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及检测不同分组的IgG抗体阳性率。结果 320例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72.8%高于对照组。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20%以上)的主要致敏食物有2种,分别为蛋黄/蛋清和牛奶。过敏性紫癜组患者敏感食物蛋黄/蛋清类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荨麻疹及湿疹组。儿童组食物不耐受明显高于其他组。过敏性紫癜食物不耐受多见于儿童组。不同性别间食物不耐受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明显相关性,儿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余算  赵丽琴  朱伦  郑阿迈  郑玮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17-3418,I0002
目的 探讨同步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和IgG4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IBS组(n=88)、健康对照组(n=40)血清中常见的8种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和IgG4.结果 IB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和IgG4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BS组内IgG和IgG4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机体内食物不耐受所引起的IgG和IgG4特异性抗体升高是导致IBS发生的重要原因,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和IgG4的检测结果对削除不耐受食物以预防IBS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26例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者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比较,了解并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的联系。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人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126例IBS患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达67.5%,其中1种食物不耐受抗体阳性的39例,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抗体阳性的46例;42例健康对照者中阳性6例,阳性率为14.3%,其中1种食物不耐受抗体阳性的4例,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抗体阳性的2例;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物不耐受在具有临床症状的IBS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方法 儿童组47例,成人组3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患者血清中14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鸡蛋、牛奶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食物;儿童组总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检验显示,食物不耐受现象集中出现于儿童群体,致敏源主要为牛奶和鸡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75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类型皮肤病患者IgG抗体阳性率,并对患者进行饮食疗法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后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的血清中食物不耐受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83.06%,过敏性IgG抗体升高主要发生于虾和鸡蛋中;6个月的饮食疗法后随访结果表明共675例自诉得到明显改善,50例部分改善,25例未见明显改善。结论过敏性皮肤疾病与食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于过敏性的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山地区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腹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半定量法检测102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水平。结果慢性腹泻患者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sG抗体阳性率(48.0%)最高,其次为虾(41.2%)、蛋清/蛋黄(36.3%)和牛奶(23.5%),再次为鳕鱼(19.6%)和小麦(16.7%);慢性腹泻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88.2%(90/102),其中1种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30.4%(31/102),2种以上者为57.8%(59/102)。结论食物不耐受是本地区慢性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sG抗体对于了解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莉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3):210-210
目的:了解常见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65.1%,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蛋清/蛋黄最高。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有一定特异性。结论:对慢性荨麻疹以及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应做食物不耐受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慢性腹泻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慢性腹泻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脱敏治疗,观察脱敏治疗后患儿腹泻缓解情况.方法:采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测定法检测59例慢性腹泻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59例慢性腹泻患儿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迭93.22%.59例慢性腹泻惠儿经脱敏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和82.69%.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为小儿慢性腹泻的原因之一,慢性腹泻患儿有必要进行血清食物不对受特异性IgG抗体测定并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了解本地区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者不耐受食物的常见种类,为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3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分析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本地区的130例临床可疑被检者中阳性率为70.8%。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鸡蛋、牛奶、螃蟹、大豆、鳕鱼、玉米、小麦、西红柿、虾和大米、猪肉和牛肉、鸡肉和蘑菇,以鸡蛋和牛奶的不耐受率最高。结论临床对胃部不适、皮肤反应及其他原因不明的临床症状患者应做食物不耐受检测。根据实验结果,证明本地区大多数食物不耐受者以对动物蛋白不耐受为主,且对鸡蛋、牛奶不耐受者居多,临床可根据实验结果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轻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鼻炎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者食物过敏的情况.方法:对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14种食物变应原IgG含量检测.结果:57例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达77.03%.其中1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24例(42.11%),2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6例(28.07%),3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2例(21.05%),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5例(8.77%).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最高,其后依次为牛奶、大豆、西红柿、小麦、鳕鱼、虾、蟹、牛肉、玉米、大米.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寻找食物过敏原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并可以此指导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饮食.  相似文献   

11.
