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中药复方小续命汤石油醚总提取物中的成分及有效成分进行鉴定。方法:在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GC和GC—MS法对中药复方小续命汤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00多种成分,并鉴定了其中的大多数成分。根据各成分所在的部位,判断其为有效成分或无效成分。结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中脂溶性成分(石油醚总提取物成分)含有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对这些有效成分的认识能更好地阐明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杜旭 《天津药学》2011,23(5):33-37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速度、样品用量低、成本低的优点。中药品种繁多,药材产地广泛,成分复杂。中药鉴别中应用HPCE主要用以区分真伪及产地。HPCE法还可用于多种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含量测定,如生物碱、黄酮类、苷类、有机酸类、醌类、酚类、香豆素类等。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药材组成,成分复杂,很多分析工作者成功使用HPCE对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进行了深入研究。中药安全控制主要包括毒性成分质量控制、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和配伍禁忌。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最有效的手段。HPCE技术优势在于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分析,探讨中药对特异性调节基因的影响及对肌体自身DNA修复机能的作用,从中筛选出疗效确切、针对性强、有应用前景的中药。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制剂中主要有效成分在体内的药时曲线,测算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炎症、肿瘤、炎症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中药抗炎有效成分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本文概述了目前黄酮类、苯丙素类、醌类、鞣质、皂苷、生物碱、多糖类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在抗炎、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各类成分的作用机制,探讨当今抗炎、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这为有效使用中药有效抗炎成分在抗肿瘤治疗中带来启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的有效化学成分,中药中植物药占90%,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很多贵重有效成分含量很低,目前认为纤维素、叶绿素、树胶、鞣质及无机盐等为无效成分,有效成分有生物碱、黄酮体、有机酸、氨基酸、萜类、蒽醌、香豆素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分离纯化的方法。该方法在中药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对于中药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多采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在新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时测定中药多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应用方面,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该方法在中药领域的研究简单阐述,对同时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案研究进行综述。以其为以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测定中药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独有的制剂类型,是由传统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经提取、精制而成,该剂型与中药其他剂型相比具有作用迅速等优点[1],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中药注射剂由于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液含有多种成分,由于个体差异往往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因此,中药注射液的规范使用也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已成为中药现代研究的核心环节,同时其具有化学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向、作用途径和通路众多等特点,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多样性和物质基础不明确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物质基础复杂主要体现在:(1)中药本身含有的化学物质种类多;(2)炮制和加工过程中,中药成分之间相互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3)经人体代谢产生的有药理活性的新化合物;(4)经人体内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新化合物。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1)多种成分作用于一个相同的靶标,产生协同作用;(2)调节人体内酶的活性,影响物质转运,降低血浆清除速率,延长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3)克服药物抵抗作用,尤其是针对微生物感染和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抵抗和多种药物耐受的现象。目前,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包括3方面:(1)基于体内药理活性追踪,寻求有效部位(群)、最佳配伍,以及分析经过体内代谢成分与入血成分,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包括有效部位(群)研究、配伍与拆方分析、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手段;(2)基于体外筛选与体外模型借助新技术、谱图分析、仿生技术等,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包括:谱-效关系研究、多靶点高通量筛选、生物色谱、亲和超滤、模拟仿生技术等;(3)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辅助的网络药理学筛选活性成分,寻求成分-靶点-基因的网络结构,预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包括生物信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医药传承辅助系统、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复杂系统熵聚类技术、靶点垂钓预测、结合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以及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等。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既需要体现中医临床与理论的特点,又要对疗效、机制进行明确的科学验证与阐释,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指导中药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药大黄在不同储存时期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大黄素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效成分含量做测定分析.结果 不同储存时期中药大黄有效成分含量比较,新鲜药材、半年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都较低,其中的蒽醌类成分尚未氧化完全,1年、1年半、2年储存时期,有效成分含量达到最高,说明中药大黄使用最佳时间为1~2年储存时期.2年以上储存时期大黄,受虫蛀影响,药效成分含量急剧下降.结论 不同储存时期中药大黄在有效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需以1~2年作为大黄最佳使用时间,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有关文献中肾毒性中药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具有肾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肾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肾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四气属性中寒热两类药物;五味属性中苦、甘、辛三类药物;归经属性中归肝、脾、肺、肾四经的药物和有效成分中含生物碱类及甙类成分的药物方面。结论:中药药性理论及有效成分与其肾毒性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善姬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75-2676
中药的用量也称剂量,是每一味药成人的1日量,也指方剂中每味药物之间的比较份量,即相对剂量。一味中药成分复杂.且具有多种功效,故中药用量大有讲究。近年来,随着野生中药枯竭,种植中药成为治疗疾病主角。但种植中药与野生中药有效成分相差甚远。因此,有些中医师就把剂量加大几倍,以达到更好治疗效果。加大剂量同时副作用也同显现.因此对临床中草药用量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