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毒症[1].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及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肝脏常被累及,临床可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及肝衰竭等,称为甲亢性肝损害[2].甲亢性肝损害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3-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与肝功能损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甲亢合并肝细胞损害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甲亢病例209例,根据肝功能检测结果分为肝功能损害组(A组75例)和肝功能正常组(B组134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亢合并肝损害发生率为35.89%(75/209)。患者甲亢发病年龄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甲亢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肝功能恢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恢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性肝损害多发于年龄较大、甲亢病情较重的患者。因此,临床上应重视甲亢性肝损害和甲亢患者肝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甲亢性肝损害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57例甲亢性肝损害(A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62例甲亢患者(B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甲亢性肝损害肝功能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A组患者血清ALT、AST、ALP、TT3、TT4、FT3、FT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平均年龄高于B组(P〈0.05)。结论甲亢性肝损害临床表现不典型,甲亢性肝损害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1例抗甲亢药物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服用抗甲亢药物2周后出现肝功能损害,12例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其中10例患者康复,2例由于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死亡;59例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探讨抗甲抗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对选取正确的临床治疗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患者在服用抗甲抗药物时,要对肝功能进行反复检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肝功能,以及时有效发现和治疗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48例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其余低碘饮食及补充维生素及普萘洛尔等治疗,肝功能轻度异常者在保肝治疗的同时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每1周复查肝功能1次,治疗4周大部分患者甲功逐渐好转,最终恢复正常,同时肝功能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对3例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在使用保肝治疗后,2例肝功能好转后行131I治疗,1例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结论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可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重症肝损害患者先明确肝损害原因并保肝治疗,肝功能出现好转后行131I治疗甲亢。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甲状腺激素和肝脏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常见甲亢合并肝功能异常,探讨两者关系有助于疾病的治疗.本文对我院1995~2004年65例甲亢并肝功能异常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50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50例甲亢无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分别为(6.16±1.54) nmol/L、(265.36±24.56) nmol/L、(20.13±3.65) pmol/L、(56.82±7.55) pmol/L,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2 6、18.632 3、10.647 2、14.331 1,P<0.001),两组患者促甲状腺素(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42 9,P>0.05).研究组患者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为ALP、TBIL、ALT、AST和γ-GT,所占比例分别为54.0%、10.0%、22.0%、20.0%和12.0%.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肝损伤相互影响,甲亢性肝损害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例因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口服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304例甲亢患者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5例在用药后2—12周内出现肝功能损害,占总病例的1.6%,停用硫脲类药物,改用其他抗甲亢药物和保肝、降低转氨酶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甲抗治疗中,口服抗甲亢药之前需检查肝功,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复查肝功,有利于及时发现肝功能损害。若甲亢病情好转却反而出现乏力加重、食欲不振等症状则应怀疑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可能。  相似文献   

9.
谢书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19-2620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临床资料,并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肝功能轻度损害组26例和重度损害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程度及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38例中肝功能轻度损害26例(68.4%),显著或重度损害12例(31.6%);肝功能损害症状:不同程度腹胀、乏力、恶心、尿黄、黄疸等26例,肝肿大2例,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症状10例。肝功能重度损害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明显高于轻度损害组(t=3.16、3.27,均P〈0.05),而促甲状腺素明显低于轻度损害组(t=3.09,P〈0.05)。38例患者均治愈,甲亢症状均得到控制。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I治疗的病例未见肝功能损害症状加重。结论甲亢可致肝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程度成正比,其表现轻重不一,甚至无症状甲亢并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时,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下加重肝功能损害程度,重度肝损害患者宜采用”。I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荣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86-178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内分泌系统一种较常见疾病,甲亢致肝功能损害是甲亢的临床表现及合并症之一。2001年1月至2003年2月我院收住甲亢患者129例,其中甲亢性肝损害36例,占27.9%,误诊14例,误诊率38189%。现对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甲亢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表达差异。方法:将1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2组,每组5只,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甲亢大鼠各脑区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甲亢大鼠大脑、小脑、海马、脑干中TRα1 mRNA分别下调43%、35%、52%、49%(P〈0.05)。小脑中TRα2mRNA无显著性变化(P〉0.05),大脑TRα2mRNA下调34%(P〈0.05),海马、脑干中TRα2mRNA分别上调67%(P〈0.01)、56%(P〈0.05)。小脑中TRβ1mRNA无显著性变化(P〉0.05),大脑、海马、脑干中TRβ1 mRNA分别下调41%(P〈0.01)、50%(P〈0.05)、46%(P〈0.05)。各脑区TRα1与TRα2mRNA比值均下降(P〈0.05)。结论:甲亢时各脑区对高甲状腺激素水平敏感性不一致,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异常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甲亢时脑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肝硬化(LC)病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1例LC病人按Child-Turcotte-Pugh(CTP)计分评级分为三组:LC-A组25例,LC-B组35例,LC-C组31例;另选2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T3(FT3)、反T3(r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 及促甲状腺激素(TSH) 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用RXL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用全自动血凝仪(血凝固法)检测.