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7至2005年我科采用钻孔引流(BHID)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0例,男性102例,女性48例;年龄42~89岁,其中>50岁116例,占75%.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02例.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143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92例,意识障碍41例,癫痫发作8例.全组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单侧血肿132例,双侧18例;混杂密度118例,等密度20例,低密度12例,中线结构移位8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6岁~74岁,平均43岁。所有病人均作脑CT检查,每人平均1.5次。首次脑CT扫描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下伴脑内血肿7例,其中合并脑挫伤9例。血肿量5ml~35ml,平均11.3ml。中线结构有移位2例均为1cm。颅骨平片6例有颅骨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7~ 2 0 0 1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 3 6例 ,均行钻孔冲洗引流术 ,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 0例 ,女 6例 ;年龄 56~ 76岁 ,平均 62岁 ;病史 7d至 2个月 ,平均 2 6d。有明确头部外伤史2 6例 ,无明显头部外伤 10例。1 2 症状和体征 浅昏迷 1例 ,嗜睡 2 4例 ,头痛 3 0例 ,头晕 3 3例 ,呕吐 2 9例 ,偏瘫 2 6例。GCS评分 :8~ 13分 3 0例 ,14~ 15分 6例。全部均行颅脑CT检查并证实诊断 ,血肿为高密度 6例 ,等密度 17例 ,低密度 13例 ,同时可见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移位。1 3 血肿部位 额颞…  相似文献   

4.
近2年经CT诊断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5例.除2例为女性外.均为男性,年龄16-70岁。有头部外伤史17例.否认8例。头部外伤至入院时间1个月~20年。CT扫描显示新月影低密度影14例,混合密度4例.略高密度4例.等密度3例;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9例,双例硬膜下血肿2例。治疗均用颅钻钻孔.  相似文献   

5.
<正> 1986~1989年,我们经CT确诊的6例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采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药物代替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5例,均为男性,年龄3~56岁;轻偏瘫3例,抽搐1例,运动性失语1例,腰穿脑压2.65~3.63kPa。头颅CT扫描,血肿位于左额顶部2例,左额部1例,左颞部1例,左枕部1例,血肿大小13.6~28ml;CT值33~75Hu;脑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者3例,另2例无移位;本组病例经用20%甘露醇1g/kg,六小时静滴,地塞米松20mg,一日一次静滴,并给能量合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0天后,临床症状好转,颅内压恢复正常;一月后复查CT,血肿均吸收。随访6~36个月,抽搐停止,偏瘫、失语恢复,血肿无复发。讨论:一般认为,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旦确诊,就应手术治疗。但是如血肿小,或病情稳定有应急手木条件者可在严密观察下采取非手木治疗。  相似文献   

6.
任君  丁国林 《云南医药》2010,(5):534-535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9年9月共收住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作一下分析。临床资料男性66例,女性62例;年龄35~7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本组均急性起病,发病至入院3~24h,意识状态按GCS评分3~8分24例,8~12分94例,13~15分10例。128例入科时均行头颅CT检查,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不包括脑室内血肿),其中基底节区出血58例,血肿量30~60ml,皮层下出血70例,血肿量60~80ml,全组中线移位0.5~1.5cm。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脑内血肿量小于 4 0 ml,中线移位小于 1.0 cm的患者 ,在临床上未达到手术指征 [1 ] ,但继发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缺血可加重进一步损害 ,可使患者产生较严重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采用本方法 ,选择适当的穿刺时机 ,可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减少并发症。我科从 2 0 0 0至今采用 CT引导头颅锥孔脑内血肿定位抽吸术治疗患者 36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6例中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36~ 73岁 ,平均 5 4 .5岁 ,经 CT检查 ,血肿量均在 4 0 m l以下 ,中线移…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1~2006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并发其它血肿病人共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41~88岁,平均60.7岁。12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6例病因不明,病程1~3个月,平均2.2月。头痛8例,一侧肢体无力11例,反应迟钝5例,视力减退2例,复视3例。入院前头颅CT示:双侧血肿7例,单侧血肿11例,低密度9例,等密度或高密度9例;中线结构移位〈1cm8例,〉1cm9例,〉2cm1例。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显示,基底节区出血存在血肿量较大、死亡和致残率均较高的危险性[1]。临床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搜集1995年至今我们采用一次性穿刺行血肿与脑室引流的方法治疗33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初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并均经头颅CT证实。本组男18例,女15例,30~79岁,出血量38~120ml,均破入脑室系统,其中破入同侧脑室21例,破入双侧脑室9例,破入4个脑室3例。2 治疗方法首先根据CT片找出血肿量最大层面,计算出这一层面距OM线的实际距离,然后在…  相似文献   