黎昌强  李竹  张璐  杨碧坤  李俏丽  余媛 《北方药学》2014,(5):82+61-82,61
目的:探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病例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扑尔敏4mg每天3次,西替利嗪1片每晚1次。实验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禁食、轮替的方法,3个月后观察疗法疗效及不良反应,6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3个月后实验组痊愈率53.33%,高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后复发率实验组16.67%,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在治疗前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禁食轮替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由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降低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戴夫  甘惠中  彭琼  夏云玲 《安徽医药》2011,15(5):590-592
目的观察剔除特异性IgG阳性食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iarrhea-predom inant irritab le bowel syndrom e,d-IBS)的效果。方法对符合罗马Ⅲ的d-IBS患者56例,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依据检测结果对IgG阳性达2以上的患者剔除相应食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第四周和第八周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同时观察第八周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结果 d-IBS患者中至少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为38例,总阳性率为67.8%;正常对照组4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3.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5例IgG阳性达2以上的患者完成8周饮食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频率指数[(3.52±1.32)vs(1.41±0.43)]和严重程度指数[(3.15±1.50)vs(1.34±0.65)],均有显著降低;4周和8周生活质量评分除挑食外均明显改善。结论剔除特异性IgG检测阳性食物,能有效改善d-IBS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柳州地区儿童皮肤变应原试验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患有支气管哮喘和(或)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患儿110例,男性6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35±2.62)岁。变态反应性鼻炎28例,支气管哮喘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态反应性鼻炎42例。所有对象均选用14种变应原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变应原点刺试验总阳性检出率为75.5%(83/110),粉尘螨74.5%(82/110)、屋尘螨71.8%(79/110)、室内霉菌Ⅱ66.4%(73/110)、干草尘埃23.6%(26/110)、犬毛20.9%(23/110)、猫毛17.3%(19/110)、柳17.3%(19/110)、虾10.9%(12/110)、牛奶10.0%(11/110)、鸡蛋8.2%(9/110)、鲤鱼5.5%(6/110)、牛肉4.5%(5/110)、鸡肉1.8%(2/110)、猪肉1.8%(2/110)。>5岁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5岁组(χ2=15.16,P<0.05),<5岁(含5岁)组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5岁组(χ2=12.85,P<0.05)。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均以螨类过敏最为常见,不同疾病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因素是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在柳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可以通过SPT检查明确过敏原,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动物皮毛类、霉菌及干草尘埃类等。随着年龄增长,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有共同的变应原。研究不同年龄段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研究该类疾病的急性发作诱因以及临床用药.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82例,全部患儿急性发作期经变应原皮肤试验、X线、血清IgE等检查分析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因,立即去除诱因实施解痉、抗炎药物治疗.结果 82例患儿诱发因素检查为吸入性过敏39例,呼吸道感染23例,食物过敏11例,气候因素5例,运动诱发4例;喘乐宁雾化吸入对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总有效率达97.6%.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见诱因有螨虫、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呼吸道感染(尤其多见于支原体感染),食物(如鱼、虾)过敏以及气候骤变和运动等诱发因素;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抗炎药物为临床主要用药,雾化吸入为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5.
Food allergy is principally a problem in 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Food allergy/intolerance may cause a broad spectrum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children, including generalized reactions, such as anaphylactic shock. Reactions are localized mainl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ut food allergy/intolerance may also cause local symptoms in other organs such as the skin and the respiratory tract. About 50-70% demonstrate cutaneous symptoms, 50-60%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20-30% respiratory symptoms. Among young children with food allergy/intolerance the majority have two or more symptoms with symptoms occurring in two or more organ systems. The symptoms occur primarily within a few minutes after food exposure (immediate reactions), however delayed reactions in the sk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lungs may also occur. Among children with symptoms suggestive of food allergy/intolerance, the diagnosis can be confirmed by controlled elimination/challenge procedures only in about one third of the patients. A proper diagnosis is important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restrictive diets and risk of malnutrition.  相似文献   

16.
