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膜分离技术制备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离子交换与膜分离技术制备植酸,产品纯度高达87%,不含高分子化合物,贮存稳定。产品收率从植酸盐法的73.8%提高到86.4%,成本也随之下降。本法操作简便,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尤适于较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
刘春亮  李长根 《安徽医药》2007,11(10):934-935
膜分离技术起步于本世纪60年代,至今不过40多年,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技术,过程中大多无相变化,常温下操作,有高效、节能、工艺简便、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热敏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浓缩[1]。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l1膜分离技术1.1概念膜分离技术是指借助于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通过特定膜的渗透作用,实现对两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技术。1.2几种常见的膜分离技术1.2.1微滤(M icroporous F …  相似文献   

3.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双黄连注射液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双黄连注射液与传统静沉工艺在产品质量上的差异.方法:①采用膜分离技术改进双黄连注射液工艺.②通过破坏性实验、留样观察、加速实验,考查改进工艺前后双黄连注射液的稳定性.结果:同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结论: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双黄连注射液是可行的,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现代化中药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规格的高分子膜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较大的右旋糖酐聚合物和非聚合物,实现了右旋糖酐按不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分级和纯化,分级精度较传统醇沉工艺提高了11%。易于提取副产品果糖,可防止产生高营养化废水。  相似文献   

5.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安徽医药》2009,13(6):679-681
通过对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种类和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现状等的简要介绍,分析目前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开发利用趋势,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波  王丽萍 《天津药学》2005,17(3):64-67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参数的优化、膜污染及膜再生,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现代中药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李平华  赵汉臣  闫荟 《中国药房》2007,18(24):1918-1920
目的:正确认识和应用膜分离技术。方法: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种类以及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膜分离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结果与结论:膜分离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丛竹凤  高新贞  何伟 《齐鲁药事》2004,23(10):31-33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类型,重点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方法以国内外17篇相关文献为主要依据,对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分类、预处理及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纯化、浸膏制剂的制备、口服液的生产、注射剂的制备以及热原的去除等。结论膜分离技术将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并对中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用膜分离技术富集六味地黄糖类成分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糖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温度、压力、药液浓度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压力0.5MPa、温度45℃,药液浓度的影响微小。采用膜分离技术富集后,六味地黄提取物收率由20%降低至16%左右,总糖含量由40%提高到60%以上。结论:该工艺操作方便、实用可行,能有效富集多糖等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中药浸膏对中药橡胶膏剂黏附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中药浸膏的用量、相对密度、中药成份等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中药浸膏对中药橡胶膏剂黏附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中药浸膏对橡胶膏剂黏附力有重大影响,并提出了在现实生产中,如何提高中药橡胶膏剂黏附力和防止黏附力下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分析、整理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对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生产及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并对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结论过程分析技术将对中药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伏晓  林筱青 《中国药房》2011,(35):3265-3268
目的:纠正目前中药研究中出现的"废医存药"倾向,探索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废医存药"的现况。结果与结论:自近代以来我国中药研究确实存在"废医存药"倾向,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再继续发展下去就是饮鸩止渴。日本汉方医药"废医存药"的历史教训警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决不可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4.
李月梅  张振巍  李永丽  白丹丹 《中国药事》2012,26(8):920-920,F0003
目的 探寻新形势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模式.方法 基于目前医院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探讨健康的发展模式.结果与结论 医院中药制剂应结合自身优势,从供应保障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更好地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现代化是我罔重点发展的新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化技术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更高效和简便。文章综述了现代生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丸剂的缓释制剂特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丸剂的优势特点。方法对丸剂的市场概况、物料及其结构基础进行分析,并作文献调研。结果丸剂是最常用的剂型,具有缓释特点,优势明显,但因种种原因导致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研究较少。结论丸剂比较适合中医临床需要,但需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防潮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中药提取物及制剂的防潮策略,主要探讨了提取纯化工艺、干燥方式、辅料应用、包衣、制粒方法、包装及贮存等环节对降低中药提取物及制剂吸湿性的影响,以期为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世强  石勇强  刘莉  宋志刚 《中国药房》2012,(43):4127-4128
目的:提高中药炮制品质量,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从中药炮制技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面分析远红外技术用于中药炮制的优势。结果:远红外技术可精确控制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与其他炮制工艺比较,能提高炮制品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对环境和药物的污染,降低人员的劳动量。结论:远红外技术是一种科学、便捷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检查中药中掺入麻黄碱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检查中药样品A和样品B中是否掺入麻黄碱.建立HPLC-DAD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分析,并建立HPLC-MS进行确证.根据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和质谱等各个指标判断,样品A和样品B中均含有麻黄碱.所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监督检查中成药中掺入麻黄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燕平  刘萍 《中国药业》2007,16(22):58-59
目的 对《伤寒论》102首汤剂经典方与现代处方进行组方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5 061张门诊汤剂处方,计算它们的药物组成、用药味数、用量,并与《伤寒论》102首汤剂经典方比较.对其数据用SPSS 11.0软件做统计处理.结果 现代处方的药味数及平均用药量、最大用药量均高于古方,有些药物用量还超过《中国药典》规定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经方相比,现代处方用药味数、用药量均明显偏大,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