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08年3月1256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有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单一抗生素458例,联合用药79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有8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9%,其中听力平衡异常16例,发生率为1.27%;肝功能异常5例,发生率为0.39%;肾功能异常9例,发生率为0.72%(9/1256)。消化系统反应38例,发生率为3.02%。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氨基苷类抗生素,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的特性,要合理使用硫酸依替米星,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院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1/1411),其中听力平衡异常发生率为0.05%(8/1411);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14%(2/1411);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425%(6/1411)。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以来住院患者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有关情况。结果发生不良反应212例(4.02%),主要集中在耳毒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皮疹、消化系统反应、寒战发热。一日用药剂量小于100mg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而一日用药剂量大于300mg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儿童和老年人发生率较高。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需要注意药物配伍、用药剂量,对儿童和老年人用药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注射用氨基糖苷类新品种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其它系统感染 2 2 12例。给药方法分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 ,前者每次 10 0 mg,q12 h或每次 2 0 0 mg,qd;后者将硫酸依替米星与已获批准文号的抗菌药物合用 ,疗程 5~ 10 d,结果显示 :单一用药总痊愈率为 6 1.2 % ,总有效率为 91.8% ,细菌清除率为 91.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3% ;联合用药总痊愈率为 48.5 % ,总有效率为 85 .1% ,细菌清除率为 8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一般反应轻微 ,患者可耐受 ,其中听力平衡功能异常 14例 ,发生率 0 .73% ,肝肾功能异常 7例 ,发生率0 .37%。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性较低 ,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 期临床结论相似 ,对重度感染患者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评价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硫酸依替米星组100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硫酸阿米卡星40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5-10d。结果:硫酸依替米星组和硫酸阿米卡星组各有30例评价疗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及86.7%,细菌清除除率分别为88.5%及88.0%,两组安全性评价各为30例,耳聋性不良反应分别为3.3%和3.3%,肾毒性不良反应分别为3.3%和3.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观察硫酸依替米星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择 6 2例年龄大于 6 0岁的老年感染性疾病病例 ,随机分成两组。硫酸依替米星组 ,单一用药 15例 ,联合用药 16例 ;阿米卡星组 ,单一用药 12例 ,联合用药 19例。记录用药前后血 GPT、BUN、Cr的变化及用药过程中的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硫酸依替米星组与阿米卡星组的血 GPT、BUN、Cr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0 .0 5 ) ,而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硫酸依替米星组明显低于阿米卡星组 ,分别为 3.2 3%和 16 .13%。结论 :硫酸依替米星是一个毒性较低 ,安全有效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用于老年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旋光法直接测定硫酸依替米星的含量。结果:硫酸依替米星(20℃)在5~30mg·ml^-1浓度范围内,旋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C=5.6213α-0.01118,r=1.0,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0.15%(n=9)。结论:本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以用于硫酸依替米星中间药液的含量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62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率为93.5%,细菌敏率96.36%,细菌清除率81.87%,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占1.6%,为一过性耳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2年版)中药注射剂类药品及相关同品种不同剂型的临床研究文献,了解和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系统性评价方法。结果72个药品中有5个药品未检索到文献,17个药品无临床治疗性文献,34个药品报告不良事件/不良反应4156例,其中注射剂4146例,占99.76%;同品种其他剂型10例,占0.24%。结论报告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中药注射剂品种,而同品种其他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则大多未出现或很少出现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报告不规范,未进行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且无前瞻性研究,无法获得不良反应发生率。当前中药安全性研究工作重点是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进行监测、评价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讨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50例急性细菌感染的患者,太酸依替米星每次200mg,qd,疗程5~10d,其中4例联合使用其它抗生素。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变化。结果单独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有效率为95.65%,治愈率为82.61%,不良反应率为4.35%。结论 硫酸依替米星对各部位的感染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Ⅲ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timicin injection, 2212 patients with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respiratory tract, urinary tract, digestive tract, and other infections were treated with the drug in an opened trial. Etimicin were administered single (100mg, q12h or 200mg, qd) or association (combinated with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sanctioned by government) for 51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cure rate, effective rate,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61.2%, 91.8%, 91.7%, 4.33% respectively for single administered and 48.5%, 85.1%, 88.6%, 4.4% respectively for association administered. The mostly adverse reactions were generally mild and well tolerated. Only 14 patients occur hypoacusis (0.73%); 7 patients occur hepatic or renal function disorders (0.37%).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timicin injec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drug with lower toxity, and may contribute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combinated with other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2.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放对比研究比较硫酸依替米星 (ETM)与奈替米星 (NTL)以评价 ETM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未用过抗生素治疗或虽用抗菌药物但无效的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 6 4例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 ETM或 NTL。结果显示 ,ETM与 NTL的有效率分别为 87.5 % (2 8/ 32 )及 90 .6 % (2 9/ 32 ) ,细菌清除率为 87.5 % (2 1/ 2 4)与 83.33% (2 0 / 2 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 .2 5 % (2 / 32 )与 3.12 % (1/ 32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 ETM与 NTL相仿 ,抗菌谱广 ,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对下呼吸道感染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敏  顾彬 《中国药业》2020,(2):81-83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注入依替米星行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依替米星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观察组患者经支气管镜注入依替米星行肺泡灌洗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动态肺顺应性(Cdyn)均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WOB)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33%(4/30),与对照组的6. 67%(2/30)相当(P> 0. 05)。结论经支气管镜注入依替米星行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功能、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肠道感染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复常率、消失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复常率和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肠道感染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软组织感染的疗效。 10 9例外科软组织感染病人 ,硫酸依替米星 40 0 m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 ml中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 5~ 10 d。临床有效率 91.7% ;细菌清除率 84.7%。除 2 8例轻度眩晕外 ,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耳肾毒性。表明硫酸依替米星是一种治疗软组织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Ⅲ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依替米星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41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59a±s14a(27~86a),采用依替米星静脉滴注。≥70a,10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q12h;<70a,15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q12h;疗程8.2d±2.8d。结果:有效率88%(36/41),细菌清除率76%(26/34)。除2例轻微头晕、恶心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耳、肾毒性。结论:依替米星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某医院临床上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分析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现状,为临床 上合理使用磷霉素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浙江某医院10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分 析。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分析目前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相关研究。结果 在101例患者中,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 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并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集中在10~30min以 内(43.56%),且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10min以内;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表现形式居多;原患疾病以 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8.42%);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减慢滴速、停药或者相关药物治疗得以缓解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9%;磷霉素 钠可与云南白药、栀子金花汤以及自拟肺心Ⅰ号方等中药联合用药用于临床治疗。结论 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 表现类型呈现多样化,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加强对此药的监测,同时,可考虑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应用,确保临床 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39例头孢唑肟钠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头孢唑肟钠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临床表现,提示临床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避免严重后果.方法 对39例头孢唑肟钠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女22例,男17例,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年龄在0~50岁之间,其中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最高,为46.15%;静脉滴注给药38例(97.44%),肌内注射给药1例(2.56%);头孢唑肟钠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66.67%),此外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损害等较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要合理使用头孢唑肟钠注射剂,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与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神经系统(60例,30.0%)、全身性损害(50例,25.0%),以及皮肤与其附件的损害(43例,21.5%),患者局部用药与口服所致的不良反应较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需合理使用,并严格掌握其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其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剂量,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的不合理性,同时需明确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