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接触镜植入术(ICL)矫治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9例(18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结果 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且患者近视力无明显下降,术后随访1年,无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安全、可靠、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正>自1986年首次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PCP ICL)植入术矫治近视眼以来,如今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1]。其最大优点是不改变患者任何眼部结构,弥补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所不能到达的区域,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使用的PCP ICL主要是瑞士STAAR公司生产的植入式胶原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它由新一代人工晶状体材料Collamer制成,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自2011年12月—2012年05月笔者所在科对10例(1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PCP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ntraocular len-master,IOL-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方法在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眼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评价IOL-Master的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62只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术前分别用IOL-Master、传统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根据测量结果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术中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随诊检查视力及眼屈光度。结果 IOL-Master和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测得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9.32±1.48)mm和 (28.78±1.54)mm,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OL-Master是一种高精确性、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工具。尤其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根柱 《淮海医药》2014,(2):137-13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65眼),眼轴长度在25.5~32.4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5.5mm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眼轴长度25.5~28.5mm39眼(A组),眼轴长度29.0~32.4mm26眼(B组),随访8个月~2年,分别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的39眼中,视力恢复≥0.5者33眼(84.6%);B组的26眼中,视力恢复≥0.5者17眼(65.4%),其中3例患者因白内障较大、较硬,>Ⅳ级核,改为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2例后囊膜破裂患者均在B组,1例行前玻切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矫正视力0.5;1例行前玻切,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术后矫正视力0.3。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安全有效。眼轴短的患者视力恢复总体优于眼轴长的患者;眼轴长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对于晶状体核较大、较硬者,宜采用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或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8例15眼,平均年龄(25.56±3.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14眼矫正视力≥0.8,1眼:0.6。11眼行ICL植入,4眼行TICL植入。术前2周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10∶30和1∶30位)或于术中在12点位行虹膜周切术。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体等情况。结果 15眼中14眼术后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3.33%),术后1 d裸眼远视力≥1.0者10眼(66.7%),0.5~0.8者4眼(26.7%),0.4者1眼(6.67%);随访6个月时矫正视力,12眼≥1.0,2眼为0.8,1眼为0.6。4眼TICL植入经随访6个月,散光轴偏差均<10°。本组8例未发现前囊下晶体局限性混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高超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的密切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夏玲  金奇芳  张倩  刘菲  俞益丰 《江西医药》2014,(12):1342-1345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217例(381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5.00±-5.00)DS患者植入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术后1周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8.74%(300/381);术后6个月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89.50%(341/381)术后12个月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8.68%(376/381);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ICL拱高为0.52-0.86mm,平均拱高(0.626±0.248)mm,1例IC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1个月时16眼IC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1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7,(3):189-192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152眼行PPC-IOL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有效随访72例138眼。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检测裸眼远近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屈光度(SE),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前房深度(ACD)、PPC-IO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等。结果:术后各时间段UCVA、BCVA均比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各时间段SE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眼压、PPC-IOL距原晶状体间的距离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各时段与术前相比,ACD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结论:PPC-IOL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改善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60只眼已行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的对侧眼即透明晶状体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为(62-76)岁,平均(54±4.64)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8.23±4.83)D,平均眼轴长度(29.44±2.06)mm,植入人工晶体度数为(6.23±3.83)D,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6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5者24只眼(40.00%),52只眼(86.67%)予矫正屈光度±1.0 D以内,术后平均屈光度为(8.24±4.84)D,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2-24个月随访,其中,4只眼(6.67%)发生后发障,术后未发生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位、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合戴镜不能矫治高度近视眼患者,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等优点,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王岩  郭黎娅 《天津医药》2003,31(10):668-669
白内障摘除术中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过大 ,白内障摘除术后或外伤导致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或无后囊膜的病例 ,不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可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它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用此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治疗53例54只眼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 ,女19例 ,右眼30只 ,左眼24只 ,年龄2~84岁。前房型人工晶状体I期植入19只眼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只眼 ,先天性白内障2只眼 ,外伤性白内障11只眼 ;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1只眼 ,马凡综合…  相似文献   

10.
