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瞬目反射(BR)改变特点。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周围性面瘫的患者60例,其中单纯周围面瘫者3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面瘫者3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病后3~5 d、14~20 dBR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特点,并且同时检测面神经电图。结果病后3~5 d、14~20 d试验组BR:R1和R2波幅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瞬目反射( BR)中患侧R1、R2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指标可作为早期判断糖尿病并发面瘫者面神经损害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刘德蓉  王中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80-178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采用运动疗法、针刺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后Portmann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运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瞬目反射 (BR)对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 2 5例各种面瘫 (疑为面瘫 )患者行瞬目反射检查 (BR)。结果 :BR患者在 3d内就表现出明显异常 ,如引不出R1者 ,3个月后恢复差。结论 :BR可作为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面瘫)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针灸及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的积分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3个月综合治疗组的积分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经常规治疗和综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100.0%(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治疗的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疗效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刺配合拔罐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并用瞬目反射测定同侧R1,R2波及对侧刺激的R2’波的潜伏期,判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68例临床确诊为面神经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治疗前进行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及瞬目反射测定同侧R1,R2波及对侧R2’波的潜伏期,综合治疗两周和4周后,分别再次行用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并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周后68例患者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8.5%和48.4%(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8.6%和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瞬目反射异常者分别为45.7%和57.69/6(P〈0.05)。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异常率为11.4%和21.2%(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较常规治疗安全有效,并能缩短疗程,预后较好,治疗前后用瞬目放射可以有效判定面神经炎的治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温针灸治疗顽固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效果及面神经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顽固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小电针透刺治疗,研究组44例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面神经功能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45%)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 0.05);且研究组面神经功能评分为(83.27±8.24)分,高于对照组的(69.72±13.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7,P 0.05);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31.62±2.63)分、(32.13±4.29)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8、8.724,P 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顽固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效果明显,增强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电疗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针灸分期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2.00%,而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为(90.05±3.16),对照组为(72.34±2.77),观察组的评分明显占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可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周围面瘫患者脐针结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好转率为90.0%,对照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好转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面瘫Ⅰ号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山东省交通医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0 min/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面瘫Ⅰ号方,100 mL/次,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和面神经电图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损失百分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8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R1波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支配眼轮匝肌、鼻肌以及口轮匝肌的神经波幅损失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支配眼轮匝肌和鼻肌的波幅损失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鼻肌、口轮匝肌的神经波幅损失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瘫Ⅰ号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Bell’s面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Bell’s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组均治疗3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治疗组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Bell’s面瘫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选择相关关系,探究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10例符合神经损伤面瘫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A组)、西医治疗组(B组)和中西结合治疗组(C组)各70例。结合肌电图与临床进行准确神经损伤定位,根据面神经功能分级,并与临床体征与症状结合分析疗效。结果治疗效果中,面神经管内A组痊愈率为23.8%,B组为35%,而C组的痊愈率为52%,A组<B组<C组,组间两两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面神经管外H-B分级:治疗后,三组无明显差(P>0.05)。面神经管内H-B分级:治疗后A组、B组与C组有明显差异(P<0.05)。面神经管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病率比较A组>B组>C组,组间两两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面瘫神经损伤治疗中,中西结合的方法具有最好的效果,同时并发症和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温针灸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及面部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面部症状评分均较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各3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9,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旨在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儿96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临床观察.于2组治疗前后观察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情况.结果 针药组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对患儿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对1992~2013年收治的42例周围性面瘫病人分析总结。结果42例中治愈32例(占76.2%),显效6例(14.2%),有效2例(4.8%),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95.2%。结论中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内服外用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治疗有效率9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颅神经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12例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中均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8例做神经电生理检查有6例具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全部病人经治疗痊愈。结论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颅神经型具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征,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同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共163例(治疗组)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针灸联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对比同期单纯针灸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疗效(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痊愈68例(41.72%)、显效61例(37.42%)、有效3l例(19.02%)、无效3例(1.84%),总有效160例(98.1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MA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16.33±1.42)分、(16.98±2.3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SCA、KPS、MUNSH、QOLS评分分别为(108.11±9.34)分、(82.16±7.16)分、(27.31±3.04)分、(62.18±6.3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运用针灸疗法与中医辨证论治可控制临床症状表现、改善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宇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091-2092
目的 :观察物理疗法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TDP、低频脉冲电流、导平推拿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0例 ,并同单纯药物治疗的17例进行比较 ,经过统计学分析 ,P<0.05。结果 :TDP、低频脉冲电流、导平推拿疗法优于单纯药物疗法。结论 :应用三种物理因子治疗对改善局部循环、代谢 ,促进炎症和水肿的吸收 ,减轻神经受压损伤等起着相互协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