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1世纪,科学家面临着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的转变,蛋白质组学的出现预示了生命科学进入了新纪元——后基因组时代,并且成为基因组和药物发现之间的桥梁。由于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通过蛋白质发挥作用,蛋白质组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大大加速和简化了新药开发的过程。在药物作用靶点的识别与验证、药物耐药机制的探索、药物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就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相关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表达蛋白质组学主要对正常、疾病或药物处理细胞或亚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近年来表达蛋白质组学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文献,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阐述了表达蛋白质组学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包括抗肿瘤药物靶点发现、药物作用机制阐明、临床诊断以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药物研发理念的实现等。尽管表达蛋白质组学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但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网络药理学:药物发现的新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但近年来,随着对药物研发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药研发正面临着巨大困难,单靶点高选择性的新药研发思想遇到了挑战,已经显示出发展的局限性。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在单靶点药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药发现新策略。本文围绕网络药理学的形成基础和目前研究现状,探讨网络药理学发展的方向和应用前景,同时分析网络药理学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的思想相比较,探讨网络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药理学研究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仅仅完成基因组的测序对于阐明生物学特性是远远不够的 ,蛋白质组学由于可大规模的研究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而成为了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补充。由于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通过蛋白质发挥作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包括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靶点、毒理学机制以及耐药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在药物的靶点确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中,发挥出了其极大的技术优势,明显地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该文对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方法、新技术以及它在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认、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毒理学、耐药相关机制研究、临床医药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蛋白质相关的药物研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Yang HQ  Li XJ 《药学学报》2011,46(8):877-882
小分子药物靶点的发现对于生物和医学的研究者而言,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医学和药学界研究工作者急切需要发现和确认新的靶点。为了克服药物靶点确认的瓶颈,已经发展了许多新技术用以研究小分子化合物与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化学蛋白质组学方法。化学蛋白质组是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亚类,化学蛋白质组学是利用能够与靶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化学小分子来干扰和探测蛋白质组,在分子水平上系统揭示特定蛋白质的功能以及蛋白质与化学小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准确找到药物作用靶点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成熟,在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确认和药物多靶点研究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将大大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使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遇阻,网络药理学作为药物认识和发现的新理念,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原则相符,目前网络药理学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实验研究。本文从药物作用靶点、作用机制、有效成分的研究、新药开发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些年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筛选抗结核新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建平  乐军  王洪海 《医药导报》2002,21(3):141-142
对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组合库技术发现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作用靶点,筛选组合化合物库发现药物先导物研究新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表明综合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组合库技术有助于加速新机制、新来源抗结核新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对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组合库技术发现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作用靶点,筛选组合化合物库发现药物先导物研究新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表明综合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组合库技术有助于加速新机制、新来源抗结核新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网络药理学:认识药物及发现药物的新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药理学是指将药物作用网络与生物网络整合在一起,分析药物在此网络中与特定节点或模块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理解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网络药理学突破传统的"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理念,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的转变。以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注重网络平衡(或鲁棒性)和网络扰动,强调理解某个单一生物分子(如基因、mRNA或蛋白等)在生物体系中的生物学地位和动力学过程要比理解其具体生物功能更为重要,揭示药物作用的生物学和动力学谱要比揭示其作用的单个靶标或几个"碎片化"靶标更重要,对认识药物和发现药物的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网络药理学通过解析分子网络中多种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疾病条件下的特征性网络改变,并研究药物作用下该网络受到扰动的模式,从而实现网络层面上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目前,网络药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初步阐述基于网络药理学原理进行药物组合理性设计和个体化治疗策略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讨论网络构建方面的创新空间及其在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潜力。遗传相互作用网络将在基于网络的药理学研究中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药理学以系统生物学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的技术手段,更便于理解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目前网络药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从网络药理学及网络药理学应用等方面,介绍近年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网络药理学方法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方"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维普网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6年5月-2020年5月发表的文献,筛选文献,对其所用数据库、分析平台、软件进行统计汇总;在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有效文献761篇,其中2019年可检索到的文献数量高达313篇;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中,网络药理学方法主要应用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复方优化以及"效-毒"网络等领域;常用的数据库及平台有中药信息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中药综合数据库)、疾病靶点数据库(TTD、OMIM)、药物靶点数据库及靶点预测平台(Drugbank、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PharmMapper)、网络药理学分析及预测软件/平台(CytoScape)等。