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 CBCT)技术比较头颈胸膜和胸膜两种热塑体膜固定方式在胸部肿瘤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分别对30例头颈胸膜固定的165次、胸膜固定的163次CBC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在3 mm以内,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和头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头颈胸膜固定方式在头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胸膜固定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各有优劣,在不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不同,临床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的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分析胸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摆位误差情况,为设计胸部肿瘤放疗计划时PTV到CTV的外放数据提供参考.方法 26例均为胸部肿瘤患者,均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每次摆位后利用KV-CBCT进行扫描,共扫描126次,获取126组CT数据,利用XVI软件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盆腔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控制,以提高放疗准确性.方法 选取40例盆腔部肿瘤患者,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拍摄验证片,将验证片和计划靶区影像图进行误差比较.结果 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2.10 ±1.25)、(2.65 ±1.60)、(2.40 ±1.50)mm.结论 对于盆腔部调强放疗的患者,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扩边范围为左右6.13 mm,头脚7.75 mm,前后7.05 m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腹部肿瘤术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therapy,IMRT)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受IMRT的患者81例,按照体位固定方式分为3组,每组27例.A组采用后仰卧位体膜固定,B组采用MT-BBCF碳纤维腹板固定,C组采用改良版MT-BBCF碳纤维腹板固定.记录3组治疗前1d、治疗后15、21、30、35 d射野中心点偏差情况.结果 3组在X轴上不同时间射野中心点偏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Z轴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版MT-BBCF碳纤维腹板摆位误差较小,重复性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过程中电子射野影响系统(EPID)对摆位误差的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放疗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疗时实际的照射图像与计划生产的数字化重建X线片技术图像进行比较,分别测定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和Z轴(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的X轴(左右方向)在校正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和腹盆部的Y轴(前后方向)在校正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PID能有效地对体部肿瘤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为放疗外扩计划靶体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科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IMRT)摆位误差情况,为放疗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胸腹部肿瘤患者20例,在放疗过程中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1-2次。在EPID下将电子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配准,测定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40张电子射野影像中,212张(88.3%)误差不大于3mm,232张(97.0%)误差不大干5mm。总体系统误差分别为X轴(-0.78±1.49)mm、Y轴(-0.18±2.34)mm、Z轴(0.24±1.60)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则分别为0.35mm、0.60mm和0.35mm。计算得出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3.96mm、6.28mm、4.25mm。结论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尽管有真空垫、热塑面模等体位固定装置,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摆位误差,建议通过摆位误差的监测和纠正提高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方法 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利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比分析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影像重建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和前正侧位验证影像情况,同时测量患者前后、左右及头足方向误差情况。结果患者左右及头足方向是盆腹部摆位误差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组患者摆位平均误差均在3 mm之内。结论对导致摆位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同时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是提高摆位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盆腔肿瘤常规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重复摆位验证的测量数据分析,找出误差原因,提高放射治疗重复摆位的准确度。方法 20例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通过真空固定袋仰卧于床上定位并拍摄定位片,进行等中心方式放疗,每周拍验证片,与原定位片比较,测量摆位误差。结果通过20例患者,共166张验证片和原始定位片相对比,X、Y、Z轴误差分别为(0.49±0.28)cm、(0.3±0.19)cm、(0.6±0.24)cm,正、侧面移位旋转为(6.9±2.5)°、(4.8±2.7)°。结论盆腔肿瘤放疗中重复摆位存在一定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考虑与患者关节活动、年龄、胖瘦、放疗工作者的素质、设备质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头颈部肿瘤患者开展放射疗法(放疗)治疗时,使用不同固定技术时的摆位误差情况,以期为临床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有效固定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5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头颈肩面罩固定, B组采取热缩枕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 C组采取真空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 D组采取发泡胶个体化固定, E组采取头颈肩塑形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比较五组患者不同方向[左右X方向(Lat)、头脚Y方向(Lng)、腹背Z方向(Vrt)]的线性误差与旋转误差。结果 A组患者Lat、Lng、Vrt的线性误差分别为(1.58±0.85)、(2.12±0.75)、(2.21±1.21)mm, B组患者分别为(1.35±0.65)、(1.90±0.67)、(1.98±1.15)mm, C组患者分别为(1.15±0.62)、(1.65±0.58)、(1.58±1.05)mm, D组患者分别为(0.78±0.42)、(1.25±0.55)、(1.05±0.98)mm, E组患者分别为(0.60±0.23)、(0.88±0.31)、(0.7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摆位参考点在宫颈癌适形放疗中减少摆位误差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使用单纯的真空垫固定技术作为对照组,另15例使用固定体架加真空垫加摆位参考点固定技术作为实验组,每例患者首次放疗前和放疗1周后均拍摄验证片,再与相应的模拟定位片较对参考点的位移,对其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0例患者共拍摄120张射野验证片。单纯的真空垫固定组(对照组)摆位误差X、Y、Z轴分别为(3.36±2.22)mm、(2.12±1.10)mm和(3.10±1.98)mm。固定体架加真空垫加摆位参考点固定(实验组)的摆位误差X、Y、Z轴分别为(1.88±1.32)mm、(1.66±1.22)mm和(1.76±0.82)mm。实验组和对照组在X、Z方向的摆位误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Y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体位固定的质量控制和增加摆位参考点可以减少摆位误差,有效地提高宫颈癌摆位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8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进行置管,试验组则在经床旁彩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耗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置管耗时为(63.07±8.63)s,短于对照组的(86.45±10.6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应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下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耗时,减少反复穿刺或置管不当带来的相关穿刺置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综述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为纳米制剂递送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91篇,对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且因数量丰富、形态灵活,使得研究者们开始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设计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主要有三种:中性粒细胞体外载药再回输、中性粒细胞体内载药和中性粒细胞仿生纳米粒。而影响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中性粒细胞摄取、运输以及释放药物等多种因素。结论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策略进行理性评价与反思,将为纳米制剂递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29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合并听力下降5例,严重面瘫并患侧听力消失3例,轻度面瘫10例,脑干损伤并昏迷1例。结论显微镜的应用、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及合适的手术入路是保证桥小脑角区肿瘤全切除的要素。术中保证清晰的解剖结构及层次,减少周围神经及小脑的牵拉,对预防脑干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4.