10.
我院神经外科2003年7月至2007年2月,运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定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36~81岁,平均58岁。6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1.2临床表现:发病时间3~48h,有意识障碍的53例,肢体瘫痪60例,患侧瞳孔散大24例,小便失禁18例,病理反射阳性45例,出现呼吸障碍8例。1.3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本组病例均行CT扫描,显示血肿为高密度,中线结构有不同程度移位,其中壳核出血25例,内囊出血13例,外囊出血8例,丘脑出血4例,脑皮质下血…  相似文献   

11.
锥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我科自1994年以来,根据CT片定位,用颅锥锥孔穿刺血肿,置管注入尿激酶(UK)引流治疗急性和亚急性硬膜外血肿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7~52岁,平均26岁。本组病人均有明显外伤史。临床表现 伤后昏迷者22例,头痛30例,呕吐8例,有局灶体征者6例,早期视乳头水肿12例。本组病例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其中血肿位于右额8例,右颞3例,左颞1例,右颞顶12例,左颞顶4例,右顶枕2例。中线结构移位18例,其中超过5mm者12例。脑室不同程度受压者10例,按多田氏提出的CT血肿量计算公…  相似文献   

12.
王魁  杨峰贩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65-1066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4岁 ,平均 2 0 2岁。病因 :车祸伤 10例 ,坠落伤 4例 ,钝器击伤 1例。部位 :位于额顶部 9例 ,额颞部 3例 ,顶枕部 2例。1 2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者 9例 ,偏瘫 6例。癫痫发作 3例。症状出现在外伤后 1~ 3个月之间。病人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 ,显示出低密度占位病变 ,CT值与脑脊液密度相当 ,加强扫描无强化 ,均有中线移位 ,脑室系统受压。1 3 手术方法1 3 1 分流装置 采用美国产PC 2型脑室 腹腔三段分体式分流管。采用低压分流装置。1 3 2 手术方式 采…  相似文献   

13.
邵柏  崔业江 《江苏医药》1996,22(5):336-336
自1987~1995年用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2例,因术后并发症而再手术5例,占61%,本文就其再手术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45~78岁,平均62.4岁。有明显外伤史4例,原因不明1例。病程:1~18个月,常规行双孔钻颅对口冲洗,一孔置管引流术式。二、术前症状及CT:G、C、SS分以上3例,8分以下2例,视乳头水肿毛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3例。CT扫描:双侧额预部血肿2例,左侧额领顶枕部2例,右侧额预顶部1例,中线结构明显推移4例,呈低密度改变3例,等密度及高、低混杂密度各1例。血肿侧脑组…  相似文献   

