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笔者遇1例经再激发证实的奥曲肽(Octreotide)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42岁.有丙型肝炎性肝硬化和胃肠出血病史及酒精滥用史.此次因呕血和黑便入院.Hb 82.0 g·L-1,给予奥曲肽(50 ng·L-1)治疗.内镜检查为Ⅱ°静脉曲张,血培养有革兰阳性球菌生长,故给予舒他西林静脉注射(1.5 g,Q 6h).其它药物包括结合雌激素、VitB1、叶酸、昂丹司琼(枢复宁)、碳酸钙、兰索拉唑和VitK等.另酌情给予劳拉西泮、氟哌啶醇、乳果糖、异丙嗪和哌替啶等.奥曲肽连用5 d.投予奥曲肽后血小板立即下降(基线值122.0×109·L-1),入院第2天62.0×109·L-1,第5天72.0×109·L-1.  相似文献   

2.
彭婕  王颖捷 《医药导报》2007,26(6):681-681
患者,男,76岁。确诊肺癌1.5 a多,需再次化疗入院。2007年1月19日起每隔7 d给予多希紫杉醇 5-氟尿嘧啶(5-FU)二联化疗,共3次。2007年1月26日第8天化疗后,患者2007年1月28日复查血常规示:WBC为10.8×109·L-1,N为0.774,Hb为130 g·L-1,PLT为176×109·L-1。有轻度咳嗽、咳痰,考虑  相似文献   

3.
1例60岁男性胃癌晚期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化疗,第6天开始出现骨髓抑制,第9天达到高峰,白细胞降至0.73×109·L-1,血小板最低39x 109·L-1;同时合并高热及重度低钾血症,血钾最低1.98 mmol·L-1.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氯化钾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预防感染及退热对症处理,患者第12天体温恢复正常,第15天白细胞、血小板及血钾恢复正常.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4.
氯氮平致粒细胞严重缺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3岁,精神失常25年,经氯丙嗪和氟哌啶醇治疗痊愈.本次病情复发3年,加重2个月.于2000年4月7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检查:WBC 6.2×109·L-1,其中淋巴细胞(L)0.29(绝对值1.8×109·L-1),中性粒细胞(N)0.58(绝对值3.6×109·L),单核细胞(M)0.12(绝对值0.8×109·L-1);RBC 4.01×1012·L-1,HGB 136g·L-1,HCT 40.41%,PLT 221×109·L-1,血生化、尿常规、胸部下侧位片、心电图均正常.入院后首先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共110d,由于疗效不佳于2000年7月27日改用氯氮平治疗,换药前查血常规正常,氯氮平初始剂量为25mg·d-1,逐渐加至最高剂量300mg·d-1,最高日量持续24d.换药初期患者有头晕、乏力等轻微症状,8月2日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至9月18日发现牙龈炎即刻给替硝唑1.0 g口服,次日患者诉咽痛,查体T 38.3℃,P 104次·min-1,咽部充血,右扁桃体Ⅰ°肿大,表面并覆有脓性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即刻给予APC 2片口服,急查血常规,结果示WBC 0.9×109·L-1,其中L 0.77(绝对值0.8×109·L-1),N 0.23(绝对值0.2×109·L-1);RBC 3.00×1012·L-1,HGB 102g·L-1,HCT 33.01%,PLT 96×109·L-1,考虑为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立即停用氯氮平,将患者隔离,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升白细胞药物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施普瑞.同时输入鲜血,但患者病情并未见好转.9月20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达40℃,合并严重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出现躁动不安.血象为WBC 0.3×109·L-1,粒细胞少许,RBC 2.70×1012·L-1,HGB 90g·L-1,HCT 29.31%,PLT 31×109·L-1.骨髓象:粒红两系均受抑制,血小板减少.次日开始皮下注射生白能150μg·d-1,连续3d,9月23日开始皮下注射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50μg连续5日.同时给予抗生素、抗霉菌药及适当应用激素.并采用中药及对症治疗如静脉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补钾,补铁,纠正酸中毒等.又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至9月30日白细胞总数开始上升,10月30日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11月17日红细胞数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黄芪注射液致溶血性贫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患儿女,5岁,因发热、皮肤黄染1d入院.患儿入院前2d因低热、鼻塞给予黄芪注射液10ml+10%葡萄糖注射液30ml静滴治疗,次日皮肤出现黄染,尿呈浓茶色.入院查体:T 37.8℃,P11次·min-1,R 20次·min-1,BP 90/52.6mmHg.轻度贫血面容,巩膜轻度黄染,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平软,肝右肋下锁骨中线2cm可触及.辅助检查:Hb 82g·L-1,WBC 16.8×109·L-1,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45,RBC 1.92×1012·L-1,网织红细胞0.042,尿蛋白(+),尿潜血(++++),尿胆原(+++);大便常规正常,潜血(-);肝功:TBIL 102μmol·L-1.DBIL 15.8μmol·L-1,IBIL 15.8 μmol·L-1,AST 79U·L-1,ALT 142 U·L-1.入院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继续静滴黄芪注射液10ml+10%葡萄糖注射液30ml静滴,并加用青霉素3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静滴,qd,抗感染治疗,患儿黄疸加重,血色素持续下降至50 g·L-1,网织红细胞上升至0.125.第5d停用黄芪,尿液颜色变浅,潜血(++).第7d尿常规正常,病情开始好转,第10d开始加用铁剂治疗,第18d血色素升至90g·L-1.皮肤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6.