Li YM  Hall WA 《Toxins》2010,2(11):2645-2662
Targeted toxins, also known as immunotoxins or cytotoxins, are recombinant molecules that specifically bind to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hat are overexpressed in cancer and the toxin component kills the cell. These recombinant proteins consist of a specific antibody or ligand coupled to a protein toxin. The targeted toxins bind to a surface antigen or receptor overexpressed in tumors, such as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or interleukin-13 receptor. The toxin part of the molecule in all clinically used toxins is modified from bacterial or plant toxins, fused to an antibody or carrier ligand. Targeted toxins are very effective against cancer cells resistant to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They are far more potent than any known chemotherapy drug. Targeted toxins have shown an acceptable profile of toxicity and safety in early clinical studies and have demonstrated evidence of a tumor response. Currently, clinical trials with some targeted toxins are complete and the final results are pend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ed toxins and the key findings of the important clinical studies with targeted toxins in malignant brain tumor patients. Obstacles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malignant brain tumors include poor penetration into tumor masses, the immune response to the toxin component and cancer heterogeneity.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re being pursued in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targeted toxi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对215例患者456个乳房良性肿块施行微创旋切术(试验组);同期对 235 例 386个乳房良性肿块采用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和心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 215 例 456 个病灶均准确成功切除,美容效果、心理满意度,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Mammotome 微创旋切手术作为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治疗方式比传统手术切除具有明显优越性,具有微创、美容、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CT增强扫描研究脑转移瘤的CT表现特征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136例脑转移瘤患者 ,扫描采用层厚、层距各 10mm ,必要时加薄用 3mm或 5mm。单纯平扫 8例 ,平扫加增强 2 4例 ,直接增强10 4例。增强扫描用 6 0 %泛影葡胺 6 0~ 80ml或优维显 5 0ml,静脉推注。结果 共检出病灶 4 11个。脑转移瘤典型CT表现为 :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多发或单发圆形、类圆形强化结节 ;壁厚薄不均之环形病灶 ;病灶周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带。原发瘤中以腺癌多见占 5 8 2 % ,脑转移瘤中一般无钙化。结论 CT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转移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缘状况和密度变化 ,是脑转移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DLT插管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A组,22例)和听诊法定位(B组,20例).记录平卧位和侧卧位时导管深度、气道峰压、脉搏氧浓度(SpO2).对术中单肺通气时出现高气道压或脉搏氧浓度下降患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发生原因.结果 患者从平卧位改为侧卧位后,A组导管错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9.1% vs.60.0%)(P<0.01).单肺通气期间,B组导管错位发生率为25.0%,而A组无错位病例(P<0.01).结论 与常规听诊法定位比较,纤维支气管镜DLT定位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8.
19.
脑微透析技术在脑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微透析技术可用于采样脑内神经递质、神经蛋白和激素,并结合高灵敏度的微量化学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研究与中枢神经递质相关的疾病、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本文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对其在中枢神经递质如兴奋性氨基酸、乙酰胆碱、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及相关药物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东阿阿胶对体外培养的癌症放疗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东阿阿胶灌胃给药3d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取放疗病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东阿阿胶含药血清按分组刺量加入培养孔中,阳性对照为胸腺肽,37℃,5%CO2培养一定时间后,上流式细胞仪测定增殖率、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的表达、淋巴细胞表型及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含东阿阿胶血清均能显著促进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活化,提高CD3^+(T细胞)、CD3^+CD56^+CD16^+(NK细胞)的比例和CD3^+CD4^+/CD3^+CD8^+比值,增加Th1,降低Th2。结论东阿阿胶能解除或减轻肿瘤和放疗对免疫系统产生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