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细胸腔引流管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4月应用超细胸腔引流管(艾贝尔,8FR,20 cm,225 ml/min,外径3 mm、内径2 mm)在55例普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并与同期应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管(22F)7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及胸内残留积液量和再穿刺次数与常规胸腔引流管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传统引流管置管后的止痛药物的应用及术后第1天、3天、5天的疼痛程度均明显高于超细引流管组(P〈0.05)。结论超细胸腔引流管较与传统的胸腔引流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倩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638-639
目的临床分析开胸手术患者胸腔引流管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胸腔引流管的平均留置时间。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开胸手术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是基本开腔方法,同时也带给患者不便与痛苦,需要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减少患者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常规引流管与改进后的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将2002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134例,对照组106例,关胸后分别施行改进的和常规的胸腔引流方法。改进组的胸腔引流管长约60 cm,一端剪2个侧孔,置于病变处,于肋膈角处再剪一侧孔,引出体外接引流瓶。结果改进组发现胸腔局灶积液11例(8.2%),经1~2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而对照组发现胸腔局灶性积液42例(39.6%),其中33例经一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7例多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18例患者发热持续1周以上。结论两组并发胸腔积液率有显著差异(P<0.01)。改进后的胸腔引流管优于常规引流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部手术后常规引流管与改进后的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将2002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67例,对照组53例,关胸后分别施行改进的和常规的胸腔引流方法。改进组的胸腔引流管长约60 cm,一端剪2个侧孔,置于病变处,于肋膈角处再剪一侧孔,引出体外接引流瓶。结果改进组发现胸腔局灶积液5例(7.5%),经1~2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而对照组发现胸腔局灶性积液21例(39.6%),其中16例经一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4例多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9例患者发热持续1周以上。结论两组并发胸腔积液率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改进后的胸腔引流管优于常规引流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手术的59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术中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仅留置1根艾贝尔引流管(单管组);31例患者术中留置1根胸腔闭式引流管及1根艾贝尔胸腔引流管(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  相似文献   

6.
胸腔闭式引流在1875年由德国VonBulau首先用于胸外科手术后,解决了胸腔手术后排出胸腔内积液和气体,维持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并使其处于良好气体交换状态。而且通过对引流管的观察可判断胸腔内脏器的病例改变及治疗效果。闭式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对胸腔手术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8年以来,采用穿刺法胸腔留置引流管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胸腔积液(气)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开胸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蔚  冯卫云  陈颖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43-1343
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开胸后186例患者均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使用胸腔闭式引流管186例 ,其中男128例 ,女58例 ,年龄40~79岁 ,平均56岁。肺癌81例 ,食管癌74例 ,纵隔肿瘤4例 ,喷门癌27例 ,拔管时间3~5天。2胸腔闭式引流瓶的装置一般采用正规医疗器械材料厂生产的一次性13cm×10cm×22cm长方体聚氯乙烯塑料瓶 ,容量为1600ml带有刻度的无菌瓶 ,长、短两条硅胶引流管 ,长管60~70cm ,过长不利于引流 ,过短病人改变体位易脱出 ,短引流管30~40cm ,质地合适 ,太硬刺激大 ,病人疼痛 ,术后挤捏困难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患者胸腔引流管的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508例开胸术患者胸腔引流管做到科学的护理,如密切观察、有效的镇痛等。结果 508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及时拔管。结论 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恢复顺利,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0.
11.
