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菌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国内文献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病例报告,分析引起该类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79~2008年有关抗菌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病例报告39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给药次数、联合用药及锥体外系反应的临床表现、处理、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9例病例.其中18岁以下儿童15例,占38.4%;从抗菌药物的种类看.氟喹诺酮类药18例,占46.2%,硝基咪唑类10例,占25.6%;静脉给药29例,占74.4%;无联合用药23例,占59%;发现不良反应后均采取停药,镇静、抗胆碱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率100%.结论:患者的年龄、病生理状况、药物的脂溶性、给药途径和给药速度等都是抗菌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蜀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20-1521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结合临床资料,观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的关系.结果 随患者年龄的增加,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60岁以上ADR为31.8%.不同给药途径ADR不同:静脉给药占90.2%、口服给药占6.8%、肌内注射占0.8%、鞘内注射占1.6%、皮下注射0.8%.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铂类药物占35.6%、植物类药物占30.3%、抗代谢药物占12.9%.药物引起各器官系统的临床表现构成比也不同.结论 加强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开展全方位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可有效的减少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1):102-105
目的:分析该社区卫生中心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和分布情况,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上报的166例病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远远多于男性;ADR集中在60~92岁,占46.99%;氟喹诺酮类居首位77例占46.39%,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8例占22.89%;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160例占96.39%;ADR出现的时间在60 min内为占74.10%;抗菌药物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97例占58.43%。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知识培训,临床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以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ADR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常州妇幼保健院收集并上报的390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对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0例ADR报告共涉及9类30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引起ADR最多(265例,占66.92%);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ADR最常见(362例,占92.82%);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243例,占51.70%)。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有关。结论: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严格操作,加强ADR监测和预警,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73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3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最多,占36.42%;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3.81%;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56.8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占44.06%。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12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及因果关系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以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共59例,占47.58%。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9例,占23.39%;消化系统27例,占21.77%;严重及少见不良反应10例,占8.0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共111例,占89.52%。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72.2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75.92%);以头孢菌素所占比例最高(56.35%);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1.11%)。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1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类型、给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为1.21∶1;诱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和心脑血管用药,其中抗菌药物占35.03%,心脑血管用药占37.58%;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91.08%。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做好药物不良反应宣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唐山市第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上报的12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96例,占78.05%;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为64例,占52.0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为35例,占28.46%;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53例次,占总例次数(137例次)的38.69%。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患者自身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1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燕玲  梁桂才  王芬 《海峡药学》2009,21(12):243-245
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4月收集到的12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所药物引起ADR最多(占49.22%);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6.8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0.3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我院2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上报的2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分析统计。结果我院221例ADR中男105例,女116例,女性多于男性;60岁及60岁以上的102例;静脉滴注给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有164例,占74.2%;共涉及18大类113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99例占44.80%;累及的系统/器官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93例占42.08%。结论应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该院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56.7%;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77.3%;由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占33.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29.0%;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38.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05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比例略高于男性,患者年龄≤10岁和>60岁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2.38%、24.76%;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ADR例数最多,占25.71%,其次为青霉素类,占21.90%;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1.91%;静脉滴注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5.24%。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56-257
目的了解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奇台县人民医院2009至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12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4%和38.4%;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80%;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54.00%。结论强化抗菌药物及采用注射方式给药的管理,减少合并用药,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杰  刘煌 《中国药房》2015,(5):639-64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159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科室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0~10岁患儿和>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3.90%、34.59%;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6.16%;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的ADR最多,占30.82%;联合用药致ADR高达31.45%;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2.0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集上报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报告来源、给药途径与患者种类、涉及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共19例,占32.76%;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6例,占96.55%;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93.10%;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共34例,占总数的58.62%。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尽量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ADR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半年临床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9例进行汇总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项目(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原患疾病、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等。结果 49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04;老年患者发生ADR多于青壮年患者,≥60岁老年患者21例,占42.86%;抗菌药物引起ADR22例,占总例数的44.90%,其次为中药制剂、中枢神经系统药和循环系统药;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位居第一位,占85.71%,口服给药为8.16%。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用药要严密监测其药物不良反应;对于使用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的患者也要严密监测及防范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媛  苏丽丽  陈丽 《首都医药》2008,15(16):43-4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7年收集的94例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及前5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8例,占40.4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72例,占76.6%);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49例,占52.13%);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35例,占37.23%).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的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健  臧传军  裴慧  黄帅 《中国药房》2014,(46):4376-437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5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ADR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28.4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5.10%;抗肿瘤药引起的ADR占25.8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14.5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2.45%;严重的ADR报告占3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不良反应造成门诊退药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门诊退药情况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根据医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91例门诊病人的不良反应退药申请单,统计分析因药物不良反应造成退药的情况,包括退药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退药品种、联合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等.结果:91例门诊病人因不良反应退药中,抗菌药物有16种56例,占种类数的50%,占例次数的61.54%;因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为79例,占总数的86.81%;91例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年龄段为61岁以上患者,占总数的37.36%;91例不良反应中79例为联合用药,占总数的86.81%;91例不良反应中44例为皮肤过敏反应,占总数的48.35%.结论:门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从侧面反映出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