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中常规序列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STIR对骨挫伤、隐性骨折线、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隐性骨折患者120例,分别观察各扫描序列SE T1WI、FSE T2WI及STIR中骨挫伤、隐性骨折线、关节软骨损伤MRI信号表现,并将信号强度分级。结果骨挫伤信号改变以STIR序列显示最佳, STIR序列与T1WI序列、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骨折线的显示以T1WI序列最佳,STIR序列次之,T1WI、STIR两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TIR、T1WI与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关节软骨损伤以T2WI序列显示最佳,STIR序列次之,T2WI、STIR两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2WI、STIR与T1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隐性骨折患者MRI检查各序列应合理选择,重点观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6例临床患者的诊断与研究,探讨磁共振(MRI)多序列成像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36例患者进行MRI多序列成像检查。术后,与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36例患者均被MRI检查证实。其中,脑干损伤19例,胼胝体损伤7例,脑实质及脑皮层损伤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磁共振(MRI)多序列成像技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四种磁共振(MR/)成像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准确性,探讨各序列的优缺点,评价诊断软骨病变的最佳序列。方法31例36侧膝关节镜检查患者,将每侧膝关节软骨面分为5个区域。MR/成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序列(TIWI-TSE)、脂肪抑制T2加权快速回波序列(T2WI-TSE—SPIR)、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快速自旋回波序列(PDW—TSE—SPIR)、扰相三维脂肪抑制梯度回波系列(3D-WATSC)四个序列。按Recht标准分级诊断180个关节软骨面,分别与膝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对照。MRI各序列诊断价值的真实性指标为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一致性指标用Kappa值。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各序列诊断软骨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T1WI-TSE序列诊63.8%、95.3%、78.8%、0.403;RWI-TSE—SPIR序列56.3%、97.6%、76.1%、0.353;PDW-TSE.SPIR序列79.8%、93.0%、86.1%、0.642;3D—WATSC序列96.8%、88.3%、92.8%、0.812。结论3D.WATSC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准确度及Kappa值均优于其它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是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4.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其MRI征象的特征并分级。结果33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37个,其中Ⅰ级4个(10.8%),Ⅱ级18个(48.6%),Ⅲ级15个(40.5%)。结论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半月板变性和撕裂,正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欧阳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19-120
目的评价分析磁共振成像在关节软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4月-2012年2月本院收集的病理证实存在关节软骨病变的离体标本15具,采用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序列(FS—PD)与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联合对这15具标本的膝关节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序列对膝关节进行扫描的软骨信号噪声比为(71.9±5.2)和(76.9±6.3),较其他序列要明显高出很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法对病变关节软骨进行检查具有显著的特征,并且FS—PD与3D-FS-SPGR序列为扫描的理想组合,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经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确诊,根据疾病种类分为心脏病变组(38例)和大血管病变组f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心脏病变组: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为89.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1%;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病变组: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为93.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6.2%;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中磁共振成像检查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特别是在大血管疾病中检查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建钜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00-3601
目的:总结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畸形(CVM)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SWI序列、常规MRI(T1、T2WI、T2FLAIR及DWI序列)诊断CVM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VM引流静脉检出数,SWI检出56条(100.0%),常规MRI检查中,T1WI检出10条(17.9%),T2WI检出18条(32.1%),T2FLAIR检出24条(42.9%),DWI检出30条(53.6%),SWI检出率与常规MRI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060、57.514、44.800、33.861,均P<0.01)。结论 SWI在CVM引流静脉诊断中,具有静脉显影清晰和分辨率高等优点,在CVM影像学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颖 《哈尔滨医药》2012,(5):338-33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磁共振图像;根据发病时间将急性期脑缺血患者(发病时间在0~24h以内)以3h为标准间隔共分为四组,比较总结各组影像图像特点。结果发病0~12h以内的一、二、三组患者病变DWI均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改变,与常规序列信号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2~24h组患者DWI序列与常规序列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脊椎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扫描,对比2组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以及不同脊髓损伤髓损伤程度患者ADC及FA值,并分析2组对象的DTI图像特点。结果健康人FA值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低,而ADC值则较高。随着脊髓受压程度加重,ADC值呈明显升高、FA值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准确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其量化指标更有助于评估脊髓受损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郑驰  高朝阳 《江西医药》2010,45(5):487-487,499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其中,无明显外伤史29例,有外伤史21例。采用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梯度回波(FET)和反转恢复(STIR)序列成像,常规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在MRI影像上均有异常表现,其中软骨信号异常改变8例,软骨局限性变薄或碎裂7例,骨软骨压迹3例,软骨凹凸不平(皱褶)7例,软骨连续性中断16例,软骨缺损6例,软骨缺损伴关节内游离软骨体3例;还发现关节镜无法观察到的骨挫伤、隐匿性骨折等改变。结论低场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检查诊断中具有价廉、无创、显现率及诊断率高等优势,可较好地评价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范围及程度,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X线、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骨肿瘤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262-263
