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Z24经口染毒大鼠血浆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Z24染毒大鼠血浆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经口染毒0、60、130和200mg/kg Z245d后收集血浆,测定^1H 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00mg/k组大鼠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分别升高了148.4%、140%和109.8%;130和200mg/k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和坏死。血浆^1H NMR谱偏最小乘方分析(PLS-DA)发现在不同染毒条件下,各组动物的代谢谱各不相同,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大鼠血浆^1H NMR代谢谱与Z24毒作用强度密切相关,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体内药物毒性早期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异烟肼肝毒性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异烟肼后其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灌胃0,25,50,100,200和400 mg.kg-1异烟肼14 d后收集尿样,测定1H-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毒理学评价方法发现大鼠在中、高剂量表现明显的肝毒性;给药组尿样1H-NMR谱2-氨基己二酸、葡萄糖和牛磺酸明显增加,2-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明显降低。各剂量组的代谢产物谱变化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大鼠尿液1H-NMR代谢产物谱与异烟肼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异烟肼引起的肝毒性与线粒体功能受损及三羧酸循环中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还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代谢组学分析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福平致肝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抗结核病药物利福平后其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寻找可能的毒性标志物,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灌胃给予利福平0,25,50和100mg·kg-1,qd,连续14d。收集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4h尿样,测定1H-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毒性评价方法发现大鼠在高剂量表现出轻度肝毒性;给药组尿样1H-NMR谱中葡萄糖和牛磺酸明显增加,2-酮戊二酸和枸橼酸明显降低。各组动物在不同剂量下的代谢谱变化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大鼠尿液1H-NMR代谢产物谱与利福平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利福平引起的肝毒性与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和糖代谢有关。代谢组学分析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观察褪黑素 ( MT)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保护作用 .将所有受试动物分为 5组 ,即正常组 ,MT( d0 - d7,5mg·kg-1·d-1,ig)组 ,多柔比星模型组 ( d 1 ,Dox,5mg· kg-1,iv)组和MT( d 0 - d 7,0 .5,5mg· kg-1· d-1) + Dox( d 1 ,5mg· kg-1,iv)组 .检测大鼠 d7,d1 4,d2 1和 d2 8时尿蛋白 ,尿丙二醛排泄量和 d 2 8时血浆生化指标 .结果显示 ,Dox组大鼠呈典型的肾病综合征 ,MT+ Dox组大鼠尿蛋白减少 ,血浆蛋白明显回升 ,血脂降低 ;同时 ,Dox组动物尿丙二醛显著增加 ,MT+ Dox组丙二醛降低 .这些结果表明 ,MT可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害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硒 (Se)和锌 (Zn)预防梭曼中毒的可能性。方法 雄性大鼠 4 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组、硒治疗组、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和染毒组每日 5mL·kg- 1的生理盐水(NS)ig ;硒治疗组每日 1mg·kg- 1Na2 Se0 3的NS液ig和锌治疗组每日 4mg·kg- 1Zn(C6 H11O7) 2 的NS液ig ,共ig 9d。