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均无关节腔内感染或切口感染,平均随访(1.2±0.4)年,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NPRS评分以及髋关节总活动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患者术后康复方法。方法对9例(18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骨性强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功能锻炼,行为指导,半年后随访,对患者术前、术后关节疼痛、髋关节总活动度、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VA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发生坐骨神经或股神经麻痹,关节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改善关节疼痛、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例(52个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手术前后的髋关节疼痛情况、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优25髋,良16髋,中11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对41例患者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均能生活自理,治疗效果均比较满意,未出现感染、脱位等近期并发症。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够显著的提高髋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强直性脊柱炎并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8例(22个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术后的18例患者随访,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假体移位,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情况。患者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65°提高为术后的平均192°,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0.2±3.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的疼痛,显著提高患者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应予以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资料。患者共18例(28髋),其中男性13例(20髋),女性5例(8髋),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位病程为17.8年(5~28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变化,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围手术期输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的(25±8)分改善为(89±8)分,活动度由41°±28°并提升至1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8.2±2.6)分降至(2.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分别为33%与39%。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强直性脊柱炎(AS)的30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后使用疼痛评分和Harris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前Harris评分结果显示平均为(45.1±1.6)分,术后为(85.6±1.5)分;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有较大改善。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靠,是强直性脊柱炎(AS)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36例强直性脊柱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56个髋,都是男性,手术前患者都出现疼痛感且髋关节均有功能性障碍,全部以生物型假体进行手术,统计其Harris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通过3个月至2年随访工作,手术前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差异明显,术后Harris评分和术前相比增加较多,优良率达到8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及时恢复关节功能,减少髋关节疼痛,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以及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施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19例行单侧、7例行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假体15髋,非骨水泥型假体18髋。结果患者髋关节疼痛都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29髋活动时巳无痛感,只有4髋活动时轻微痛感。所有患者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行临床效果评定,增高到65~90分,平均78.1分。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增大到165°~265°,平均215°,治疗效果满意。无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同期全髋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对28例(56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年2个月~4年,平均随访29个月,28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13例(23髋),良10例(20髋),中5例(10髋),优良率82.1%。结论同期全髋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经验.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30例,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0°~100°,平均31.4°.其中双髋同时置换20例,分次手术3例,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0.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髋痛完全...  相似文献   

12.
马向辉  王丽  郭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38-39,4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全髋置换术的手术特点,评价其术后疗效。方法 1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全髋单髋置换4例,全髋双髋置换10例。结果随访时间2~10年,平均5.2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33分(12~46分)提高到随访时的平均82.96分(74~96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由术前的100.04°(0°~172°)改善为术后的185.38°(186°~247°)。14例术后均可生活自理。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获得满意疗效,选择合理的手术策略及合适的假体对手术效果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7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4例(33个髋关节),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42°提高到术后的平均18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分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近期均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术中术后引流量1100~2500 ml;术后1年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作Harris评分,满意度测评。髋关节总活动为120°~230°,平均187°;Harris评分86~95分;17例术后生活均能自理,术后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我们认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与其他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并无较高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的研究较少,病例随访时间也不长,要想更进一步了解其治疗效果,需长时间的随访及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6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4例(25髋)AS髋关节强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未出现异位骨化,Harris评分61~92分,平均84.5分。随访3~36个月,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1例股骨柄假体<2mm非连续性透亮线,髋关节总活动度70°~190°,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手段,临床应注重个体化手术方案及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2例(35髋),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24~4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最后一次随访中,22例患者均表示髋关节的疼痛已经基本完全消失,无1例出现神经血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症状。髋关节的活动度为85~225°,平均186.47°,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5);Harris评分为84.24分,优良率为88.57%。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2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的髋关节屈曲程度、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7.2%。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11例髋关节强直患者行Ⅰ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术后恢复顺利,平均随访28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效果,进而研究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对我院21例(38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采用改良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下沉、脱位、异位骨化。结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较术前均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髋关节屈曲畸形消失,髋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前屈70°~105°,平均84.4°,后伸5°~15°,平均8.6°,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20.65±5.6)分,术后为(86.56±7.4)分,其中优24髋,良12髋,中1髋,差1髋,优良率为82.1%;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4例(33个髋关节),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患者Merle D'Aubigne评分:15~18分,平均17.2分;髋关节活动范围:屈伸平均50°~125°,外展内旋10°~50°,内外旋20°~45°。术后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未出现异位骨化。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