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顺铂(CDDP)联合吉西他滨(GEM)引起小鼠肝肾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双环醇对CDDP/GEM联用致荷瘤小鼠肝肾损伤及骨髓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参考临床用药方案,建立CDDP/GEM联用致小鼠肝肾损伤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考察双环醇的保护作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后第6天开始腹腔注射CDDP(5mg·kg^-1×5)及GEM(50mg·kg^-1×2),建立大剂量CDDP/GEM联用致小鼠肝肾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双环醇(150、300mg·kg^-1),以吉粒芬(100 g·kg^-1)作为阳性对照药。于开始给药后第6天处理动物,取瘤称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及肾功能生化指标,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血象分析。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DDP(5mg·kg^-1×5)及GEM (50mg·kg^-1×2),在动物尚未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能引起明显的肝肾损伤。双环醇150mg·kg^-1能显著降低上述方案CDDP/GEM引起的血清CR的升高,同时显著升高全血中NEUT和NEUT%。双环醇300mg·kg^-1亦有保护作用,但作用不显著。吉粒芬对CDDP/GEM联用引起的WBC、NEUT、NEUT%降低有显著升高作用。双环醇及吉粒芬与CDDP/GEM合用,对后者的抑瘤活性略有增加作用。结论双环醇在略增加CDDP/GEM抑瘤活性的基础上,150mg·kg^-1剂量对后者引起的荷瘤小鼠肝肾损伤及骨髓毒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00mg·kg^-1剂量组作用不及150mg·kg^-1剂量组,但均能降低荷瘤小鼠死亡率,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
双环醇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引起小鼠肝脏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P诱发小鼠肝及肝线粒体损伤,测定血清转氨酶和观察肝形态病理学改变,判定双环醇对AP诱发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肝线粒体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肝线粒体膜的肿胀和流动性以及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评定双环醇对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双环醇50,150mg@kg-1灌胃能保护AP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使血清转氨酶(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肝脏形态的病理损伤减轻,防止肝线粒体中AST和GSH的降低以及肝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使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以及肝线粒体对外加Ca2+引发肿胀的敏感性恢复正常.体外加药也能直接防止Ca2+及TritonX-100引发的线粒体膜肿胀.结论双环醇对AP引起的小鼠肝线粒体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烨  戴国炜  李燕  刘耕陶 《药学学报》2001,36(10):723-726
目的 研究双环醇对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引起小鼠肝能量代谢紊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ip扑热息痛120mg·kg-1 引起急性肝损伤,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肝活体磷谱、肝线粒体膜流动性及线粒体ATPase活性的改变。结果 双环醇可显著抑制扑热息痛中毒小鼠PME/ATP及PME/PDE的升高。双环醇(200mg·kg-1)可显著降低扑热息痛导致的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并对线粒体ATPase活性降低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 双环醇可保护扑热息痛导致的急性肝损伤,使肝脏能量代谢和磷脂代谢趋于正常,并对损伤的线粒体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治疗肝炎药物双环醇在荷瘤小鼠对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与5-氟尿嘧啶(s—fluo—rouracil,5-FU)合用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考察对抑瘤活性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后6天腹腔注射L—OHP(6mg·kg^-1×1)及5-FU(25mg·kg^-1×5),建立大剂量L—OHP/5-FU合用引起荷瘤小鼠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双环醇(150,300mg·kg×7)。于开始给药后的第8天处理动物,取瘤称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ALT,AST水平,H.E.染色考察肝脏病理状态。结果L—OHP与5-FU合用,对Lewis肺癌具显著抑制活性,抑瘤率达72.7%,同时出现明显毒副反应,26.7%的动物死亡,肝脏受到损伤,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血清ALT,AST水平升高。双环醇150、300mg·kg^-1与L—OHP/5一FU合用,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状态,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减少动物死亡率,对抑瘤率亦有小的升高作用。双环醇300mg·kg。单独给药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为25.6%,肝脏无损伤且整个实验过程中小鼠无死亡。结论双环醇在不影响L—OHP/5-Fu抑瘤率的情况下,对后者引起的肝脏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降低荷瘤小鼠死亡率,临床应用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5.