d 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sc 0 .9LD50 梭曼 ,2h后断头处死并取样 ,测定大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及血清、大脑、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总抗氧化力 (T AOC)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结果 梭曼中毒大鼠后 ,染毒组大鼠全血AChE活性被明显抑制 ,血清、大脑、肝脏的SOD活性、T AOC显著下降 ,NOS含量明显升高 ,而硒和锌预防组大鼠对梭曼引起的AChE、SOD、NOS活性和T AOC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提示硒和锌对梭曼中毒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关木通染毒后大鼠尿液及血浆的代谢组经时变化规律及其与组织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关木通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4只SD大鼠,灌胃给予关木通醇提水溶液,剂量为72mg/(kg·d)的马兜铃酸A,1次/d,连续给药4d。分别采集给药前(0d),及给药后2、4d的尿液及血浆样品供代谢组学研究。实验结束后采集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关木通给药后,大鼠肾脏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血管充血显示肾功能受到损害。利用GC/TOF/MS及模式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尿样及血浆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药后2,4d大鼠尿液,血浆中代谢组水平与给药前产生明显变化,内源性代谢产物谱随时间动态变化明显,能够明显区分出各天的变化趋势,表征出毒性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结论关木通能够对肾脏造成损害,应用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初步获得关木通致肾脏损害的"代谢产物谱",根据不同的代谢表型能够区分出关木通的毒性作用。大鼠尿液、血浆中的代谢产物谱与关木通毒性作用的经时过程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区分出机体的不同中毒状态。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体内药物毒性早期筛选的方法,它可作为药物毒性评价的有效方法手段,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的肾脏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对大鼠的肾脏毒性及其可逆性。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VB-D2.5,5和10mg·kg-1组,每组30只。CVB-D组大鼠分别ip给予CVB-D2个月,并于给药后第1和第2个月末每组各取10只大鼠的眼眶血分离血清,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TammHorsfall蛋白(THP)、β2微球蛋白(β2-MG);收集24h尿液检测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和转铁蛋白(TRF);并做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测。作为恢复期观察,停药4周后每组另10只大鼠做同样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p给予大鼠CVB-D1个月后,大鼠血清中的β2-MG明显升高(P<0.01),CVB-D5和10mg·kg-1组的THP含量明显降低(P<0.01),CVB-D10mg·kg-1组大鼠血清中BUN含量升高(P<0.01);同时,CVB-D10mg·kg-1组大鼠尿液中NAG,TRF,β2-MG和IgG含量显著升高,CVB-D5和10mg·kg-1组尿液mAlb含量及RB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持续给药2个月后,CVB-D5和10mg·kg-1组大鼠血清中β2-MG含量显著升高(P<0.05),CVB-D5mg·kg-1组BUN含量明显升高(P<0.05),CVB-D10mg·kg-1组THP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CVB-D10mg·kg-1组大鼠尿液中NAG和IgG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CVB-D5和10mg·kg-1组β2-MG和TRF含量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切片显示CVB-D2.5mg·kg-1组部分动物肾小球及肾小管出现坏死的现象,CVB-D5和10mg·kg-1组部分动物出现组织自溶现象。在恢复期,血清及尿液中仍有部分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理组织切片显示CVB-D组仍有部分肾单位出现肾间质内少量炎细胞浸润或不同程度淤血的现象。结论长期应用CVB-D可能引起大鼠肾毒性,且病变在停药后不能彻底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实验性高雌、孕激素大鼠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影响。方法 :取雌性SD大鼠 10 0只给大鼠腹腔注射 ,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制作高雌二醇、黄体酮大鼠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成 5组 ,空白对照组、模型组 ,他莫昔芬对照组及桂枝茯苓胶囊 2 0 0 ,4 0 0mg·kg- 1组 ,每组2 0只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蒸馏水 ,其余组分别给桂枝茯苓胶囊混悬液 2 0 0 ,4 0 0mg·kg- 1和他莫昔芬 3mg·kg- 1,每日灌胃 ,共 30d。