目的评价X线、CT、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骨肿瘤患者均行X线检查,CT检查39例,MRI检查12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中良性骨肿瘤11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软骨瘤5例),恶性骨肿瘤18例(骨肉瘤14例,软骨肉瘤4例),骨转移瘤13例。X线、CT和MRI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2%、92.3%和100.0%。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均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骨肿瘤,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并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对不同分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以关节镜或手术诊断结果为标准,常规T2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9%、89.6%、95.7%,对Ⅰ~Ⅳ级软骨损伤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1%、84.4%、94.6%和98.0%(Kappa=0.902,P<0.05);STIR序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2%、92.7%、96.3%,对Ⅰ~Ⅳ级软骨损伤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8.2%、96.2%和98.0%(Kappa=0.918,P<0.05)。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与关节镜或手术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讨论其损伤机制及成像方法。方法搜集30例膝部疼痛患者的MRI资料,10例无明显外伤史,20例有外伤史;分别采用自旋回波(SES)、快速自旋回波(FSE)、梯度回波(GRE)和反转恢复(IR)序列成像,矢状位及冠状位为常规扫描观察断面,横断位作为补充。结果 30例患者41处软骨出现形态或内部结构信号异常,包括软骨形态正常,信号异常;软骨表面锯齿状凹陷、波浪状缺损;重度压缩变扁、断裂、向骨质内塌陷,部分消失。信号异常在SES序列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不规则低信号,T2WI、IRL序列表现为高信号,GRE序列略呈高信号。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MRI根据损伤程度分为4期,Ⅰ期表现为软骨表面形态正常但信号有异常;Ⅱ期表现为软骨表层变薄,T1WI上关节软骨凹凸不平,呈锯齿状、波浪状缺损,局部表现为虫噬样弥漫的小囊状低信号;Ⅲ期表现为关节软骨明显压缩变薄,断裂,内见局灶性斑片状信号减低区,但未累及软骨下骨组织;Ⅳ期表现为软骨全层剥脱消失,软骨下骨质暴露,骨髓内呈条片状低信号硬化灶,关节腔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游离软骨碎片。MRI是软骨损伤最佳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183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1例,分别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采用多螺旋CT诊断,对照2组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3组患者骨折、关节脱位、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及腕关节处其他损伤的发现率等情况。结果对照1组患者发现骨折、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2组,关节脱位、骨挫伤及腕关节处其他损伤例数少于对照2组;观察组以上指标诊断情况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患者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可有效提高骨折、关节脱位、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及腕关节处其他损伤的发现率,有助于确定患者损伤范围,不仅为临床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而且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在临床上推广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痴呆患者112例,将其中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脑白质疏松情况、两侧海马体积、颞角深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磁共振成像鉴别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疏松评分0、1分者占比(各8.9%,5/56)低于对照组[35.7%(20/56)、32.1%(18/56)],两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颞角深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小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显示,磁共振成像对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有助于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ifus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DA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患者的常规MRI和DWI的资料,分别比较DWI、T1加权像(T1 weightedimaging,TlwI)、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白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DWI对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序列和DWI联合应用为临床DAI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85.2%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外伤病史和临床表现,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邵丽希  刘岩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03-200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析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5例患者(125条韧带损伤)中骨质改变23条,半月板损伤68条,关节腔积液36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关节镜、手术得以证实。结论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MRI确诊率较高,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既能精确反映膝关节损伤部位及其病理变化,还能有效反映病变程度,诊断结果优于X射线、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MRI对PVN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13例经病理证实为PNVS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3例经手术证实的PVNS患者中,膝关节9例,踝关节2例(1例为术后复发),髋关节l例,肘关节l例。13例均为弥漫型,表现为弥漫性的滑膜增厚,9例有长T1短T2结节灶形成,13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10例关节构成骨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水肿.结论长Tl短T2结节灶形成是PVNS的特征性表现,MRI能够评价PVNS累及关节的范围,是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表现特征,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MRI常规序列T1WI、T2WI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成像的病灶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检出率为94.2%,MRI常规24h内检出率为76.9%,两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显高于MRI常规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它能够更早的发现脑缺血的改变,提高病灶检出率以及较清晰的显示出脑梗死的程度及面积,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