ig浙贝母醇提物(相当生药0.8,2.4g/kg),可抑制水浸应激性和盐酸性小鼠胃溃疡形成,但对吲哚美辛-乙醇性小鼠溃疡模型中抗溃疡作用不明显;能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痛刺激引起的甩尾反应;小鼠LD50(ig)为12.2±2.2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肿瘤坏死因子-α/D-半乳糖胺(TNF-α/D-GalN)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及200 mg·kg-1·d-1,连续5 d,末次给药2 h后,腹腔注射TNF-α及D-GalN建立爆发性肝炎模型。观察小鼠生存率,评价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和激活型caspase-3/-9蛋白表达水平。根据离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胞质释放情况评价双环醇抗凋亡效应与线粒体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双环醇明显提高TNF-α/D-GalN所致肝损伤小鼠的生存率,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显示双环醇降低Bax并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减轻TNF-α/D-GalN诱导的线粒体mPTP开放及细胞色素C的胞质释放,进而抑制caspase-3/-9的活性及蛋白激活水平。结论双环醇对TNF-α/D-GalN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醇提取物的水部分分别以27、40、80g生药/kg/天的剂量给雌性小鼠于妊娠D_1—D_6ig6天,各组均有显著的抗着床活性;雌性大鼠用100g生药/kg/天ig 6天,也能明显提高抗着床率。但是,其醇提物中氯仿部分与正丁醇部分对小鼠均无明显作用,提示土茯苓中抗生育活性成分 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此外,土茯苓煎剂分别以40、80g生药/kg ig一日2次,连续2天,均能明显降低CCl_4中毒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表明其对小鼠的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环醇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十三周高脂饮食小鼠脂肪肝模型,观察了双环醇预防和治疗给药200mg/kg、300mg/kg对肝脏脂质含量、血脂水平、肝功能损伤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保护作用,并研究了双环醇300mg/kg对高脂饮食小鼠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质过氧化,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肝线粒体、过氧化酶体氧化速率,微粒体CYP2E1活性,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Ⅴ活力,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桂红  黄清松  曾繁涛 《中国药房》2007,18(36):2809-2811
目的:研究参莲颗粒的抗突变和抑瘤作用。方法: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参莲颗粒的抗突变作用;并观察参莲颗粒对S180和H22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参莲颗粒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和丝裂霉素诱发的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对S180和H22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参莲颗粒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DNA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百赛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吉敏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1):863-864
[通用名称]bicyclol,双环醇 [化学名称]4,4'-二甲氧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2-羟甲基-2'-甲氧羰基联苯 [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片,不溶于水. [药理作用]本品对刀豆蛋白A(Con A)引起的小鼠肝细胞核DNA损伤有保护作用[1];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胺、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转氨酶升高、小鼠免疫性肝炎的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2],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作用;体外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对肝癌细胞转染人乙肝病毒的2.2.15细胞株具有抑制HBeAg,HBV-DNA,HBsAg分泌的作用[3~5 ]. [适应证]本品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刘耕陶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2):1438-1443
目的炎症是肝炎病毒或其它因素所致的肝损伤的一个共同特征,该文目的系研究抗肝炎新药双环醇对与炎症反应相关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无毒性浓度双环醇预先与巨噬细胞株RAW264.7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温孵1h后,加入一定量脂多糖(LPS)共同培养适当时间以诱导上述细胞的活化,培养上清中NO2-的含量和TNF-α的水平分别用Griess试剂及L929细胞株生物法测定,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iNOS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结果双环醇在0.1~0.5mmol.L-1剂量依赖性降低1mg.L-1LPS引起的RAW264.7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释放以及TNF-α的分泌,双环醇0.5mmol.L-1能够明显抑制1mg.L-1LPS引起的iNOS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结论双环醇对与炎症相关的调控因子iNOS蛋白的表达和NF-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2例初次肿瘤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开始口服双环醇片50mg每日3次。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次按照原方案化疗时,继续口服双环醇片50mg每日3次,持续14d,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口服双环醇片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所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口服双环醇片治疗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恢复正常后,化疗同时联合双环醇片预防性保肝治疗,比较该次与单纯化疗前后的ALT、AST、TBiL差值。结果:口服双环醇片治疗化疗后肝损害,肝功能ALT、AST等指标明显降低,在中位时间8.5d恢复正常。在预防化疗所致肝损害上,化疗与双环醇片联合治疗前后的ALT、AST差值明显减小,与单纯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环醇片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15.
