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国外资料显示6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与成人脑卒中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不同,儿童脑卒中的病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先天性心脏病、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烟雾病)等先天性疾病及感染等均与儿童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诊断需关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及暂时性缺血性发作等亚类诊断,治疗主要借鉴成人治疗的经验.本文简要综述目前儿童脑卒中尤其是动脉缺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访1年内是否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分为两组,各40例。随访1年,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比较靶动脉狭窄情况与复发危险度评分相关性及靶动脉狭窄情况与复发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靶动脉狭窄情况与复发危险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 0.05),靶动脉狭窄情况与复发时间之间呈负相关(P 0.05)。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且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复发几率越高,复发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4.
李斌  米树华 《中国医药》2013,8(5):710-712
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多项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高胆同醇血症尤其是LDL—C的升高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高脂血症也是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金晓红  托娅 《首都医药》2008,15(12):33-34
目的 探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类进行探讨.结果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可降低其发生率的20%~34%.结论 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全身性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涉及心脑血管.以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两者统称为缺血性心血管病,虽然是累及不同区域血管.但病理改变却为同一性的。其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血栓栓塞,可产生致残和致死的后果。表1示血管事件链。  相似文献   

7.
胡大一 《华夏医药》2006,1(6):407-4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它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跛行。它是全球性疾病,不仅是现今发达国家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山市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分型的亚型分布,为脑卒中预防、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CISS分型对中山市人民医院133例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结果 中山市人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62.4%,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是主要病因,与其他病因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占50.6%,为主要发病机制,与其他发病机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依然是最主要的病因,其次为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并不少见.以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为主要的发病机制.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需重视加强高血压病管理及注意筛查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正>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影响因素,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已发现多种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脑动脉粥样硬化、膳食营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1,2]。研究表明抗氧化剂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和改善脑卒中预后[3]。但通过膳食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门诊登记情况及资料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该院门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患者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改良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经门诊确诊和统计,共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脑卒中后发生痴呆19例(27.54%);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既往所患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方面的因素;改良分型情况为:经过K-TOAST分型之中比例最高的亚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然后是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及其他病因型。结论通过对门诊缺血性脑卒中的登记,可准确地将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其加以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石金霞  高吉贤  曹倩  杨秋兰 《河北医药》2010,32(20):2882-2883
肾脏是高血压累及的重要靶器官之一,高血压患者发生微白蛋白尿的程度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微白蛋白尿可作为判定高血压患者肾损害进展的可靠指标,高血压病患者尿中白蛋白水平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因素。因此,常规降压治疗能否有效减轻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值得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轻高血压肾损害,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本研究旨在比较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观察两药合用能否协同降低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成  弓荣泉 《河北医药》2010,32(14):1948-1950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医学技术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并且感染性疾病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它导致的严重後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跛行。它是全球性疾病,不仅是现今发达国家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心血管病仍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业已证实,脂质代谢失调,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越高,冠心病发病越早越重.因此,防治血脂异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如烟酸类、树脂类、氯贝丁酯类和鱼油类制剂等的疗效都不满意;他汀类相对地有着较好的疗效,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其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多廿醇作为一种新开发的纯天然化学药物,有着和他汀类相同的、甚至是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参考北京天坛医院的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进行患者评判,根据诊断结果将最后入选的115例患者分为认知正常(CN)组和VCI组,统计分析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对VCI发病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患病率为40.8%;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饮酒、尿失禁、球麻痹、癫痫、运动功能障碍与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饮酒、尿失禁及运动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VCI的患病率高,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和运动障碍是其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粥样硬化已逐渐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全球范围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中,美国约占10%,而亚洲国家占约30%~40%[1]。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通过巨噬细胞吞噬黏附在血管内膜的脂蛋白颗粒、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等来参与疾病的发展,从而促进炎症、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亦称脑梗塞,系由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软化,为临床难治疾病。脑卒中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而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43~65%。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远较其他脑卒中为高。据统计,每10万人口中每年死于缺血性脑卒中者大约120人左右,而脑出血仅为40人,故其重要性是脑血管病的首位。对本病的预防与正确的诊断、治疗无疑对延长人类寿命、减少死亡率是极为重要的。一、病因最主要的为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急性低血压、动脉炎以及血液病、外伤等,但以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为最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硬化引起的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18.
刘志通 《河北医药》2012,34(1):104-104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 stroke),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而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发病最多且危险性最高的一类.急性脑梗死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其中缺血后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4例、微白蛋白尿组32例、高白蛋白尿组34例,另选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及尿样,对IGF-1、TGF-β和VEGF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肌酐、尿素氮和收缩压随尿蛋白增高而增高(P<0.05).高白蛋白尿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白蛋白尿组(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微白蛋白尿组和高白蛋白尿组TGF-β和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白蛋白尿组TGF-β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白蛋白尿组(P<0.05),高白蛋白尿组和微白蛋白尿组VEGF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 检测IGF-1、TGF-β和VEGF水平能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程度,指导临床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各国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寻求并研究导致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据国外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而缺血性卒中30%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的[1],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