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开始复苏时间明显早于复苏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分钟内除颤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8分钟后;肾上腺素使用量与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无关;院内进行抢救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较高;对所有患者病因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结论临床影响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呼吸或心搏骤停发生地点,临床抢救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时需严格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术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刘可 《首都医药》2007,14(6):33-34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急诊心肺复苏病例49例,分析心脏骤停的病因、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复苏药物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院前心脏骤停17例,1例存活,2例恢复自主循环。院内心脏骤停32例,复苏成功8例,7例存活出院,1例持续昏迷2天后自动出院。结论缺少现场急救,复苏开始时间滞后是导致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心肺复苏效率是复苏成功的关键。院内心脏骤停复苏程序以CABD、CDAB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电除颤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 (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的6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0例,心脏骤停至室颤时间2 min内给予电除颤;B组34例,心脏骤停至室颤时间超过2 min以上给予电除颤.所有病例均选择非同步直流电双向波200J电击除颤.结果 室颤时间2 min内给予电除颤的30例中,14例复苏成功,成功率46.66%,26例除颤有效,有效率86.67%;超过2 min以上给予电除颤的34例中,复苏成功5例,成功率14.71%,除颤有效13例,有效率38.24 %.两组相比复苏成功率提高31.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颤有效率提高48.4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确定适应证的前提下,及早给予心脏电除颤,并配合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快速气管插管、合理复苏药物应用,对心肺复苏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方法回顾分析40例急诊心肺复苏病例,分析心脏骤停的病因、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复苏药物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院前心脏骤停14例,1例存活,2例恢复自主循环。院内心脏骤停26例,复苏成功7例,6例存活出院,1例持续昏迷2天后自动出院。结论缺少现场急救,复苏开始时间滞后是导致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院内心脏骤停复苏程序可能以ACDB较为合理。急诊医生应定期进行CPR培训,以利于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唐芙蓉  杨韬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28-229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6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骤停(CA)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6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复苏成功12例,失败53例,抢救成功率为18.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接诊后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戴冰帽头部降温,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血压、心电等常规心肺脑复苏救治,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1 mg肾上腺素,每3~5 min推注1次,直到复苏成功或抢救终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30 min重复1次,不超过10 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可有效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缩短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50例院前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选取50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且对复苏术者的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50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能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且分析和规范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急救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88例院前CPR病列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31例心肺复苏成功,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16.49%,心肺脑复苏成功率2.13%。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肝素对心肺复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心肺复苏患者30例为对照组,均按照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要求给予抢救,心脏恢复自主节律并自主呼吸后转入高级生命支持;并依据原发病情况给予溶栓、抗凝剂抗血小板治疗.同期心肺复苏患者30例为肝素组,均在心脏按压同时给予小剂量肝素,20IU/kg,皮下注射.心肺复苏成功后,分别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及心肺复苏指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肝素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6.7%(26/30),24h存活率为80.0%(24/30);对照组则分别为73.3%(22/30)和53.3%(16/30).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24h存活率低于肝素组(P<0.05).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肝素组(P<0.05),但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组未见出血相关并发症,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有助于改善心肺复苏患者凝血功能,提高复苏成功率,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置管(肘前静脉)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患者20例,根据201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随机分为中心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置管组(肘前静脉),每组各10例,分别监测静脉通路建立成功时间,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例数,28天存活率。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5.70±0.82min)及外周静脉置管组(2.40±0.84min)建立静脉通路所需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中心静脉置管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5例,外周静脉置管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4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8天内中心静脉置管组存活3例,外周静脉置管组均死亡,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05)。结论两种静脉置管均可作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输液通路,但中心静脉置管有改善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影响院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洁  王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92-193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123例中成功40例,总成功率32.5%,出院存活17例,存活率13.8%;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心脏基础疾病、早期除颤等,心肺复苏成功组(40例)与非成功组(83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与心肺复苏及时、准确、早期电除颤、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428例院前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428例院前CPR病例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428例心肺复苏患者中,CPR成功的病例有81例,其中10分钟内开始CPR的70例,占86.4%。脑复苏成功的有39例,其中10分钟内开始CPR的33例,占84.6%。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晓琳 《医药世界》2009,11(5):159-160
目的:探讨围心搏骤停期心肺复苏的意义,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我院急诊科2005-10/2009-01抢救的围心搏骤停期患者120例,院前50例,院内7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适时采用电除颤或气管插管术。结果:复苏成功43例,院内患者86.21%处于急诊监护中,复苏成功率41.43%,高于院前复苏成功率28%,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时发现围心搏骤停期的早期信号,适时电除颤或气管插管,可能避免心搏骤停的发生,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反映本院心肺复苏水平,并探讨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断为心脏骤停的138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38例,经急诊抢救后成功36例,成功率23.09%,经ICU抢救后成功10例,成功率27.78%,总出院率:7.25%(10/138);不同年龄段存活率存在差异,20~59岁者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从发病到医生开始CPR的时间〈5min组较≥5min组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生命链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才能整体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急诊中的心肺复苏术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总结急救经验。方法选取于急诊实施心肺复苏术者共计54例且对心肺复苏术、复苏效果等进行回顾性观察,同时对所得的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和有效分析。结果心脏骤停至复苏时间不超过4 min者,其电除颤时间较超过4 min者明显延长、肾上腺素使用量较超过4 min者明显减少,且时间不超过4 min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有效率和复苏成功率均较复苏时间超过4 min者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72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甲组38例为心肺复苏成功,乙组34例为心肺复苏效果不佳。结果两组比较甲组复苏成功占76.3%(29/38),明显高于乙组的26.5%(9/34)。甲组胸外心脏按压开始时间(2.3±0.5)分,早于乙组(7.8±3.0)分,电除颤开始时间甲组(3.6±1.5)分,早于乙组(7.2±3.8)分,甲组心脏复苏成功78.9%(30/38)明显高于乙组32.4%(11/34)。结论(1)及早开展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在确保心肺复苏成功上赢得时间。(2)持续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和有效的使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措施。(3)急救小组分工协作更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5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心肺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0、20min心脏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角膜反射阳性率、疼痛躲避反应阳性率、运动反应阳性率及24h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罩-气囊通气法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复苏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将108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疗效的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48.1%,存活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25.9%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缩短了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早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院前急救中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心肺复苏的临床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76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操作难易程度、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5.34±6.35)s、97.37%、36.84%和(212.28±15.34)s、26.3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在院前抢救时操作简答、时间短且安全有效,便于安全转移患者,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确保其亲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进行急救,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住院的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360人进行调查并分批培训。结果培训前360名家属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3.19%上升到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结论 3年来我科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培训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出院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