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文  尹桃  段虞珍  马燕  刘当龙 《中国药房》2002,13(11):661-662
目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ADRs)文献数据库,配合ADRs监测工作的开展,以防止药害事件的发生。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ADRs专题数据库及相应检索系统。结果与结论;ADRAs文献数据库能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新药审批和注册提供依据,为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有用信息,是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进行ADRs监测、提供用药咨询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25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s)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s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s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2004年下半年,我院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由临床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ADRs监测小组,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上报。现将我院2004~2006年上报的254份ADRs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旨在发现ADRs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最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病例的发生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信息系统中2018年-2020年3年间上报的ADRs病例454份报告,统计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以及涉及的给药方式、ADRs严重程度、疑似药品种类和ADRs累及器官/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ADRs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454例ADRs病例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且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ADRs发生率为最高(212例,46.70%);ADRs涉及药品种类构成比TOP 3的药品分别为抗感染药物(38.77%)、血液系统药物(8.59%)和消化系统药物(6.17%),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s发生率达66.08%,皮下注射给药引起的ADRs为最少(0.44%);454例ADRs报告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最多(299例,占65.86%);ADRs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占58.37%).结论:在日常ADRs监测中,应重点监测抗感染药物、60岁以上人群和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等因素,ADRs所导致的皮肤及附件产生的病变,属于ADRs重要信号特征;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上述因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察9年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s)监察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开展ADRs监察9年的工作情况及501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ADRs涉及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ADRs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②影响ADRs监察的内在因素有:思想意识、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等。③影响ADRs监察的外在因素有:医疗制度、自发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信息网络化等。结论:ADRs监察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药物不良反应4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对某院近三年来收集到的42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一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我院收到的10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44.54%,中药制剂次之,为14.29%;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1.09%。结论:应全方位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传递,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50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506份ADRs病份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s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s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8.
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菊琴 《海峡药学》2010,22(3):213-214
目的分析我院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8年上报的209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呈现数量上升、药物品种集中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部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引起ADRs最多的药物为喹诺酮类;ADRs最常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药物的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原因以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进行了分析,并且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查阅文献,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给医护人员提供正确用药信息。结果为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结论现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人们对药物安全的期望尚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裘毓新  刘萍  徐茂盛 《中国药师》2002,5(9):538-539
医院每天消耗大量的药品,而每一药品均可能伴随着不安全因素,因此,药品安全性监控在药品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设立ADRs(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监控小组,定期对ADRs病例报告进行讨论和因果关系分析评价,是我们做好ADRs监测的主要任务。通过分析、采纳所获得的药品安全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其他医务人员、社区保健人员更安全地处方用药。同时希望药品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向医院ADRs监测小组或当地ADRs监测中心报告可疑的ADRs,而检测小组、药品生产商、医务人员可进行多方面合作,共同对上市药品进行ADRs监测,以使药品使用更为安全,恰当地改变患者对药品安全的忧虑,做到效益/风险平衡,对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1990年1月-2016年9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医药数据库,下载关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ADR的文献报道,并结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上报的4例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76例ADR病例,其中老年患者多见,男性居多(61.84%),用药各时段均可发生ADR,最主要的表现为过敏反应(27.71%)、消化系统损伤(26.51%)和皮肤及其附件损伤(19.28%)。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会引起多种ADR,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该药的合理使用及临床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我院12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良海 《中国药房》2005,16(22):1732-1734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填报的12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静脉炎最常见;过敏性休克、跟腱炎、肝损害虽少见,但程度严重。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其用药监护,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吕萌  陈海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6):1638-1640,1644
目的:调查分析注射用头孢硫脒近年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2001-2015年关于头孢硫脒的ADR病例,从ADR发生的人群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从头孢硫脒的化学结构、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及降解产物三个方面对头孢硫脒ADR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搜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5篇,共有98例患者。9岁以下的儿童共40例,ADR发生率最高。ADR可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头孢硫脒与部分输液配伍稳定性较差,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可产生具有过敏源性的杂质,这可能是其ADR发生的原因之一。结论:临床使用头孢硫脒时应监测ADR,ADR发生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洋  杨红玉  杨月明  金丹 《安徽医药》2023,27(5):1057-1060
目的 分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国内文献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皮疹、瘙痒、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潮红、呼吸困难、呕吐、寒战、发热、过敏样反应、血压升高、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及时完善产品说明书中安全性提示信息,加强临床用药安全宣传,以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攀枝花市2010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我市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我市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提交至四川省ADR监测中心的691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1份报告中,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季节、抗菌药物使用、中药制剂质量以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有关,ADR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并结合其特点,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leading to hospitalisation or occurring during hospital sta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patie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 well as representing an additional cost for healthcare syste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data about the type and incidence of ADRs in a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and to compare two different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ADRs. METHODS: The two methods used were intensified surveillance of neurological wards by daily ward rounds and computer-assisted screening for ADRs by means of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parameters. RESULTS: Of admissions to the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2.7% were caused by an ADR and 18.7% of patients experienced at least one ADR during hospitalisation.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parameters ranged between 0% (eosinophil count) and 100% for increased drug serum concent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 i.e. the latter were always accompanied by a clinically relevant ADR. However, only half of all ADR could be detected by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parameters,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method came to 45.1% with a specificity of 78.9%. CONCLUSION: Similar to departments of internal medicine, a high number of ADRs occur on neurological wards. The predominant ADRs were those typical of neurotropic medications such as dyskinesia and increased sedation. Due to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involved, cardiovascular co-medication is often prescribed and represents an additional risk factor for ADRs. By measuring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parameters the majority of ADRs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neurologica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6岁以下患儿占65.0%;静脉给药途径引发不良反应占82.5%;抗生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占66.67%:临床表现以皮疹、红斑、瘙痒等最为多见.结论: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时为临床提供用药信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1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上半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汇总统计上半年上报的17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严重的ADR及ADR前10位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高年龄段(>60岁)发生率高;男女ADR发生率相当;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94.35%);涉及的药品共有87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5种(占40.23%),共82例(占46.33%),位居首位;ADR类型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5.76%);新的、严重的ADR 45例(占25.42%);ADR排序第1位的是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医疗机构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安全应用该类药物、有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4年至2017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丙戊酸剂型、剂量、血药浓度等药品信息,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出现时间及预后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4例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前三位分别是皮肤和皮下组织(29.5%)、血液淋巴系统(22.1%)、神经和精神系统(17.1%);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转归为痊愈(30.6%)或好转(48.5%),少部分患者未好转(8.0%),有2例死亡(0.3%)。在71例已知血药浓度的报告中,16例(22.5%)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4例(47.9%)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21例(29.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 皮肤和皮下组织、血液淋巴系统和神经精神系统是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种或累及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出现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后给予停药、减量或对症处理等措施可以逆转;血药浓度值对于预测丙戊酸用药的安全性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