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含量。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 2 0 0与4 0 0mg·kg- 1组可明显降低高雌、孕激素大鼠模型血浆雌二醇和黄体酮 ,2组雌二醇分别为 (12 7±s5 2 )ng·L- 1和 (15 3± 4 9)ng·L- 1,黄体酮分别为 (12± 8) μg·L- 1和 (13± 7) μg·L- 1,与模型组雌二醇(2 71± 10 3)ng·L- 1和黄体酮为 (2 1± 15 ) μg·L- 1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但对血浆催乳素影响不大。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实验性高雌、孕激素大鼠模型的雌二醇、黄体酮的血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机体代谢时间轨迹改变与机体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关系,确定使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毒性发生发展的可行性。方法:抗肿瘤化合物Z24以130 mg.kg-1剂量对W istar大鼠连续灌胃给药5 d,分别在给药前、给药过程中和停药后,收集24 h的尿液,一直收集到停药后240 h,尿液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在停药后24 h和240 h时分别处死一半大鼠进行病理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代谢时间轨迹改变与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可应用于描述毒性的发生、发展和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给 Beagle犬 po复方蒿甲醚 (蒿甲醚∶本芴醇 1∶ 6,W/W) 1 1 2 ,556,1 0 0 0 mg· kg-1· d-1,每天 1次 ,连服 1 4d.给药结束后 ,各组活杀 2 /3,留 1 /3继续观察 2 8d.观测了临床症状和生理指标 ,血液学 ,血生化 ,尿 ,心电图 ,眼底及病理组织学 .主要毒性反应为 1 0 0 0 mg·kg-1·d-1组给药早期出现网织红细胞降低 ,骨髓红系细胞的中幼红与早幼红比值降低 ,心电图 Q- T间期延长 ,生化检查谷草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 .组织学检查可见肝 ,肾轻度损伤 .所有上述变化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 . 556mg· kg-1· d-1及以下剂量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可视为基本安全剂量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曲马朵是否对吗啡所致小鼠僵住症产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抓棒”实验测定小鼠的僵住持续时间。结果 ①曲马朵在10~ 90mg·kg- 1范围内不能诱发小鼠产生僵住症 ,但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4 0mg·kg- 1吗啡诱发的小鼠僵住症 ;②氟西汀 (2 0 ,30和 4 0mg·kg- 1)、吗氯贝胺(12 .5 ,2 5 ,5 0mg·kg- 1)、5 羟色氨酸 (12 .5 ,2 5和 5 0mg·kg- 1)增强曲马朵抑制吗啡所致小鼠僵住症的作用 ;③对氯苯丙氨酸 (30 0和 35 0mg·kg- 1)拮抗曲马朵对吗啡所致小鼠僵住症的抑制作用。结论中枢 5 HT能神经系统参与曲马朵对吗啡所致小鼠僵住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2,5-己二酮对大鼠神经组织微管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 2 ,5 己二酮的神经毒性是否与微管含量有关。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5 己二酮 2 0 0和 4 0 0mg·kg- 1,ip ,连续 8周 (每周 5d) ,取大脑、脊髓、坐骨神经组织匀浆 ,制备各组织上清和沉淀 ,采用SDS PAGE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α 管蛋白、β 管蛋白的相对含量。 结果  2 ,5 己二酮 2 0 0和 4 0 0mg·kg- 1,ip ,后大脑沉淀和上清中的管蛋白含量相当于对照组的 87%~ 114 % ,没有显著性变化。脊髓沉淀中管蛋白的含量为对照组的 88%~10 5 % ,2 0 0mg·kg- 1组上清中α 管蛋白、β 管蛋白的含量相当于对照组的 5 9% (P <0 .0 5 )和 4 7%(P <0 .0 1) ,4 0 0mg·kg- 1组为 12 6 % (P <0 .0 5 )和15 6 % (P <0 .0 1) ;坐骨神经沉淀中的含量相当于对照组的 88%~ 10 9% ,上清中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 <0 .0 1) ,相当于对照组的 2 2 %~ 70 %。结论2 ,5 己二酮导致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中管蛋白含量的变化 ,其含量改变与 2 ,5 己二酮的外周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对顺铂(CP)肝细胞毒性及联合用药增强抗肿瘤活性的可能。方法 用二步灌流法分离人和大鼠肝细胞 ,接种于胶原铺被的 96孔板 ,细胞贴壁后 ,分别加入一系列浓度的CP ,VES及CP +VES ,于 4 8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IC50 ) ;同样方法用于检测CP ,VES及CP +VES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 5和人大肠癌细胞系CCL2 2 9的抗增殖作用。