雷智 《河南医药信息》2013,(9):30-31,3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89例(102眼)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Q05者3眼,0.05-0.1者5眼,0.12-0.25者13眼,0.3.0.4者38眼,0.5-0.6者36眼,≥0.8者7眼。脱盲率97.06%,脱残率79.41%。其中矫正视力≥n5者共42眼,眼轴〈30mm者38眼(51.35%),眼轴≥30mm者4眼(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P〈0.05)。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7眼(6.86%),后囊破裂5眼(4.91%),悬韧带断裂4眼(3.92%),术后角膜水肿15眼(14.71%),葡萄膜反应11眼(10.78%),经治疗后均在1周内消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1.96%),手术后复位。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为改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视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近视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给予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2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结果 观察组佩戴后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佩戴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屈光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屈光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观察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眼轴长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结论 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效果显著,有效控制了近视的发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性、有效的治疗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患者98例,依照入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偶数组49例)、对照组(奇数组49例),分别选择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至0.51.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样恢复至0.51.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样恢复至0.51.0,然而总体恢复情况来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白内障3 例,眼压升高3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还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光性角膜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各类屈光手术患者74例共108眼,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A、B、C 3组各36眼,其中A组患者行LASIK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患者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对比。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视力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A、B、C 3组患者的术后屈光度分别为(-2.10±2.38)D、(-1.75±1.33)D和(0.83±1.16)D。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而言,晶状体性屈光手术的效果要明显优于LASIK术,而且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眼部情况等进行具体的手术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14.
邓娅  楼永倞  余璐  李艳玲  余脉雯 《安徽医药》2022,26(8):1602-1607
目的探究中低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手术矫治与SMART手术矫治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汉阳艾格眼科医院中低度近视病人148例(14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L组(74例,74眼)和SMART组(74例,74眼)。ICL组施行ICL,SMART组施行SMART。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VCA)、裸眼视力(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对比敏感度[低频段(3 cpd)、中频段(6 cpd)、中频段(12 cpd)]、全眼像差(垂直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BVCA、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BVCA[ICL组(?0.77±0.06)、(?0.84±0.07)比(0.49±0.05),SMART 组(?0.76±0.09)、(?0.82±0.08)比(0.50±0.03)]、UCVA[ICL 组(0.72±0.08)、(0.65±0.10)比(0.95±0.22),SMART组(0.70±0.10)、(0.67±0.12)比(0.93±0.25)]优于其术前(P<0.017);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OSI低于SMART组,MTF cutoff、SR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明光无眩光状态下3cpd、6 cpd、12 cpd对比敏感度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总高阶像差低于SMART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haze、光晕、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术、SMART均对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矫正作用,特别是ICL,有助于增加对比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8例(30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T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追踪观察3~12个月,平均眼压(16.22±3.36)mmHg;视力:指数V1m2只眼,0.1~0.415只眼,0.5~0.813只眼。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前房出血、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使手术一次完成,既能维持正常眼压,义能提高视力,而且手术不需昂贵设备,医疗费用少,适合社区基层医院特别是贫闲山区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24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共32眼(80%),其中≥0.5者共24眼(60%)。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共32眼(80%);±0.5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共8眼(20%)。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20例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轻中度水肿,4例反应性高眼压,经处理后均在2~7d内消退。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7.
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7例50眼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透明角膜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劈核勾把晶体核勾起至虹膜面进行劈核,再用45%~50%的能量,80~100mmHg负压进行乳化吸除,抛光后囊膜,观察术后视力、术后反应、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两天矫正视力≥0.5眼者25眼占50%,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以上者45眼,占90%;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5眼,占10%;后囊混浊6眼,占12%。结论观察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脱盲率达90%,角膜水肿发生率低,达到良好手术效果,且视力不良者与眼底病变、斜视、弱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