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利培酮治疗,62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齐拉西酮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5%和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3%%、39.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是较为理想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2、4、6、8周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田豹  黄伟华 《北方药学》2020,(3):117-118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分析。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PANS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观察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嗜睡、乏力、口干、静坐不能、心动过速、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显著,有效降低PANSS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李鹏程 《北方药学》2013,(10):22-2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总有效率92.5%。利培酮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两组药物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齐拉西酮组对阴性症状改善较好,极少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和内分泌方面的不良反应,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前者锥体外系和内分泌方面的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马敬  王宁 《安徽医药》2015,36(10):1209-1212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强迫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70例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强迫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强迫症状改善时间(6.68±1.27)d、住院时间(8.98±2.67)d均短于对照组的(9.78±2.75)、(12.56±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PANSS评分、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7/35),与对照组的22.86%(8/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氟西汀对于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侯剑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26-427
目的探讨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NSS治疗后总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治疗前Y-BOC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妄想、猜疑/被害、情感退缩、情感交流障碍、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个月,研究组HAMD评分分别为(19.0±3.0)、(17.5±2.5)、(14.2±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5±3.3)、(21.6±3.0)、(18.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且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是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蒋军生  吴晓春  沈婧 《海峡药学》2012,24(4):174-175
目的探讨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用国产利培酮和进口利培酮治疗,共观察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在治疗后2周末PANSS评分即明显下降(均P<0.05)。在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点PAN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治愈率分别为27.08%和3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P=0.653);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2.50%和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669)。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改变、体重增加、嗜睡等。结论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进口利培酮相仿,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015年期间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类药物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1周末、4周末、8周末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降低,且在8周末,研究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MECT对精神分裂症的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及二者的相似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症状进行比较分析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8周末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阿立哌唑的起效较利培酮快,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替换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2018年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继续沿用原来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采取重叠交叉逐步增减剂量的方法用利培酮替换患者原来应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PANSS阴性因子分、阳性因子分和总分水平相当,P> 0.05组间差异不显著;而治疗1个月后和6个月后研究组的PANSS阴性因子分、阳性因子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组间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TESS评分水平均相当,P> 0.05组间差异不显著;而治疗1个月后和6个月后研究组的TES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利用利培酮替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周慧民  韦德会 《中国药房》2013,(12):1088-1090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按疾病类型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A组)和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丁螺环酮组(B组)。A组患者用药包括氯丙嗪、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B组患者为氯丙嗪、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分别与丁螺环酮联用。然后进行各药物的单用和联用两两配对观察,共计4对、8小组,每小组纳入病例3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入组前和入组后1、2、4、8、12周末各评定1次,对焦虑症状缓解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各个时间点的HAMA和PANSS减分B组均快于A组(P<0.05或P<0.01),B组的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也少于A组(P<0.01),但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与丁螺环酮联合使用可快速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阳性、阴性、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1±0.41)周、(13.21±1.67)d,均短于的参照组的(3.44±0.61)周、(16.45±1.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实施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且联合用药后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5.
唐再胜  但仕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61+64-61,64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分别给予阿普唑仑、盐酸苯海素、普萘洛尔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阿立哌唑,对照组同时给予利培酮.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57.50%,对照组痊愈率为4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6周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第2、4、6周末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4、6周末阴性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和攻击行为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效果,探讨有效干预方法。方法 120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维持原有利培酮治疗不变,观察组予以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不予以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催乳素水平、闭经及泌乳情况;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催乳素(43.9±15.2)ng/ml低于对照组的(112.7±11.6)ng/ml,闭经、自发泌乳以及闭经+自发泌乳占比分别为25.00%(15/60)、20.00%(12/60)、5.00%(3/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67%(49/60)、70.00%(42/60)、40.00%(2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PANSS、BP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BPR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对照组为10.00%(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 P>0.05)。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效果明显,且不影响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5):68-7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收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阿立哌唑治疗)以及对照组(利培酮治疗)。治疗4周以及8周后,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ANSS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PANSS评分(67.23±3.24)、治疗8周后PANSS评分(54.58±3.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利培酮,其可显著提高治疗疗效,改善精神症状,临床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OAS、PAN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4周、6周的MOAS、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的MOAS、PANSS评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齐拉丙酮(思贝格)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齐拉西酮组45例和利培酮组45例,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1),各时点PANSS评分两组问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齐拉西酮(思贝格)组有效率78.6%、利培酮组有效率8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相关不良事件,但齐拉西酮(思贝格)组在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失调显著少于利培酮组(P〈0.05),嗜睡显著多于利培酮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两酮(思贝格)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