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4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20例。其中甲组将骨水泥通过疼痛侧椎弓根准确灌注在MR提示的水肿区,不超过中线;乙组则通过疼痛侧椎弓根将骨水泥准确灌注在病椎中间,骨水泥以中线为主,并弥散在椎体的双侧,则为手术成功。结果甲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与乙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患者Cobb’s角、SI指数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比较疼痛侧的椎弓根进入,准确将骨水泥灌注在椎体中间的MR提示椎体上或下的水肿影区域,患者病椎强度恢复较为均衡,且骨水泥发热灭活椎体内的神经较为完全,故疼痛缓解较明显,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确诊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182例共267椎进行PVP(102例)和PKP(80例)治疗,随访12~4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等疗效指标,观察并处理手术并发症。结果 PVP组和PKP组术后胸腰背痛均获良好缓解,术后3天、术后1年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例发生并发症80例,发生率43.96%。其中PVP组和PKP组发生穿刺并发症各1、2例;骨水泥渗漏各40例(53椎)、13例(15椎),发生率各为36.05%和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导致截瘫、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截至术后1年随访发生临近椎体骨折21例(11.54%),其中PVP组和PKP组各10例(9.80%)、11例(1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一过性呼吸困难、呛咳3例,予加强吸氧、安抚患者后好转。结论 PVP和PKP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骨水泥渗漏率上PKP相对于PVP具有优越性,在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别,完善术前检查评估、良好的手术操作以及规范的抗骨松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4例OVC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A组(27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27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大与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A组患者的椎体前柱、椎体后柱的恢复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后凸矫正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两种方法对椎体高度均有很好的恢复,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量较后凸成形术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脊柱后凸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明显增加,但实验组效果明显更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服用药物明显较少。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不错,且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90-19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100例和PKP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压缩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PVP组2例出现神经根症状加重,发生肺栓塞1例。两组均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39个月[(17.6±5.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椎体压缩程度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PVP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时VAS与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术前与术后VAS、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PVP治疗OVCF均可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活动功能。但PKP术后对于患者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恢复优于PVP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结合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两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PKP结合PVP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obbe角和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Cobbe角测量值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KP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轻中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45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疼痛程度、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3个月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明显低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两组患者Cobb's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3%vs20.00%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以缓解疼痛,恢复活动能力,经皮椎体成形术更为简便,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各具优劣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的护理体会。方法 33例入院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别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并进行康复指导和临床观察。结果该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后凸成形术,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9例,术后6~7 d康复出院。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减轻术后疼痛,大大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03-206
目的观察并分析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多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确诊超过2个节段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42例共94椎进行PKP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Cobb角、椎体矢状位指数(VSI)、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为(7.56±1.24)、(2.65±1.31)、(1.96±0.89)分,Cobb角为(32.83±6.78)°、(10.11±5.75)°、(9.79±4.81)°,VSI为(0.61±0.21)、(0.89±0.26)、(0.85±0.19),Barthel指数为(29.11±11.95)、(75.75±13.88)、(71.47±12.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发生并发症15例,发生率35.71%,其中穿刺并发症2例,骨水泥渗漏7例,发生率为16.67%,至术后1年发生临近椎体骨折6例(14.29%)。结论 PKP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氏角、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6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我院及作者进修医院应用PKP治疗的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我院及作者进修医院应用PKP治疗的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路  黄维琛  杨翔宇  郭礼跃 《贵州医药》2013,(12):1096-1098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逐年增加,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椎体压缩骨折最多见。据统计,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大约8800万例,50岁以上的城市妇女脊柱骨折发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ractures,OVCF)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背疼痛和脊柱后凸畸形及脊柱功能的丧失,患者大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Reiley等于1994年采用经皮穿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2年内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对照组(21例,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达到一定效果,观察组在缓解疼痛感与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方面具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相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来说,具有创口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效果好等优势,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新安  丁江平  何强  马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28-1830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KP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术后85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1例L2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影像学检查椎管内有少许骨水泥占位,硬膜囊轻度受压,无神经损伤症状,其余9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VAS评分由术前平均(9.12±0.59)分降为术后(2.32±0.38)分(P<0.01),Cobb角由术前的(17.42±2.85)°改善到术后(7.39±2.56)°(P<0.01),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21.17±3.42)mm增加到术后(34.37±2.28)mm(P<0.05).结论 PKP创伤小、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骨折84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无神经、脊髓受压及肺栓寒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椎体前缘高度从治疗前估箅原高度的(83±14)%,提高到(99±13)%.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是新型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椎体高度,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2.63±6.35)min、X线暴露时间(16.72±4.4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5.62±8.92)、(19.02±4.45)min,出血量(13.57±2.57)ml少于对照组的(22.52±6.73)ml(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相比,二者疗效与预后相当,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且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 30例病理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两组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更好的促进患者椎体功能与椎体高度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角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4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该技术由Galibert等[1]于1984年首次应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成功并于1987年报道,后又于1990年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等,发展到现在,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