头孢哌酮致过敏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老年女性因急性胆囊炎入院.患者静脉滴注克林霉素600 mg,qd和头孢哌酮2 g,bid抗感染.次日左臂出现皮疹伴皮下出血点,考虑与头孢哌酮有关,停用该药.1周后因感染仍未控制,再次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出现全身性皮疹,且血小板下降低于正常范围,诊断过敏性紫癜,立即停用头孢哌酮.d 2患者血肌酐由入院时205 μmol·L-1升至464 μmol·L-1,尿素氮由13.5 mmol·L-1升至23.6 mmol·L-1.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4周后血小板回升至正常范围(84×109·L-1升至136×109·L-1),皮疹消退,肾功能好转.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5岁,于入院前两月,因进不洁饮食后出现腹泻,腹痛.遂按泻痢停说明书口服2片,自服两次后,腹泻停止,腹部出现药疹,次日出现厌油、乏力等症状,4d后逐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上腹饱胀不食.经肝功检验及病毒性肝炎检查,抗HAV IgM:阴性,乙肝病毒学检查:阴性,抗HCV IgM:阴性,抗HEV IgM:阴性,肝功ALT 138U·L-1(正常值8.00~42.00),AST 445U·L-1(正常值8.00~40),GCT 174U·L-1(正常值8.00~37.00),TBIL 253.14μmol·L-1(正常值0.00~7.00),故排除病毒性肝炎,而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3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量,月余后停服,黄疸症状消失.患者在服用泻痢停每次2片,共两次4片后,40余天,又出现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经填充止血,但牙龈开始间断出血.患者入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牙龈出血1周后,右侧智齿发炎,疼痛及周围牙龈出血,经查血常规:WBC0.6×109·L-1,RBC 3.68×1012·L-1,Hb 112g·L-1,PLT 7×109·L,骨髓检查报告:BM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诊断:髂后骨穿:骨髓细胞增生低下,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肝炎,结核病等特殊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住院经输血和药物治疗20余天,病情稍稳定,即提出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完全缓解白血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均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2个周期化疗,第1个周期作对照,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6~24h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d-1,连续用药最长14d.实验室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及血清抗rhTPO抗体.结果: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分别为20.8×109和16.3×109·L-1(P>0.05);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226.9×109和144.9×109·L-1(P<0.001),用药周期明显高于对照周期.用药周期和对照周期化疗后血小板<50×109·L-1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0.9和12.8d(P<0.05).用药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75×109和≥100×109·L-1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2.0和24.1d,明显短于对照周期25.0和27.8d(P分别<0.01和<0.001).用药周期血小板输注次数及剂量少于对照周期(P<0.05).2个周期相比,化疗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1例患者产生低滴度血清抗rhTPO抗体.不良反应有发热、关节痛、头晕和头痛.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给予国产rbTPO,可减少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促进血小板恢复,减少血小板输注.化疗后注射国产rhTPO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伴脑水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患者女,32岁,因游泳引起发热头痛2d,在其他医院住院1d,静滴青霉素、利巴韦林,症状无缓解,于2000年8月13日晚来我院急诊室就诊,查血常规:WBC 3.3×109·L-1,RBC 4.87×1012·L-1,N 0.78、Hb 11.1g·dL-1,PLT 154×109·L-1,经医生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穿琥宁粉针剂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治疗约40min后,患者出现高热T 