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强化教育与血糖变异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住院期间依据2014版糖尿病诊治指南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化行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普通行为干预组)50例,监测指尖血糖达标后对患者实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内血糖最高值、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的SDBG、LAGE、MAGE以及MBG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强化行为方式干预可以减少血糖变异,该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81例经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联合地特胰岛素组(A组)、门冬胰岛素30组(B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组(C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多次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检测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均不能确诊糖尿病的患者23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监测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示: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三餐后1.5 h左右血糖高峰,最高达1213 mmol/L,可确诊糖尿病。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帮助确诊临床上单纯靠静脉采血不能确定诊断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的FPG、餐后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率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更为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均小于A组患者,但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方法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剂量果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期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用前瞻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稳定期2型糖尿病患者22人,随机在第1,2,3天分别匀速静脉滴注3种药液:5%葡萄糖注射液200mL(加入胰岛素3u)、0.9%生理盐水200mL、5%果糖氯化钠溶液200mL;同时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比较血糖波动情况。结果3种液体间血糖差异比较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果糖注射液及等剂量的葡萄糖注射液均未对稳定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三天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两组连续三天检测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h血糖值对比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昴大于对照组俨〈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是导致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动态血糖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规律,有较高的准确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态监测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 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42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血糖监测. 结果 42例患者中,12例(28.6%)发生低血糖(血糖≤3.0 mmol/L),其中8例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00~3:59,4例为无症状低血糖;18例(42.9%)发现高血糖(血糖>11.1 mmol/L),17例发生于三餐后. 结论 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发现有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存在,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2~77岁,平均(49.1±5.5)岁,病程半年~20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动态血糖监测组26例,常规血糖监测组25例,两组均选择诺和锐胰岛素皮下注射2次/d,两组在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过个体血糖监测的结果再调整胰岛素治疗后15d,两组均行72h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组患者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比治疗前测定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血HbA)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根据个体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末梢血糖监测组,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代末梢血糖监测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与以往指尖毛细血管末梢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精确性的差异,探讨CGMS在发现低血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男36例,年龄范围为24~75岁,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与动态血糖监测(CGMS)结合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2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连续佩戴3天的CGMS,并在监测的第2天对其进行CSII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量来对患者给予适量的胰岛素,在完成血糖监测以及治疗后,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高、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发生次数以及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在3天后的高低血糖出现率以及平均血糖浓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低血糖持续时间以及发生次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能够对患者的具体血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趋势进行反映,在对T2DM患者进行治疗时,利用CGMS来对胰岛素的应用进行指导,不仅可以对患者的血糖含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而且还能预防患者发生低血糖以及血糖大幅度波动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