结果 CP ,VES ,CP +VES 1mg·L- 1,CP +VES 5mg·L- 1,CP +VES 10mg·L- 1对人肝细胞的IC50 分别为 2 .35 ,>10 0 ,2 .2 6 ,4 .2 5 ,6 .93mg·L- 1;CP ,VES ,CP +VES 5mg·L- 1,CP +VES 10mg·L- 1,CP +VES 2 5mg·L- 1对大鼠肝细胞的IC50 分别为 4 .70 ,>10 0 ,10 .94 ,17.5 7,2 3.2 4mg·L- 1;CP ,VES ,CP +VES 5mg·L- 1,CP +VES 10mg·L- 1,CP +VES 2 5mg·L- 1对DU 14 5和CCL2 2 9的IC50 分别为6 .36 ,5 5 .36 ,5 .0 4 ,4 .85 ,0 .5 8和 9.5 8,39.4 7,7.2 9,4 .2 2 ,2 .4 3mg·L- 1。结论 VES能明显减低CP所致人和大鼠肝细胞毒性 ,增强CP对DU 14 5和CCL2 2 9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单次灌胃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单次ig杂色曲霉素 (ST)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方法 ,研究ST对BALB/c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 ,ig小剂量ST(3μg·kg-1 )后 1 2h或大剂量ST(3mg·kg-1 )后6h即可见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出现胞核固缩深染、胞浆嗜酸性变、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 ,且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 ,病变神经元逐渐增多 ;光镜下对海马CA2区病变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表明ST处理组发生病理变化的神经元比例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igST 3,30 ,30 0和30 0 0 μg·kg-1 1 2h后 ,小鼠脑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ig3mg·kg-1 的ST后 6~48h,随ST作用时间的延长 ,脑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经口给予ST可导致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 ,诱导并促进小鼠大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诱导小鼠产生类阿尔茨海默病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D 半乳糖和三氯化铝 (AlCl3 )联合使用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昆明种小鼠 ,腹腔注射D 半乳糖 (60mg·kg-1 ·d-1 )和灌胃AlCl3 (5mg·kg-1 ·d-1 )每天 1次 ,连续 90d。给药结束后 ,通过Morris水迷宫、生化指标测定、RT PCR及常规HE染色和Aβ1 -4 0 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D 半乳糖和AlCl3 对小鼠学习记忆、胆碱能系统及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早老素 1 (PS1 )、β位点APP内切酶 (BACE)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观察海马、皮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D 半乳糖和AlCl3共同作用导致小鼠学习记忆力减退 ;脑内ACh含量下降 ,AChE活性升高 ;APP ,PS1和BACE基因表达增强 ;海马和皮质老年斑形成。结论 D 半乳糖和AlCl3 联合使用可使小鼠产生类阿尔茨海默病变 ,该方法可用于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二苯乙烯苷对大鼠主动脉舒张作用及其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中药何首乌中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 葡萄糖苷 ,THSG)与结构相似的白黎芦醇 (resveratrol)是否有类似的血管舒张作用。方法 采用血管张力记录法及NO比色法 ,观察THSG对大鼠主动脉环张力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 ①在去氧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及去内皮主动脉环上 ,THSG 0 .1~ 30 .0 μmol·L- 1浓度依赖性舒张主动脉环 ,其Emax分别为 75 %和5 2 % ,EC50 分别为 0 .86和 2 .70 μmol·L- 1。②在内皮完整的血管上 ,THSG 0 .1μmol·L- 1能增强乙酰胆碱1μmol·L- 1依血管内皮的舒张作用。③NO前体物L 精氨酸 1μmol·L- 1可增强THSG 1μmol·L- 1的血管舒张作用 ;而NOS抑制药Nω 硝基L 精氨酸甲酯0 .5 μmol·L- 1可部分削弱之。④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药亚甲兰 1μmol·L- 1可部分削弱THSG 1μmol·L- 1的血管舒张作用。