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丁草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黎红  李铣  阎四清  朱廷儒 《药学学报》1989,24(10):744-748
从秋季采收的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L.)Sch Bip.全草中共分出十三种成分。本文报道其中三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3,8-dihydroxy-4-methoxy-coumarin(ⅪⅩ),3,8-dihydroxy-4-methoxy-2-oxo-2 H-1-benzopyran-5-carboxylic acid(ⅩⅦ),和5,8-dihydroxy-7-(4-hydroxy-5-methyl-coumarin-3-)-coumarin(ⅩⅪ)。  相似文献   

2.
从秋季采收的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L.)Sch Bip.全草中共分出十三种成分。本文报道其中三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3,8-dihydroxy-4-methoxy-coumarin(ⅪⅩ),3,8-dihydroxy-4-methoxy-2-oxo-2 H-1-benzopyran-5-carboxylic acid(ⅩⅦ),和5,8-dihydroxy-7-(4-hydroxy-5-methyl-coumarin-3-)-coumarin(ⅩⅪ)。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大丁甙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研究。通过对大鼠胃液和肠内容物的培养,证明大丁甙在大鼠的消化道内发生了转化,并鉴定了主要代谢物的结构。发现4-羟基香豆精在体内的一种新代谢途径。对灌胃给药的大鼠尿及粪便的研究也证明了代谢物的存在。由于代谢产物在体外呈抑菌活性,从而证明大丁甙在动物体内经过代谢,转化成代谢产物而发挥抑菌活性。该研究为今后更好地应用大丁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论述了人肠道微生物对大丁草中三种香豆精甙类化合物的代谢产物研究。鉴定了其中两个主要代谢物的结构和代谢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了一种香豆精的新型代谢方式。从而初步阐明这类化合物在体内发挥抑菌作用的原理。为今后更好地应用该植物及主要活性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东北鹤虱果实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紫草科植物东北鹤虱Lappula echinata Gilib.果实中分离出十六种化合物。其中晶ⅩⅢ(—)—绿花倒提壶酸((—)-viridifloric acid)为一新的天然产物,晶ⅩⅥ为一新酯甙,对香豆酰-α-L-鼠李吡喃糖甙[1-(p-coumaroyl)-α-L-rhamnopyranose]。并鉴定其它八种化合物为棕榈酸Ⅰ、尿囊素Ⅲ、腺嘌呤Ⅳ、腺甙Ⅶ、L-亮氨酸Ⅹ、L-缬氨酸Ⅺ、L-酪氨酸Ⅻ和琥珀酸ⅩⅤ。Ⅰ、Ⅵ、ⅩⅢ、ⅩⅤ和ⅩⅥ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独活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独活(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根)中分离出七个香豆精类成分。经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确定了结构。晶Ⅰ(甲氧基欧芹素osthol),晶Ⅱ(二氢欧山芹素columbianadin),晶Ⅲ(二氢欧山芹素乙酸酯columbianetin acetate),晶Ⅳ(二氢欧山芹醇columbianetin),晶Ⅴ(佛手柑内酯bergapten),晶Ⅵ(花椒毒素xanthotoxin),晶Ⅶ(当归醇B Angelol-B)。其中晶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晶Ⅰ和晶Ⅳ对血小板聚集显示较明显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丁草脂肪油成分的GC-MS分析方法,并对其根与叶中的脂肪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石油醚索氏提取根与叶中脂肪油成分,经KOH-CH3OH甲酯化处理,利用GCMS技术,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大丁草根中脂肪油的含量质量分数为7.13%,得到16个色谱峰,鉴定了16种成分;叶中脂肪油的含量质量分数为10.02%,得到15个色谱峰,鉴定了15种成分。结论建立的大丁草中脂肪油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丁草中脂肪油成分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根与叶中在脂肪油的含量、组成和相对含量上都有较大差异,为大丁草分部位入药提供了依据。同时证明大丁草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毛莨科城口唐松草(Thalictrum fargcsii Fr.ex Fin.etGagnep)根中首次分离得到两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唐松草新碱(ThalidasineⅠ)和香唐松草碱(ThalifoetidineⅡ)。  相似文献   

11.
长苞凹舌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长苞凹舌兰Coeloglossum viride (L.) Hartm. var. bracteatum (Willd.) Richte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及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actylorhin B (I)、loroglossin (II)、dactylorhin A (III)、militarine (IV)、长苞凹舌兰素甲(coelovirin A,V)、天麻苷(gastrodin,VI)、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VII)和槲皮素-3,7-二-O-β-D-吡喃葡糖苷(quercetin-3,7-di-O-β-D-glucopyranoside,VIII)。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凹舌兰属植物中分得,其中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鸦胆子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十二个单体。经理化常数及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的六个化合物:鸦胆苦醇(Brusatol)、没食子酸乙酯(Ethylgallate)、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酚葡萄糖甙(Chrysophane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该六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鸦胆子根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鼠掌老鹳草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鼠掌老鹳草中分得一个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短叶苏木酚酸乙酯(7),通过光谱分析测定了结构。另外还分得10个已知成分。  相似文献   

14.
茜草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茜草根中分得十二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确定了八个已知化合物和一个新化合物(Ⅴ),Ⅴ的结构为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5.
九里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峻山  苏亚伦 《药学学报》1983,18(10):760-765
自广东产芸香科(Rutaceae)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叶中分离得到六个香豆精,其中三个化合物为新的香豆精,根据光谱(UV,IR,NMR和MS)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九里香甲素(isomexoticin)九里香乙素(murpanidin)和九里香丙素(murpanicin)分别为(一)5,7-二甲氧基-8-(2′,3′-二羟基-3′-甲基丁基)香豆精(Ⅰ),(+)7-甲氧基-8-(1′,2′-二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精(Ⅲ)和7-甲氧基-8-(1′-乙氧基-2′-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精(Ⅳ)。同时也得到三个已知香豆精murragatin(Ⅱ),murralongin(Ⅴ)和5,7-二甲氧基-8-(3′-甲基-2′-酮基丁基)香豆精(Ⅵ),最后一个是首次自本植物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刺五加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 .) Harms 茎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刺五加酚(neociwujiaphenol,IV),阿魏酸葡糖苷(feruloylsucrose,V) ,丁香苷(syringin,VI)。结论:IV 为新化合物,V为自然界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7.
鸦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雅男  李铣 《药学学报》1990,25(5):382-386
继从中药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Merr的果实中分得一系列具抗肿瘤活性的苦木内酯成分后,又进一步分得一新生物碱和一新苦木内酯,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UR,IR,~1HNMR,~(13)C NMR)分析,推断其结构分别为4-乙氧甲酰基喹诺-2-酮(4-ethoxy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