14.
在CT扫描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上最佳方法为钻孔引流术,现将我院1990~1998年收治56例CSDH患者诊断过程及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46例,女10例;年龄28~74岁。具有明确头部外伤史32例。临床表现:头晕、头痛42例,呕吐8例,精神障碍3例,意识不清5例,单侧瞳孔散大3例,不同程度偏瘫38例,视乳头水肿39例,锥体束征20例。CT扫描:全组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56例中,双侧血肿16例,单侧40例,低密度34例,等密度10例,混杂密度12例。2 结果本组痊愈55例,死亡1例,其中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3例,张力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梁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178-178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脑内血肿的一种常见多发病 ,目前我院多采用YL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孔碎吸引流 ,疗效满意 ,但在治疗中 ,发现再发血肿 6例。现就其原因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为男性 ,年龄 46~75岁。 2例有明显外伤史 ,4例原因不明。受伤至确诊时间1~ 6个月。1 2 临床表现 术前清醒 4例 ,昏迷 1例 ,意识模糊 1例 ,眼底水肿 4例 ,一侧肢体肌力减退 2例 ,一侧肢Babinski征阳性 2例。1 3 术前CT检查  4例为单侧颞顶部 ,中线移位明显 ,2例为双侧额颞部 ,中线移位不明显。1 4 术后症状及…  相似文献   

16.
我科从1997年6月至1999年5月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基底核区出血病人3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以下简称手术组)34例,男23例,女11例;中位年龄57岁;出血量18~86ml。CT检查:破入脑室8例,中线移位29例。其中并发脑疝6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肺炎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西藏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小脑幕裂孔下疝CT表现特点 ,探讨其形成机制及预后 ,提高对本病早期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回顾了本院 2 5例资料完整的病例 ,均行轴位CT扫描 ,部分加斜坡垂线扫描。结果 :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表现除原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脑水肿外 ,主要有脑干周围脑池突入软组织影、脑池变窄或闭塞、病侧环池增宽、中线结构变形移位、脑干受压变形移位水肿出血、病侧侧脑室狭窄或闭塞及对侧侧脑室扩大、脑沟变窄或闭塞、病侧枕叶梗塞 ,并且血肿的大小与脑水肿的范围、中线移位的程度可不成比例。结论 :脑干周围脑池突入软组织影、病侧环池增宽为小脑幕裂孔下疝早期CT征象。中线移位大于 1 0mm ,病死率高 ;进行性出血 ,病死率高。高原缺氧可使脑出血形成的脑水肿范围加大 ,从而使脑疝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应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入院时GCS评分5~12分。急诊头颅CT扫描检查9例为硬膜下新月形高密占位影,混杂高低密度影12例,间隔状或高低分层密度影2例;中线结构偏移0.5~2.0cm,血肿量平均55mL。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急性硬膜下出血源于单纯皮层动脉破裂2例,桥静脉和侧裂静脉损伤9例,上矢状窦损伤6例,岩上窦损伤3例,横窦损伤2例,横窦及乙状窦交界处损伤1例。出院按GOS评分,死亡1例,重残6例,中残11例,恢复良好5例。结论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意识状况和病情进展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是决定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42例临床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武金有,李旭光,阎润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发生在三周以上出现症状的硬脑膜下血肿(CSDH)[1]。现就我院1987年~1991好收治的42例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例中,男39例,女3例;年龄6月~71岁,平均45.3岁;病程21天~6月。有头伤史34例,无头伤史8例。二、临床表现:头痛39例,呕吐40例,视力障碍32例,视神经乳头水肿31例,意识障碍13例,右偏瘫28例,左偏瘫9例,锥体束征(+)26例,语言障碍12例,复视27例,癫痫4例,瞳孔不等大4例。腰穿32例,其中脑压200~250mmH2O26例,250~300mmH2O4例,300mmH2O以上2例。血管造影14例,有阳性体征,脑血管移位无血管区的出现12例。头颅CT扫描24例,高密度新月影4例,低密度18例,混杂密度2例;单侧20例,双侧2例;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压闭22例。血肿位于左侧28例,右侧12例,双侧2例。三、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2例,脑压在200mmH2O以下,神志清,头颅CT无中线结构移位,多呈低密度影,病员临床症状不重。用20%甘露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患者男29例 ,女5例 ,年龄44~78岁 ,其中50岁以上31例 ,占91 %。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29例 ,外伤距手术时间1~4月。头昏痛33例 ,智能障碍和精神异常24例 ,肢体不同程度偏瘫27例。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 ,双侧血肿1例 ,单侧血肿33例 ;低密度14例 ,等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