⑤THSG 30mg·kg- 1,iv ,可短暂降低麻醉大鼠动脉血压 ,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⑥THSG 1μmol·L- 1显著提高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NO含量。结论 THSG对大鼠主动脉具有舒张作用 ,此作用主要是依血管内皮的 ,并主要由NO介导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对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采用聚乳酸纳米粒能否减轻雷公藤甲素的大鼠睾丸毒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别ig 0 .2及 0 .6mg·kg- 1雷公藤甲素 (非纳米粒组 )及其聚乳酸纳米粒混悬液 (纳米粒组 ) ,连续给药 15d ,以ig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对照组 ,测定睾丸的脏器系数及其组织匀浆液中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和果糖含量 ,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在 0 .6mg·kg- 1剂量下 ,非纳米粒组睾丸ACP活性和果糖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纳米粒组 (P <0 .0 5 )。光镜观察显示 ,雷公藤甲素 0 .6mg·kg- 1可引起大鼠睾丸的损伤 ,非纳米粒组引起的病变程度明显重于纳米粒组 ,主要表现为睾丸萎缩 ,各级生精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或消失 ,出现了多核巨细胞。结论以聚乳酸作为药物载体的纳米体系 ,可明显减轻雷公藤甲素对睾丸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揭示咪达普利(imidapril)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多柔比星制备家兔DCM模型,咪达普利1.25 mg&#8226;kg-1&#8226;d-1 po, 连续8周进行干预。取心脏分离左室游离壁三层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电流(ICa-L)。结果 由于DCM模型心肌细胞的膜电容增加,所以ICa-L密度明显减少,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6.7±1.0),(10.6±0.5)和(7.4±0.7 )pA&#8226;pF-1,各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加大。咪达普利处理后可逆转心肌的病变,ICa-L的密度明显高于DCM组(P<0.05),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10.3±1.0),(12.7±0.6)和(11.1±1.6)pA&#8226;pF-1,使三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减小。结论 咪达普利可逆转DCM后心肌细胞ICa-L的改变,减少跨室壁差异。提示可能是其减少DCM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乙醇脱氢酶 3(ADH3)基因型对乙醇体内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扩增反应测定ADH3基因型 ,将 2 2名健康受试者分为ADH31 -1 ,ADH31 -2 和ADH32 -2 3组。受试者一次po 0 .3g·kg-1 乙醇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 4h内唾液和全血中的乙醛浓度经时过程。结果ADH31 -1 组的乙醛唾液cmax为 (1 2 .5± 2 .3) μmol·L-1 ,AUC为 (1 .4± 0 .4)mmol·min·L-1 ;ADH31 -2 组唾液cmax为 (9.4±1 .7) μmol·L-1 ,AUC为 (1 .1±0 .3)mmol·min·L-1 ;ADH32 -2 组唾液cmax为 (8.7± 2 .2 )μmol·L-1 ,AUC为 (0 .93± 0 .1 9)mmol·min·L-1 。ADH31 -1 组的唾液中乙醛浓度显著高于ADH31 -2 和ADH32 -2 组 ,但全血中的组间差异不如唾液中明显。结论 基因型为ADH31 -1 的个体在摄入乙醇后唾液中乙醛量显著增加 ,提示ADH31 -1 个体酗酒时由乙醛引发病理损害的风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更全面地了解米诺环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与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和(或 )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作不同时间处理后 ,观察细胞形态 ,并以MTT试验评价细胞活性。结果 米诺环素 135 μmol·L- 1处理 2 4h明显降低体外培养 4 ,7,10d神经元的活性 (P <0 .0 1) ,13.5μmol·L- 1以下则无明显影响 ;4 5 ,135 μmol·L- 1米诺环素处理 3h对体外培养 10d神经元活性没有影响 ,处理 2 4h则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米诺环素 4 5 ,135 μmol·L- 1可保护 5 0 μmol·L- 1NMDA损伤3h后的神经元活性 ,但对 15 μmol·L- 1NMDA损伤2 4h后无效 ;15 μmol·L- 1米诺环素则仅对 15 μmol·L- 1NMDA损伤 2 4h后有效。结论 米诺环素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有双重作用 ,高浓度长时间处理有毒性作用 ,但高浓度能保护神经元NMDA急性损伤 ,低浓度能保护延缓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