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活性多肽(MAPs)是一类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抗菌肽。作为先天宿主防御分子,广泛的分布于细菌、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膜活性多肽具有抗菌肽的结构特征,肽链通常较短,带正电荷,具有两亲性的α-螺旋或β-折叠结构,通过破坏膜的通透性杀死细菌、真菌和部分肿瘤细胞。膜活性多肽在细胞膜或细胞内部存在特定的分子靶点,并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而成为一种新型的肽类抗生素。本文主要对膜活性多肽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滥用加速了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抗菌肽作为对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潜在候选药物备受关注。buforinⅡ作为其中一种潜力分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buforinⅡ的结构类似于阳离子α螺旋抗菌肽,其“螺旋-脯氨酸铰链-双亲性螺旋”的独特结构在抗菌和抗癌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截短、替换和拼接等策略对buforinⅡ及其同源肽进行结构改造可获得具有良好抗菌和抗癌作用的衍生肽。同时,对不同物种间buforinⅡ同源肽的对比和分析拓宽了分子改造的思路。本文综述buforinⅡ及其重要衍生肽的结构及其抗菌和抗癌活性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新抗菌肽的挖掘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Lantibiotic:一类新颖的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antibiotic是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抗菌肽,因其结构中含有羊毛硫氨酸(lanthionine),成为一类独特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物质,乳链菌肽是研究最为清楚的lantibiotic类抗菌肽,介绍了其三维结构,生物学活性,细胞膜作用的分子机制(肽与细胞膜结合,插入细胞膜,细胞膜渗漏)及药用价值,并对lantibiotic类抗菌肽的作用模型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抗菌肽具有广谱抗细菌、真菌、肿瘤细胞等活性,具有自身随着物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具有区别于传统抗生素的杀菌机理的独特性,是一类极有潜力的肽类抗生素。不同抗菌肽对不同类型靶细胞表现出活性上的巨大差异,即是抗菌肽作用的选择性,这种作用的选择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探讨抗菌肽作用细胞的机理,特别是选择性作用的机理将有助于设计出活性更高的新型肽类抗生素。本文主要从细胞表面结构特异性、抗菌肽自身结构特点阐述近年来抗菌肽活性与选择性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分子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其区别于传统抗生素的独特作用机理,使其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抗菌肽多样的分子结构是其产生生物活性的基础,研究表明抗菌肽的正电荷数、水脂两亲结构、保守序列、α-螺旋、二硫键、铰链结构和氨基酸构型对抗菌肽的活性至关重要.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对抗菌肽进行分子设计和改造,人们有望更加有效地提高抗菌肽的抗菌活性,获得到更加高效、低毒的抗菌肽产品.现就抗菌肽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对活性的影响等方而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抗菌机制及与抗生素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多重耐药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然而,其副作用也是制约抗菌肽研发的主要障碍。研究者使用模式细胞膜,揭示抗菌肽与细胞膜之间的作用方式,开展抗菌肽开发和筛选研究。另外,研究者还将抗菌肽与常规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协同提高抗菌效果。研究初步揭示了AMPs和常规抗生素之间协同作用的机制。本综述探讨了模式细胞膜在AMPs发现筛选中的应用,及AMPs和常规抗生素之间联合用药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重组人肽抗生素hPAB—β及其突变体的抗菌活性,筛选理想的活性分子。方法 应用平板法和MIC测定法检测重组表达的hPAB—β及突变体hPAB—β38、hPAB—β34对8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及1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杀菌能力。并以化学合成的肽抗生素hPAB—β作对照;根据各目的分子抗菌能力的强弱,筛选理想的目标分子,并分析突变体结构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组hPAB—β及突变体hPAB—β38与化学合成的天然分子抗菌活性相当.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在125~250μg/ml之间,对革兰氏阴性菌的MIC在31~125μg/ml范围内;突变体hPAB—β34活性下降4倍左右;结构分析表明hPAB—β38与hPAB—β参与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片层构成的氨基酸残基完全相同,而hPAB-β34则有显著不同,α螺旋少了2个残基,3个β片层中除β2与hPAB—β相同外,β1和β3的构成均多2个残基,推测hPAB—β34二级结构的改变是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组肽抗生素hPAB—β具有抗菌活性,删除3个端残基的突变体hPAB—β38活性不变,可作为hPAB—β走向临床应用的一个新侯选者。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是宿主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与其结构特征密切相关.文章简要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及其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设计新型抗菌肽分子,开发活性更高,抗菌谱更广的抗菌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类潜在的新药--抗菌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抗菌肽是生物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的肽类物质,具有抗细菌、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癌细胞等多种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抗菌肽的分类、结构特征、作用机制、药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等5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进入靶细胞的过程是由病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跨膜亚基gp41介导的。gp41中含有2个α-螺旋疏水重复序列,即N末端重复序列(HR1)和C末端重复序列(HR2)。在融合过程中,它们能寡聚化形成gp4l介导膜融合的功能性结构(6股α-螺旋束核心结构),该结构的形成使得病毒膜与细胞膜接近,继而发生融合。任何可有效阻止6股α-螺旋束核心结构形成的化合物,均有可能产生抗HIV融合活性。多肽类HIV融合抑制剂中C肽和N肽分别衍生于HR2和HR1,具有很好的抗HIV融合活性,C肽类中的新药enfuvirtide(T-20)已于2003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现综述近几年HIV融合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