液透析通路、每周血液透析次数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血液透析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钙(Ca2+)、血清磷(P)、血清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肌酐(Cr)、血尿酸(UA)、碱性磷酸酶等。比较 2组间 iPTH、ALB 及各指标的差异,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与血磷水平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36 (KDQOL-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计算 KDQOL-36量表中 5个亚量表的得分,比较 2组间各亚量表的差异,分析 血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与非高磷血症组相比,高磷血症组患者年龄小,动静脉内瘘比例高,Cr、ALB、 iPTH、Ca2+水平高(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示,高 ALB(OR=1.243,95%CI:1.082~1.427)、高 iPTH(OR=1.001,95%CI:1.000~1.002)是高磷血症的危险因素(均 P<0.05)。高磷血症组各亚量表分数明显低于非高磷血症组(均 P<0.05)。结论 血磷水平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高磷血症组生活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白蛋白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KDQOL-SFTM1 w.3量表的生存质量的调查,并进行评分,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数影响因素的评分较低,只有医护人员的鼓励,认知功能、社会关系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的评分较高,血红蛋白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正相关,,不同白蛋白水平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多,在生存质量总分,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期望及与以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正相关,提示营养状态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是今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WHOQO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最后一次评定,齐拉西酮组BPRS总分降至(15.62±4.3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氯氮平组BPRS总分降至(16.02±4.6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组毒副作用较齐拉西酮组多。经6个月治疗,齐拉西酮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72.43±4.53),(94.87±10.55),(96.31±12.37),(95.43±10.12),氯氮平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69.81±5.37)、(79.72±11.84)、(80.72±11.42、77).(74±10.56)。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在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等三方面,齐拉西酮优于氯氮平(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齐拉西酮优于氯氮平,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远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状态及贫血的关系。方法38例老年及同期42例年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TF)以及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CLIP;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等。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SF、AC、AMC、RBC、Hsb、Hct、TF、BUN、SCr、Alb均显著低于年轻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组患者(P〈0.05或P〈0.01);老年患者CRP与Hsb、Hct、Alb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5)。结论CRP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营养不良及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我院肾内科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水平。给予试验组以健康信念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时间为8周,然后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个月和6个月利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测定两组患者的液体摄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在健康教育后6个月的液体控制、自我效能得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t=2.654, P<0.05)、( t=3.823, P<0.05)和( t=8.370, P<0.05)。试验组的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得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在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个月和健康教育后6个月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有效控制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患者健康行为的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ACS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贞医院心内科2010年6—10月完成6个月随访的ACS患者389例,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患者就诊时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治疗6个月后,ACS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均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16)分比(69±17)分,(64±17)分比(40±22)分,(79±14)分比(58±18)分,(76±13)分比(72±17)分,(43±17)分比(40±23)分,P〈0.01或P〈0.05]。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P=0.001)、性别(P=0.048)、婚姻(P=0.001)、高血压(P=0.012)、受教育程度(P=0.037)、既往冠心病史(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治疗方式为AC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保护因素[比值比(OR)=0.009,95%置信区间(CI):0.001~0.064,P〈0.01],既往心绞痛史为AC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危险因素(OR:3.063,95%CI:1.395~6.726,P〈0.05)。结论年龄、性别、婚姻、高血压、受教育程度、既往心绞痛史、既往冠状动脉介入史均能够影响ACS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和既往心绞痛史是AC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文  胡丰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79-180,182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社区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工作政策制定、健康促进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社会学人口特征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生命质量状况采用SF-36量表,对320例确诊为老年BPH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老年BPH患者和中国一般老年人群的总体生命质量、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分别为(56.30±15.18)分、(58.31±14.45)分、(55.13±15.96)分和(78.34±22.63)分、(80.01±23.25)分、(76.68±2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BPH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关注.卫生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健康状况改善,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邹虹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96-19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施行饮食及液体摄入、治疗、身体活动、心理社会方面行为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结果干预后各项目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加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