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合适的检查时机。方法选取2009~2012年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助孕治疗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为A组,共108例;选取同期无胚胎移植史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为对照B组,共84例,比较两组宫腔镜检查的结果。结果 A组中,影响胚胎种植的宫腔内膜异常病变的总发现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的发现率高于B组(P〈0.05)。两组在子宫纵隔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患者可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可能影响胚胎种植的宫腔内病变的因素,有利于提高再次行IVF助孕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尤其是伴内膜桥的患者经治疗后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妊娠结局。方法募集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因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种植失败而行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患者,将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者按照宫腔镜检查中是否可见内膜桥分为2组,比较经治疗后2组的助孕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2组患者的妊娠率均降低。伴内膜桥的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的患者,妊娠结局更差。结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影响,可明显降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伴有内膜桥的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妊娠结局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再次行辅助技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IVF-ET失败后准备再次治疗的患者167例,根据有否行官腔镜检查分为观察组97例,对照组70例。再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分为宫腔异常组和官腔正常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异常组与正常组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分析不同官腔疾患经纠正治疗后再次IVF—ET的效果。结果宫腔异常率44.3%(43/97),主要是微小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内膜炎、子宫黏膜下小肌瘤、宫腔轻度粘连、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过长及息肉样增生。再次IVF—ET临床妊娠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5.1%、22.9%;宫腔异常组与官腔正常组分别为48.1%、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宫腔镜处理治疗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小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炎,分别为75.0%、103.0%、66.7%、50.0%、11.1%、33.3%。结论宫腔镜能准确诊断处理宫内微小病变,提高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官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结果在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0例均与病理诊断相符合,符合率达100%.结论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腔镜在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及彩超诊断为子宫腔内病变,而施行子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经阴道子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腔内病变的患者75例,其申子宫内膜息肉3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9例,子宫内膜增厚16例,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腔镜检查与临床及彩超检查的阳性率达88.24%。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准确率达94.67%(71/75),假阳性率为5.33%。结论 子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方便而有效的方法,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因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在术中及病理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共42例。结果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既诊断明确,同时对疾病进行了治疗,且确诊率较盲目刮宫及超声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宫腔镜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较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术中定位取材或刮宫.结果 经宫腔镜检查后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17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内膜炎14例,疑似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宫腔机化组织6例及宫内节育器30例.其中,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2例患者中,5例刮宫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余7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符合者8例.结论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高,其敏感性优于B超检查,采用宫腔镜检查以及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行定位活检可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180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58例,并对其行宫腔镜下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腔镜下诊断为单纯子宫内膜息肉55例,子宫内膜息肉伴增生过长3例。对31例子宫内膜息内行宫腔镜下刮宫术,行宫腔镜电切术27例,术后随访3-6个月,临床治愈率98.4%(57,58)。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直观病灶,准确定位活检及手术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疾病诊断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因异常子宫出血疾病就诊并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取内膜病理行组织学检查的患者252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检查前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38.1%;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内异常共185例,占73.4%;诊刮或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其结果异常为215例,占85.3%。结论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宫腔内病变,经诊刮及内膜活检后疾病诊断率相对高,对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诊断可誉为"金标准",其已成为检查宫腔最准确和可信的方法。但宫腔镜检查不可取代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AU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病例进行B超及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18例检查中,确诊IUD形态异常13例,占5.96%;位置异常37例,占16.97%;子宫腔异常63例,占28.90%;子宫内膜病变113例,占51.83%。B超、宫腔镜、病理检查总符合率分别为49.61%、69.88%、91.56%(P<0.005)。结论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与IUD形态、大小、位置、宫腔形态及内膜变化有关。对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病例进行B超及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具有直观、创伤少、准确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妊娠终止后以宫腔镜诊治月经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诊治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Olympus宫腔镜对本组患者进行诊治,掌握宫腔内部的结构及病变,并根据患者月经异常的不同成因,借助宫腔镜进行相应治疗,分析宫腔镜诊治临床价值。结果经宫腔镜诊治,见8例子宫腔占位性病变,3例子宫内膜血点,15例宫腔宫颈粘连,3例子宫内膜薄厚不均。