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痉挛、炎症及气道上皮下组织增生引起的气道重塑是其发病机制[1,2]。《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AN)将联合用药作为控制哮喘发作的一线用药。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吸入剂是一种新型治疗哮喘药物,治疗儿童哮喘的报道较少。为观察其临床治疗效  相似文献   

2.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药物选则,对支气管哮喘药物主要分为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药二大类,通过解痉、抗炎达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消除气道炎症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目的.在哮喘的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分期,发作严重程度的分度和近期治疗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方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药物治疗进展056001邯郸市中心医院盖银梅,田恒岷哮喘的病理机制表明,炎症在呼吸道慢性病变急性哮喘发作中起重要作用,源于支气管水肿、分泌物阻塞气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时炎症细胞释放许多介质造成气道高反应性,对各种刺激如组织胺、冷空气、运动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与疗效。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哮喘症状基本缓解,呼吸困难及缺氧状况明显改善,其中显效42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6.6%。结论解痉平喘类药物直接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因此用于哮喘急性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与吸人用药为推荐用作慢性哮喘的一线治疗药物,从多个环节抑制气道的变态反应炎症。  相似文献   

5.
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哮喘的根本治疗是抗炎治疗,只有通过抗炎治疗,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才能达到控制和长期预防哮喘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也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一直使用皮质激素长期维持治疗作为抗炎的基础。近年来发现炎症介质白三烯更易引起支气管收缩,使哮喘发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一顺尔宁(孟鲁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合理,及时的药物治疗和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缓解和控制哮喘发作两大类。缓解类药物主要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药等;缓解类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等。同时科学的治疗方案也很重要,包括:脱离变应原,免疫疗法,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及哮喘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咳嗽变异型哮喘多指标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本质,本文从临床特点、肺功能、气道反应性及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哮喘特殊类型:咳嗽型的特点,并通过比较表面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性的变化,说明哮喘(咳嗽型)的本质是气道变应性炎症,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控制咳嗽变异型哮喘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期治疗中均具有重要地位。支气管哮喘系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所致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和减轻哮喘反复发作,更有利于达到哮喘控制。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长期控制性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病情严重度属轻度持续,或遗忘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病人,可首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作吸入治疗。如属中度持续或单独ICS吸入治疗症状仍有反复发作者,则建议联合使用长效肾上腺素β_2-受体激动剂(LABA)即ICS/ LABA,如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应定期评估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静脉用药在救治重危哮喘急性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如甲泼尼龙、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用药可作为序贯治疗或部分激素依赖慢性持续性哮喘的长期治疗,但不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支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长期存在,故需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平喘药物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用药,根据其能否抑制气道的变态反应炎症,通常将平喘药物分为两大类:解痉平喘药和抗炎治喘药。前者吸入或口服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短效茶碱、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后者如吸入或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