41℃,寒战,烦燥不安,继而抽搐,恶心,呕吐胃内物呈喷射状,面色苍白,大汗,胡言乱话,即停止输液,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处理后患者体温有所下降为38℃,但患者仍神志淡漠,失语,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光反射迟钝,经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为药物过敏引起高热伴脑水肿,建议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加压监护静滴,3h后,患者症状缓解,无抽搐,呕吐,能说话,对答切题,为了便于继续观察治疗,于2000年8月14日凌晨1点转入神经内科;9点患者神志恢复正常,语言表达清楚,无任何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继续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 bid,"脱水"治疗1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0.3g bid静滴,抗病毒治疗6d.8月16日查血钾、钠、氯离子均正常,分别为4.18mmol·L-1,142 mmol·L-1,91 mmol·L-1,血常规为WBC 3.5×109·L-1,RBC 4.15×1012·L-1,Hb 9.6g·dL-1,PLT 114×109·L-1.由于与8月13日比较,白细胞仍偏低、血小板减少,给予利血生片20mg tid治疗,8月19日患者痊愈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无任何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作性胸痛4年,加重3 d"入院。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05×109·L-1(85~303×109·L-1),红细胞4.6×1012·L-1(4.09~5.74×1012·L-1),凝血、肾功、心肌酶正常。冠脉造影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冠脉造影结果:LM开口及体部可见斑块,前降  相似文献   

11.
1例44a男性患者,因肝癌局部复发,为行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TACE)治疗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PLT48×109·L-1,考虑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TACE治疗存在出血风险,先予白介素11升血小板。白介素11治疗第2天患者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药师及时诊断,并提出治疗建议:停用白介素11,羟乙基淀粉增加胶体渗透压,地塞米松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12.
丙硫氧嘧啶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78a女性患者,20年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甲巯咪唑片及左甲状腺素片治疗。2006年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逐渐减少甲巯咪唑片用量至停用。2008年11月,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并出现急性房颤,再次口服甲巯咪唑片治疗,并加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因效果不明显,换用丙硫氧嘧啶片。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遂给予升高白细胞的药物。2008年12月30日,实验室检查示:WBC1.51×109·L-1,NEUT0.07×109·L-1。2009年1月1日,患者因"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再次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和升白细胞治疗等。结合患者的感染程度及血常规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建议给予美罗培南,并对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给予建议。4周后患者的血常规结果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13.
程斌  翁琳  王增 《中国药房》2010,(14):1310-1312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8例恶性肿瘤患者288例/次因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1出现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至第9天,12例/次血小板最低至5×109~24×109·L-1,6例/次血红蛋白最低至5~6.4g·100mL-1,37例/次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无效后改用三线抗生素或联用抗生素才控制感染;12例/次在住院期间ANC没有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等综合处理,患者基本可安全度过化疗的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14.
1例68岁男性患者,因呃逆反酸静脉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bid),用药第7天行食管癌切除术,术后查血小板计数72×109· L-1。在继续使用兰索拉唑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匹胺抗感染,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营养支持,呋塞米注射液等对症治疗,3 d后血小板计数下降至27×109·L-1。在其他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立即停用注射用兰索拉唑,给予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Ⅰ)及血小板输入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至正常。此后再次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bid),患者血小板计数又出现大幅下降趋势,遂立即停药。次日,在未使用升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5.
