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宋龙生 《云南医药》1995,16(3):219-221
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宋龙生综述任国钧,陈兆銮审校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的生化、离子以及电活动发生改变,引发各种心律失常。现就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自律性异常(abnormalautomaticity)心肌缺血时,细胞内K+...  相似文献   

2.
正常心脏搏动 ,起源于窦房结 ,经心房 ,房室结、希氏束传至心室。当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或 /和激动传导异常时 ,可导致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 ,统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在内科急症中很常见 ,了解其发病机理 ,熟悉其临床表现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1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为激动起源异常和激动传导异常两个方面 ,或两者同时存在。1.1 激动起源异常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如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炎症、电解质紊乱、p H值改变、药物作用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等 ,均可改变窦房结及窦房结以下低位节律点的自律性 ,出现异…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上在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时,除了考虑充分利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应全面关注其安全性。本文通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心律失常发生、维持机制的分析,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和安全性评价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传统疗法仅限于内科药物治疗。近年,随着电生理技术的进展,多数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已逐步阐明,并可根据其发病机理选择药物疗法、电疗法或外科疗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问题:目前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钠、钾、钙通道活性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延长动作电位的制剂等五类。Zipes认为此分类法有局限性。它根据实验性药物浓度对浦顷野氏纤维电生理效应的资料,未考虑药物制剂,或与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律失常发作类型及病因机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较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与肺部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肺动脉高压,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987年以来我们对46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心房调搏,其中转复成功27例,失败19例,分析其失败原因,探讨此法的机理和终止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及脉冲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4例患者应用药物引发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此较明确是由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所致者2例,明显的不合理用药所致者1例,大多数病人考虑为联合用药造成的心脏副作用相加,某些患者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机理尚难明了。提示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注意:①全面了解病人情况;②对某些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应提高警惕;③合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1987年以来我们对46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心房调搏,其中转复成功27例,失败19例,分析其失败原因,探讨此法的机理和终止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及脉冲发生的条件。 1 对象和方法所有的病人均经确诊为相应的阵发性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4例患者应用药物引发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此较明确是由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所致者2例,明显的不合理用药所致者1例,大多数病人考虑为联合用药造成的心脏副作用相加,某些患者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机理尚难明了,提示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注意:1)全面了解病人情况;(2)对某些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应提高警惕;(3)合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导致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在5% ̄10%,尤其左室功能不佳者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与复极延长,早期后除极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后数天或改变剂量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室速、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型室速[1]。严重者可致死,故应高度警惕其发生。1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1.1Morganroth诊断标准1.1.1凡出现以往未发生的新的室速,又无其他原因可查者。1.1.2原有室性心律失常加重①基础状态期前收缩(早搏)1~50次/小时者增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