经病理证实8例子宫腔占位性病变中,7例为不全流产,1例为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内膜血点的患者为子宫内膜炎,3例子宫内膜薄厚不均患者为内膜损伤,其余15例为宫腔宫颈粘连。诊断符合率100%。不全流产及内膜息肉患者通过宫腔镜去除残留物及息肉,宫腔宫颈粘连患者行粘连分解,内膜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内膜受损患者采取性激素治疗,患者切除组织经病理检测,均排除恶性病变,经为期5个月的随访后,35例恢复正常,占97.22%。结论宫腔镜对于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患者的诊治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具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可借助宫腔镜明确病变位置,开展精准治疗,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21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符合诊断标准,并在使用宫腔镜检查诊断的同时在宫腔镜下摘取小病灶或对大的病灶作宫腔镜电切除术.结果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200例(95.2%)基本完全相符,210例患者手术时间10~40 min,平均(20.1±7.3)min;术后服用抗生素,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而且在子宫镜检查的同时还可进行直视下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就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65例患者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d进行检查,术前排空膀胱,取膀胱结石位,对患者外阴、阴道及腔颈进行常规消毒后麻醉。使用5%葡萄糖作膨宫介质,膨宫压力一般保持在13~16kPa,用探针探明宫腔的大小及方向,扩张宫颈,将宫腔镜缓缓置入宫腔进行检查。宫腔镜检查后刮取子宫内膜或直视下定点取材病理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一对比。结果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均无并发症发生。6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炎检出率为93.3%;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为100%;子宫黏膜下肌瘤检出率为87.5%;子宫内膜增生检出率为90%。宫腔镜检查共检出61例,准确率共计为93.8%。结论从本文中可看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检出率都较高。可见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镜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0至2008年6月因子宫异常出血就诊行宫腔镜检查,术中及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2例。结果采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既明确了诊断,同时又对疾病进行了治疗,且确诊率较盲目刮宫及超声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114-1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育龄期以及围绝经期患者4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1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17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刮宫以及钳夹治疗;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内膜复合性增生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行开腹手术; 4例内膜复合增生及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给予内分泌治疗.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准确率较高的检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因此,对于超声图像异常或不能确定者,宫腔镜检查可明确病因,二者结合可大大提高确诊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思路构建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10月间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取常规病理检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宫腔镜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手术治疗时间(36.7±12.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41.7±15.1)min,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疾病诊治能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马红霞  安利红  颜橙红 《海峡药学》2011,23(11):134-13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及给药方法。方法对124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70例,合并宫颈息肉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子宫内膜炎3例;胚物残留2例。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好的方法,对病因和程度不同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顺利。  相似文献   

18.
陈少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41-142
目的观察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6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使用宫腔镜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结果为黏膜下子宫肌痛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子官内膜复合性增生6例,节育环嵌頓6例.检查阳性率为80.9%,55例被检出的患者中37例行诊断性宫腔镜刮宫术,检查同时定位进行组织活检,11例经检查后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宫腔镜电切术,7例(子宫内视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増生)行子宫切除术,随访一年,无复发案例。结论应用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对宫腔内的病理与生理变化作直接检视,发现有宫腔内病变,可进行巧步定位切除及进行组织活检,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微创,能早期发现宫颈管及子宫内膜的病变,联合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复IVF-ET失败后宫腔镜对宫腔状态的判断在后续助孕治疗中是否可以提高IVF患者妊娠率。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曾行IVF-ET失败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共406例。纳入标准:年龄20~39岁,既往行IVF-ET失败≥2次。患者第1次IVF-ET周期前均进行阴道B超检查及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子宫及子宫内膜无明显异常表现,胚胎移植平均为2个优质胚胎。以IVF-ET失败术后再次行胚胎移植前患者是否行宫腔镜检查分为A和B组,A组为行宫腔镜治疗组,有205例;B组为未行宫腔镜治疗组,有201例,根据宫腔形态将A组又分为AI(宫腔形态正常)和AII(宫腔形态异常组)。分析并比较各组间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论:作为评价子宫内膜最好的办法,宫腔镜1,可以检出B超及子宫输卵管造影未检出的微小宫腔病变,并行相应的微创治疗,可以提高反复IVF-ET失败者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黄体酮胶囊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5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所有患者是采用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转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同时予行诊刮术,术中电切出组织及刮出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2例为单纯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研究组136例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加服黄体酮胶囊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复发率13.12%(16/122);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20.49%(25/122);研究组复发率3.68%(5/136);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5.15%(7/1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25例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后19例成功妊娠。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为91.5%。结论 1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黄体酮胶囊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改善症状和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