蔡勤芳  李军  顾小飞  杨亚红  吕浩 《中国医药》2013,(12):1711-1713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开胸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各30例。各组患者均以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麻醉,术中以瑞芬太尼、异丙酚微量泵输注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5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舒芬太尼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地佐辛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术毕常规采用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肌松,待呼吸恢复良好,拔除气管导管后送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术毕时(T2)、拔管时(L)及拔管后5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ACU驻留时间、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0、20、30min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拔管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T1~T4时点,舒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患者的MAP及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舒芬太尼组比较,地佐辛组患者PACU驻留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1)min比(73±12)、(68±12)min,P〈0.05];与舒芬太尼组相比,地佐辛组患者在拔管期各时点躁动评分明显降低[0min:(1.87±0.32)分比(2.21±0.13)分;10min:(1.03±0.18)分比(2.07±0.09)分;20min:(0.89±0.10)分比(1.56±0.10)分;30min:(0.32±0.13)分比(0.45±0.07)分],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min:(2.34±0.57)分比(3.04±0.15)分;10min:(2.13士0.48)分比(2.89±0.16)分;20min:(2.01±0.13)分比(2.32±0.13)分;30min:(1.99±0.16)分比(2.07±0.12)分,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应用地佐辛后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过程平稳,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Coon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一次成功率、术中肺萎陷及手术野暴露程度、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30 min的PaO2、PaCO2、SpO2、气道阻力峰值(Paw)变化,评估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及定位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Paw变化明显小于B组(P<0.05),A组单肺通气30min后PaO2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及气道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胸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1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FR改良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气胸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贝酯(GM)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不用GM作为对照.B组,36例,于术前1 h开始静脉滴注GM600 mg,每日2次,连用3d.检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葡萄糖((GS)、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前白蛋白(PAB)浓度.结果 B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WBC、CRP、GS明显小于A组(P<0.05);B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PAB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后第1天AST、ALT、BUN、SCr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手术前即开始使用加贝酯能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对患者产生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20例,ASA~级。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5~75岁,均为食道癌和肺癌患者。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间隙选择T5~6或T6~7,局麻药选用1.5%的利多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用全麻。记录两组病例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SaO2和ScVO2。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中的ScVO2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A组患者较B组也有显著的下降,但SaO2在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氧的消耗。  相似文献   

17.
开胸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 80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组.Ⅰ组,27例,肌哌特啶;Ⅱ组,27例,肋间神经压榨术;Ⅲ组,26例,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6、24和,18 h记录患并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值.结果 Ⅱ、Ⅲ两组的镇痛效果吸定优于Ⅰ组(P<0.01).与麻醉前比较,Ⅰ、Ⅲ组 HR、RR增快,MV、SpO2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 开胸术后3种镇痛方式中,肌注哌替啶镇痛不能取得完善效果,PCLA和肋间神经压榨镇痛效果满意,但综合镇痛质量肋间神经压榨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引流的18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经随访复查输尿管均通畅,肾积水和肾功能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出现尿路感染5例(2.78%),出现血尿4例(2.22%),出现尿液反流8例(4.44%),出现双J管移位2例(1.11%)。结论对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引流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指导,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清洁手术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骨科和胸外科清洁手术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组32例)与未发生(对照组7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糖尿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应用抑酸剂、术前肺功能/血气、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后口腔护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感染组46.9%(15/32),对照组15.6% (11/70),x2=11.227,P =0.007]、手术时间≥180 min[感染组62.5% (20/32),对照组31.4% (22/70),x2 =8.753,P=0.003]、术后未进行口腔护理[感染组71.9%(23/32),对照组40.6%(28/70),x2 =8.925,P=0.01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术前肺功能/血气的影响后,肺部基础疾病[感染组46.9%(15/32),对照组15.6% (11/70),比值比(OR)=11.953,95%置信区间(CI):8.132 ~ 18.287)、手术时间(≥180 min)[感染组62.5% (20/32),对照组31.4% (22/70);OR=3.152,95%CI:1.014 ~7.258]、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感染组81.2% (26/32),对照组59.4%(42/70);OR =9.738,95%CI:3.401 ~ 14.176]、术后未做口腔护理[感染组71.9%(23/32),对照组40.6%(28/70);OR=7.838,95% CI:2.974 ~ 16.118)]是清洁手术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及时评估患者肺部基础疾病状态、时间超过3h的大手术在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术后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清洁手术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与舒芬太尼合用在胸外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前瞻、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平均分为3组。常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用药相同,手术时间均短于4 h。A组不予帕瑞昔布;B组术前不予帕瑞昔布,术毕静脉注射(静注)帕瑞昔布40 mg;C组术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B、C组分别于首次静注帕瑞昔布后12 h再次静注帕瑞昔布40 mg。3组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法(PCIA),舒芬太尼2.5μg.kg-1+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观察各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术后镇痛均满意。术后与A组比较,B、C组PCIA按压次数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C组PCIA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术后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且安全,术前预先静注帕瑞昔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