网络药理学方法在中药复方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较多,为其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今后学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可结合药动学参数、活性化合物药效以及相关基础实验,采用加权的方法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并注意整合多个数据库的信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药物重定位是指发现已上市药物的新适应症,是网络药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药物重定位策略是目前已知的药物研发策略中风险与效益比最好的策略之一,也是一种解决新药开发高投入低成功率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已成功进行重定位的药物已超过百余种(国内有老药新用专著收载123种),药物重定位研究已超越了随机发现药物新适应症的阶段,进入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崭新研究阶段。现有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小分子(或配体)特征的方法、基于蛋白靶点(或受体)特征的方法、基于表型(或网络)特征的方法。随着对防治重大疾病有效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面对新药研发难度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药物重定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热点,在药物研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abnormal targets of disease requires the alteration of either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ules in a given target network. In order to disturb the complex direct and indirect target hubs, new approaches in adaptive pharmacology should be developed to regulate target loops using module-based designs.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in disease-associated structural networks with multiple drug target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a multi-objective system of modules. EXPERT OPINION: On the basis of these concepts, modular pharmacology (MP) has emerged as a method that can balance multiple outcomes by regulating the response of property modules on the basis of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diversified modules and drugs, thereby allowing novel approaches for drug discovery. Further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diversity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ple modules is necessary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rapeut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7.
Network pharmacology is a novel approach that uses bioinformatics to predict and identify multiple drug targets and interactions in disease. Here, we used network pharmac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riptolide ac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We first searched public databases for genes and proteins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RA, as well as those predicted to be targets of triptolide, and then used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 to identify enriched gene pathways and networks. Networks and pathways that overlapped between RA-associated proteins and triptolide target proteins were then used to predict candidate protein targets of triptolide in RA. The following proteins were found to occur in both RA-associated networks and triptolide target networks: CD274, RELA, MCL1, MAPK8, CXCL8, STAT1, STAT3, c-JUN, JNK, c-Fos, NF-κB, and TNF-α. Docking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riptolide can fit in the binding pocket of the six top candidate triptolide target proteins (CD274, RELA, MCL1, MAPK8, CXCL8 and STAT1). The overlapping pathways were activation of Th1 and Th2 cells, macrophages, fibr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RA, while the overlapping networks were involved in cellular movement, hematologic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immune cell trafficking, cell-to-cell signaling and interacti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cellular func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cell death and survival.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network pharmacology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hypotheses about how triptolide exerts therapeutic effects in RA. Network pharmacology may be a useful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multi-target drugs in complex diseases.  相似文献   

18.
Structural biology offers breakthroughs for key issues in receptors, ion channels and transporters. Unfortunately, while knowledge is growing exponentially about receptors and drug targets, there is also an exponential knowledge of all the variables involved. A key issue for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is if there are distinct outcomes from a single structurally defined site. The ways in which drugs can interact with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 at the orthosteric site can be multiple, and ligands can also interact with allosteric sites. Receptors may exist as homo- or heterodimer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distinct pharmacology, and NC-IUPHAR has proposed stringent criteria for recognition of heterodimers (Pin et al., 2007). Furthermore, some drugs have the capacity for activating different signalling cascades from a single receptor (Urban et al., 2007) indicating unique pharmacology. Thus although specific drugs were the main tool by which receptors were (and still can be, if appropriate precautions are taken) classified, drugs may also have distinct pharmacology at certain receptors depending on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 showing drug-specific pharmacology rather than the specific-drug pharmacology which had been used in the past to define (and limit) drug classes. Primary structure is an essential but occasionally treacherous tool for defining receptors because distinct primary structures may evolve to perform similar function. This has immense implications in drug screening, and development - which also entails much testing, and selection, in pathophysiological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9.
网络药理学实验研究相关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药理学从生物网络的角度系统地揭示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全新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其实验研究涉及的环节一是基于实验结果进行网络构建所需基本数据的获取,另一个是对所建立的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实验技术应具有高通量、可定量、快速、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其所涉及的实验关键技术除了组学(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糖组等)技术外,目前主要包括高通量/高内涵技术、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和分子相互作用技术等。本文对这三种主要技术在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