汤晔  胡伟  李燕  张纯贞 《药学学报》2007,42(10):1054-1057
双环醇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抗肝炎药,药理作用机制新颖、多环节综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HBV)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已实现产业化。经药理实验分离出双环醇的代谢产物M2(4-羟基-4′-甲氧基-2-羟甲基-2′-甲氧羰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联苯)和M3(4′-羟基-4-甲氧基-2-羟甲基-2′-甲氧羰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联苯),为进一步研究双环醇的作用机制和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全合成其代谢产物。以苄基分别保护芳香溴代物的羧基和酚羟基,通过分子间不对称Ullmann反应,经催化氢化、硼烷还原制得双环醇的两个代谢产物,经红外、高分辨质谱及氢核磁共振谱确定结构。药理试验结果表明,两个代谢产物对CCl4肝损伤小鼠ALT升高有降低作用,但作用均弱于双环醇。  相似文献   

16.
双环醇对四环素诱发小鼠急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韬  李燕 《药学学报》2008,43(1):23-28
研究双环醇对四环素诱发小鼠急性脂肪肝的影响。小鼠一次腹腔注射四环素(180 mg·kg-1) 24 h后,收集血样和肝组织,采用生化法测定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血清脂质和转氨酶水平;光谱法测定小鼠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速率以及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TG)分泌速率。结果表明,双环醇(150及3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3次可以不同程度地保护四环素引起的小鼠肝脏TG和CHO升高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和脂质异常。双环醇(300 mg·kg-1)还可减轻四环素诱发小鼠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生成增加和GSH水平降低,并能抑制肝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速率下降。双环醇(300 mg·kg-1)可部分逆转四环素所致小鼠肝脏VLDL(TG)分泌速率的减少。由此可见,双环醇对四环素诱发小鼠急性脂肪肝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保护肝线粒体β-氧化功能、改善肝脂蛋白分泌及转运以及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胡伟  张纯贞  李燕 《药学学报》2006,41(3):221-224
目的探索抗肝炎药(±)-双环醇的不同生物活性,对(±)-双环醇进行拆分。方法采用光学活性生物碱与(±)-双环醇的水解产物(±)-醇酸反应得到一对非对映异构体盐,利用其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分离得到(-)-醇酸光学活性生物碱盐和(+)-醇酸光学活性生物碱盐,分别经酸解离、甲基化,得到(-)-双环醇及(+)-双环醇。结果经熔点、比旋光度、氢核磁共振谱、质谱确定结构,手性柱HPLC测定其光学纯度为100%。结论药理结果显示,(-)-双环醇药理作用为(±)-双环醇的2倍,(+)-双环醇无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治肝炎药物双环醇对促癌剂滴滴涕(DDT)引起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抑制的拮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直接观察DDT引起的大鼠肝上皮WB-F344细胞GJIC功能抑制并分析双环醇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Cx43、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和活性。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考察WB-F344细胞Cx43蛋白亚细胞定位、间隙连接的形成及E-cadherin和β-Catenin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DDT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WB-F344细胞GJIC功能,20μM浓度时小分子荧光染料Luciferyellow CH仅能从伤沿细胞向后传递1-2列细胞。双环醇能部分恢复DDT引起的GJIC功能抑制,且具有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与抑制DDT引起的磷酸化Cx43蛋白表达量升高,进而恢复DDT损伤的间隙连接形成有关。DDT和双环醇对与Cx43蛋白功能密切相关的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活性及细胞内定位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双环醇能通过影响Cx4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部分恢复环境促癌剂DDT引起的WB-F344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改善GJIC功能。对GJIC的功能抑制是多种促癌剂诱发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前期研究显示双环醇具预防二甲基亚硝胺/苯巴比妥诱发肝癌发生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双环醇在预防杀虫剂DDT(一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诱发的肿瘤方面亦具有一定潜能。  相似文献   

19.
双环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赵冬梅  孙韬  李燕 《药学学报》2002,37(6):412-414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肾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双环醇对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清丙二醛(MDA)、尿素氮(BUN),肾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及肾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变的影响.结果双环醇ig 50及200 mg*kg-1可剂量依赖性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清MDA及BUN升高、肾GSH含量降低,同时可诱导GST活性,缓解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结论双环醇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