再次肾移植患者术后PRA与血肌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保祥  徐秀红  田野 《河北医药》2010,32(5):515-517
目的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5例目前能够追踪到的再次肾移植患者进行PRA和血肌酐的分析。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采用美国Onelan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血肌酐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35例再次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阴性/血肌酐水平正常17例(48.57%);PRA阴性/血肌酐水平≥130μmol/L 4例(11.44%)。PRA阳性/血肌酐正常8例(22.86%),其中抗HLA-Ⅰ类抗体阳性患者1例,其余为抗HLA-Ⅱ类抗体。PRA阳性/血肌酐水平≥130μmol/L6例(17.14%),其中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3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1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2例。在3例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中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740μmol/L、400μmol/L和131μmol/L。1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的血肌酐水平为390μmol/L。2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94μmol/L和170μmol/L。结论再次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和阴性/血肌酐正常的肾移植患者多于PRA阴性和PRA阳性/血肌酐水平不正常的患者。抗HLA-Ⅱ类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小于抗HLA-1和Ⅰ+Ⅱ类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拟诊莱姆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明确莱姆病临床病症及区域分布情况,为有效诊治莱姆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在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就诊患者中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人群血清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莱姆病感染情况。结果对342人进行了调查,判定为莱姆病感染的为58例,感染率为16.96%。除牡丹江市区人群感染率较低外,周边各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不同临床表现的阳性率分别是,神经系统疾患21.74%(20/92);关节炎30.77%(12/39);皮肤病变12.82%(10/78);发热者16.67%(6/36);心血管系统疾患10.34%(3/29);其他症状患者10.29%(7/68)。有蜱叮咬史者血清抗体(IgG)平均阳性率为67.95%,没有蜱叮咬史者血清抗体(IgG)平均阳性率为1.89%,有蜱叮咬史者抗体阳性率要明显高于没有蜱叮咬史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55,P<0.05)。结论牡丹江地区是莱姆病的疫区,人群确实存在莱姆病螺旋体散发感染,提示在牡丹江市地区开展莱姆病防治工作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血清IgG亚类与血锌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IgG、IgG亚类含量,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锌含量。结果:64例RRTI患儿IgG2、IgG4及血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G亚类缺陷28例,检出率为43.75%(28/64),在检出的患儿中IgG。缺陷发生率最高,为35.71%(10/28),联合缺陷以IgG2+IgG4最多,发生率为21.42%(6/28)。结论:RRTI患儿虽然IgG正常但存在IgG亚类异常;RRTI患儿血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IgG2、IgG4异常与低血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能力。方法对临床诊断为PB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女性占72.0%(18/25),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3.7±17.8)岁,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5.3±50.2月,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56.0%,14/25),皮肤瘙痒(52.0%,13/25)和消瘦(52.0%,13/25)。主要的体征为肝掌(72.0%,18/25),肝脏肿大(52.0%,13/25),脾脏肿大(36.0%,9/25),黄疸(36.0,9/25)和皮肤色素沉着(32.0,8/25)。大多数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明显升高,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血清IgM92.0%(23/25)升高,100%(25/25)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结论诊断PBC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并需和其他疾病相鉴别,以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体征、肺部特征、影像学检查特征、实验室检查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77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77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40例(51.95%),发烧23例(29.87%),胸闷32例(41.56%),咯血12例(15.58%),胸部疼痛23例(29.87%),四肢乏力22例(28.57%),胸部积水29例(37.66%),没有明显症状28例(36.36%);本组患者临床肺部体征表现为呼吸音减弱10例(12.99%),湿罗音17例(22.08%),其中没有肺部体征50例(64.94%);影像学检查表现存在叶或段状分布的实质性病变或者肺不张特征38例(占49.35%),结节或者肿块样病变20例(占25.97%),不典型空洞11例(占14.28%),弥漫性粟粒结节8例(占10.39%);实验室检查表现白细胞升高12例(15.58%),白细胞正常38例(48.05%),白细胞减少27例(35.06%),血沉增快56例(72.73%),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12例(15.58%),血结核抗体阳性46例(59.74%)。结论对于不典型肺结核病例的临床诊断应进行相关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