静脉滴注利奈唑胺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7a女性患者,既往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因急性腹膜炎静脉滴注利奈唑胺0.6g,bid。用药2d后,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WBC2.43×109·L-1,N0。立即停药,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对症治疗。2d后复查血常规WBC9.10×109·L-1,N41.6%。之后换用其他抗菌药物,未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6.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入院,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500万U,1次/d肌内注射。用药1周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48×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7×1012/L,血小板81×109/L。停用rhIFNα-2b,继续使用其他药物,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5μg,1次/d皮下注射。治疗第5天实验室复查: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3.12×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8×1012/L,血小板61×109/L。再次给予rhIFNα-2b,剂量减为隔日1次。再次给药10 d后,患者持续发热,伴胸闷、呕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0.1×109/L,中性粒细胞未检出,血小板20×109/L,血红蛋白92 g/L,红细胞3.3×1012/L。立即停用rhIFNα-2b,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骨髓穿刺术检查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遂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5天患者血小板3.0×109/L,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第17天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周身瘀点及瘀斑。第19天患者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7.
李宏燕  丁惠萍 《中国药房》2010,(22):2090-2091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Ⅰ)(rhIL-11(Ⅰ))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对50例因放、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rhIL-11(Ⅰ)治疗,按25μg·kg-1·d-1剂量皮下注射,连续10d或连续2次血小板计数>300×109·L-1后停药。结果:放、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均值(56.53±27.11)×109·L-1,使用rhIL-11(Ⅰ)治疗后血小板最低均值(126.73±57.58)×109·L-(1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肌肉关节痛、乏力、头痛、恶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尿素氮轻度升高等。结论:rhIL-11(Ⅰ)可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下降,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1例22岁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不敏感,给予环孢素每次150mg,bid.用药1 h后,患者诉双上肢疼痛,且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未给予处理,24h后疼痛缓解.用药5 d后,患者α-L-岩藻糖苷酶(AFU)364 U·L-1;第6天查甲胎蛋白(AFP)4.0 ng·mL-1,环孢素血药浓度194 ng·mL-1.调整环孢素剂量为每次100 mg·bid.第12天查AFU 330 U·L-1,AFP4.0ng·mL-1,环孢素血药浓度121 ng·mL-1.C7未见明显异常.第28天查小便常规,蛋白消失.第38天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19.
1例56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为185×109/L.术中给予普通肝素,支架植入后用微量注射泵以0.1 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 h.输注替罗非班约12h,患者双上肢出现散在瘀斑,血小板计数下降至5×109/L.立即停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给予地塞米松.术后第4天,恢复使用氯吡格雷.术后第5天,恢复阿司匹林.术后第6天,患者瘀斑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考虑患者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是替罗非班所致.  相似文献   

20.
1例75a女性患者,因左足肿胀、皮肤破溃2月余,发热4d入院,入院后接受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感染、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方案。药师参与了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不良事件的监护与处理等过程,为其提供了全程的药学服务。患者初始抗感染治疗时经验性选择头孢米诺联用莫西沙星,药敏结果回示后改为万古霉素静脉滴注,初次输液开始约20min后,患者出现面颈部发红、伴瘙痒,考虑为药物引起的红人综合征,次日滴速适当控制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用药16d后,足部分泌物菌培养结果为阴性,遂停用万古霉素。患者用药期间,肌酐清除率由58mL·min-1下降至51mL·min-1,提示在应用万古霉素期间应密切监测其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患者于入院第5天清晨空腹血糖为2.9mmol·L-1,言语少,精神萎靡,但无饥饿、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当即嘱患者食糖块,卧床休息,20min后复查血糖升至5.8mmol·L-1,患者精神恢复,提示老年病人在应用胰岛素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以防发生症状不典型的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