结果 从LC-A组到LC-C组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血清TT3和FT3水平逐渐降低,rT3渐次增高,TT4/rT3比值顺次下降,血清TT3分别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1和胆碱酯酶呈显著正相关(df=89,r值分别为0.568,0.260,0.317和0.599,P<0.05),与CTP分值及PT呈显著负相关(df=89,r值分别为-0.447和-0.297,P<0.01),TSH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26例LC病人出现低T3综合征,LC-A组为0,LC-B组8例(22.9%),LC-C组18例(58.1%).经保肝、支持治疗1~2周后,随着肝功能好转低T3综合征也随之消失.心得安试验仅见FT4有所下降(16.84±3.16)vs (14.00±2.45) pmol·L-1,地塞米松试验未见甲状腺激素及TSH有明显变化.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随着肝功能的下降,发生低T3综合征的比例增多,与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合成功能减退、T4向T3转化减少有关,但随着病情好转低T3综合征便逐渐消失,无须补充甲状腺素.心得安或地塞米松试验对甲状腺功能未产生明显的影响,提示短期适量应用此类药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不断增多,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增加。目的:对药物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分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丙硫异烟胺(Th1321)、乙硫异烟胺(Th1314)、对氨水杨酸钠(PAS)以及吡嗪酰胺(PZA)和氨硫脲(TB)等药物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异常指标的反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典型的96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的病历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患者以往的药物史、临床试验、血常规、病史以及肝功能测试、B超等综合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做出判断。结果:使用含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丙硫异烟胺(Th1321)、乙硫异烟胺(Th1314)、对氨水杨酸钠(PAS)以及吡嗪酰胺(PZA)和氨硫脲(TB)等抗痨药物的化疗方案时,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抗结核药物对结核病患者而言是必须采用的,但是药物引起的对肝脏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对肝脏的影响大小由于个体差异引起的毒性代谢产物积累量也是不同的。但是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问题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绝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14.
陈艳  宋惠珠  洪远 《中国药事》2017,31(10):1224-1228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ADR监测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无锡市人民医院上报的瑞舒伐他汀钙所致肝损害ADR 9例进行分析。结果:在瑞舒伐他汀钙引起的ADR中,女性2例,男性7例,所发生的ADR均为肝酶升高、肝功能异常,其中有1例同时发生横纹肌溶解。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瑞舒伐他汀钙应用的监测,特别是用药期间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CK)的监测,正确进行用药安全评估,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肝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功能4项指标。结果结果在A、B、C三级组中,TBIL、TBA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升高(P<0.05);CHE和ALB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下降(P<0.05);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随Child-Pugh积分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0.05),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肝功能4项指标之间有相关性(r=0.8580~0.0053,P<0.05),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CHE、ALB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HE、ALB、TBIL、TBA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婴幼儿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72例肝功能损害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常见病因依次为病毒感染(50.6%)、细菌感染(26.2%)、支原体感染(4.7%)、药物损害(16.8%)、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1.7%)等;②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少部分有恶心、厌食、腹胀、呕吐、腹泻、肝脏肿大、腹水、黄疸、出血等表现;③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异常(41~100U/L)(65%)为主,可伴有心肌酶升高、肾功能异常、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④治疗效果:感染及药物损害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给予抗感染、保肝等药物治疗1~6个月,96%可恢复正常。结论感染和药物是引起婴幼儿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和合理用药可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张勇 《中国药房》2006,17(12):934-93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24例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损害与既往肝病史、治疗前肝功能异常、嗜酒、老年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制订结核患者用药方案时必须慎重考虑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经验。方法治疗方法采用西医与靶向调控-TSH平衡相结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指导、病情观察、对症及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的26例患者中治愈2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88.5%,有效率达96.2%。结论西医与靶向调控-TSH平衡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护理对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常新生儿和病理新生儿脐动脉血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探索其在新生儿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89例正常新生儿及60例病理性新生儿脐动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脐动脉血肝功能指标。结果 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较,早产组的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GGT及TBIL、IBIL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新生儿窒息组脐血AST、LDH显著升高,GGT、TBIL、IBIL水平低于正常新生儿组,TP、ALB的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组。新生儿黄疸组的TBIL、IBIL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相关分析表明,GGT、TP与胎龄有关,GGT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而TP随着胎龄及胎儿体重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新生儿脐动脉血肝功指标,有助于临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提供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切入点。方法:针对1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治疗的全过程,根据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结合患者的病史、疾病特点,对用药进行分析,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疾病相关指南的学习,找到了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更好地参与了临床的治疗。临床药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便更好地加入临床治疗团队中,为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